目前分類:歷史&人文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通貨緊縮_2.jpg

#見證歷史
#疫情嚴峻原油期貨價格出現負值
#開車族有福了 #加油變便宜了! 
 
需求瓦解加上儲油空間耗盡,西德州原油期貨跌到空前的負值,反映到生活上,開車族感受最明顯、直接,因為去加油時,您會發現油價變得超便宜。油價下跌,加上武漢肺炎防疫經濟活動減少了,經濟緊縮將是可以預期的,而經濟緊縮將帶來什麼影響呢?《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的這張圖表,將給您清楚的概念。

#零成長甚至負成長的陷阱:

景氣低迷時,商品與服務的需求會低於供給;若是價格下跌, #經濟行為參與者會傾向延後購買時機,期待未來可以享有更低的價格,而這種行為會讓需求量持續低迷。由於訂單不足,企業不須投入那麼多人力資金,就會解僱員工,導致更大的需求壓力。為了促進商品流通,企業必須降價,於是物價直直落,再度促使經濟行為參與者延後消費,於是 #通貨緊縮螺旋 便出現了。日本從1990 年代開始即陷入這種景況,而歐元區在2015 年前後也面臨嚴重的通縮螺旋。
 
#負債者的陷阱:
 
當景氣進入谷底,隨著 #所得下降或停滯,債務和利息支出在所得中的占比便會提高。有些人也許會想,如果利率和通膨率一起降低,就能達到某種平衡,但現實未必如此!金融環境會愈來愈糟,以致需要調節(減少投資、解僱員工),需求壓力因而更重,進一步加深惡性循環。2015 年前後,正是因為落入這種境況,讓幾個歐元區國家預算緊縮的問題日益嚴重。
 
 
為何各國中央銀行不以通膨率0%為目標?

歐洲央行將目標設定在「接近但低於2%」的通膨率,而不是0%,是為了避免落入有害財富累積與有害勞動市場的陷阱。
   
 
【相關新聞】
油市出現史上最慘的一天…美國石油公司可能倒掉數百家_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507075

實體原油價格一一暴跌 主要產油國瀕臨崩潰_鉅亨網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67723
 
-----※-----※-----※-----※-----※-----※-----
 
#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 Economics Infographics
3位法國國家發展主權基金CDC經濟研究員.專業解說
用Infographics資訊圖表,教你「經濟思辨力」,
化繁為簡、只看一眼就能抓住關鍵經濟概念!

★大學四年總體經濟學一本濃縮
講述範圍最全面,從經濟成長指數、通貨膨脹、勞動市場、財政政策、政治經濟學,到近年廣受討論的財富不平等現象,皆用資訊圖表一一清楚解釋、分析。
  
博客來 https://bit.ly/3dx7HIS 
誠品 https://bit.ly/2wETJUP
金石堂 https://bit.ly/2WSSE6m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操弄-金石堂-640x320.jpg

文◎布特妮.凱瑟(Brittany Kaiser)
★Netflix原創紀錄片《個資風暴》(The Great Hack)主角
★「劍橋分析事件」吹哨者

遭到特別檢察官約談的那一天

沒有什麼比跟聯邦探員一起坐車,更能讓你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了。2018年7月18日上午,我心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想法。那時聯邦探員隨車陪著我蜿蜒穿過華盛頓特區的街道,前去參加特別檢察官(Special Counsel)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的約談。

其實,那天早上我坐了兩趟車。第一趟車帶我去了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隨機挑選的一間咖啡店。當我一開始滑進車子的後座時,司機得到的指示是這樣的:司法部的人會等到最後才選一個地方,沒有事先計畫,也沒有事先告訴任何人。然後等我們上路了之後,司機才會透過無線電得知我們的目的地。抵達咖啡店的時候,第二趟車的司機就在路邊等待。和第一趟車一樣,第二位司機也穿著深色西裝,戴著墨鏡,同樣地也有另一位探員在車上,而車窗都裝上了隔熱紙。搭上第二趟車時,我從車窗望出去,城市裡閃閃發光的建築和街道,明亮、白熾、閃現而又消失,就像相機的閃光燈一樣從我們車旁掠過。

在我上了車,坐在兩位律師之間的後座位子上時,實在很難不去思考自己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才會要去和聯邦特別檢察官談論我在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中所做的一切。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成為惡名昭彰的政治傳播公司(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firm)。想當初,我是懷著讓我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的希望而進入這家公司。結果現在事情卻變得如此荒唐,而且一切似乎都扭曲到無法挽回了。我的初心只是想要學習如何善用數據資料,但在幫助父母度過經濟難關的過程裡,我也漸漸犧牲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個人價值觀。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我的天真和野心是怎麼讓自己站到了歷史錯誤的一邊。

在5年之前,我加入了劍橋分析的母公司「SCL集團」(SCL Group)。具體來說,當時我加入的是他們集團的「SCL社會公司人道援助部門」(humanitarian division, SCL Social),而我是在公司執行長亞歷山大.尼克斯(Alexander Nix)的手下做事。在這個嶄新開端之後的幾年裡,一切的發展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做為一名終身民主黨人,多年來一直是支持進步價值的運動人士,也因此我說服自己以不接觸公司的共和黨客戶為藉口,開始在劍橋分析公司工作。但過了沒多久,因為人道主義的相關計畫實在難以獲得穩定的資金,而其他部門的成功也在誘惑著我,於是我開始逐漸偏離自己的原則。在劍橋分析公司裡,我第一次在職業生涯中賺到了一大筆錢,而他們也讓我相信,自己正在從無到有和大家一起建立革命性的政治傳播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我見識到了劍橋分析公司所颳起的巨大影響力:一方面公司盡可能獲取美國公民的個人資料,另一方面則利用這些個資去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其中我也見識到臉書公司對於隱私政策的隨便態度,也看到聯邦政府完全忽視了對個資的法律監管,而這些都促成了劍橋分析公司的巨大影響力。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劍橋分析公司是怎麼利用個資的力量,幫助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贏得總統大選。

★決定揭開「劍橋分析事件」的一切黑幕故事

車繼續開著,我和我的律師靜靜地坐在後座,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準備。我們也都知道,我將會完整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現在的問題只是大家到底想知道些什麼。大多數的人似乎都想要知道這些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也想要我從專業和個人觀點提供答案。我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為何我的價值觀變得如此扭曲,例如從我的家庭財務狀況到我當時相信希拉蕊無論如何都會贏的謬論。但這些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許最真實的原因是,在這過程中的某處,我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在剛開始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曾以為自己是個行家,早已知道政治這行有多麼憤世嫉俗、有多麼混亂,但結果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當時的自己實在是過於天真了。

而現在,就是我必須糾正錯誤的時候。

汽車平穩駛過華盛頓特區的街道,我開始感覺到我們快要到達目的地了。特別檢察官的團隊曾警告我,當我一抵達要接受審問的那座大樓,就會有大批記者在等著我,所以不要感到害怕或驚訝。本來他們說那座大樓很安全,但據說現在已非如此。因為記者們發現那座大樓就是用來約談證人的地方。

司機跟我說,一位記者正躲在信箱後面。他認出了那是CNN的記者,因為他曾經看到她穿著高跟鞋,在大樓裡閒晃了8小時。「妳看,他們為了追新聞,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他喊道。

當我們接近那棟大樓,轉了一個彎正要進入後面的車庫時,司機叫我把臉從窗戶邊移開,雖然說,窗戶早已貼上了深色隔熱紙。為了這次和特別檢察官的面談,我被告知要把這天完全空出來。他們同時也警告我,沒有人知道我得花多少時間作證,也沒有人知道我會被盤問多久。但不管多久,我都準備好了。畢竟,現在的處境是我自己造成的。

一年前,我決定挺身而出,在我所熟悉的黑暗之處點亮一盞明燈,成為一名吹哨者(whistleblower)。我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當我面對現實,看著劍橋分析公司所做的一切之後,我清楚地發現自己是多麼誤入歧途。此外我也認為這麼做,是能彌補我所犯下錯誤的唯一方法。但其實更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我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任何願意傾聽的人聽。也只有透過這個故事,才能讓我們學習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並做好準備。這就是我現在的使命:對劍橋分析公司的運作方式以及大數據(Big Data)所帶來的危險發出警告。這樣一來,下次兩黨選民才可能更加理解,我們的民主正在面臨怎麼樣的資訊戰(data wars)威脅。
司機把我們帶進地下室車庫,愈開愈深,不斷繞著彎道往下而去。

為什麼要帶我們到如此之深的地方?我不禁想著這個問題。但其實,答案我早已明瞭:如今,保有隱私是一件困難的事。


《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祕】》
幫川普當選、讓英國脫歐,
看大數據、Facebook 
如何洩露你的個資來操弄你的選擇?
Targeted: The Cambridge Analytica Whistleblower’s Inside Story of How Big Data, Trump, and Facebook Broke Democracy and How It Can Happen Again
 
★誠品書店、金石堂書店1月選書
★電影改編版權洽談中

 
【1/5上市,12/27起,網路書店預購中】
博客來 https://bit.ly/2EN2JI3
誠品書店 https://bit.ly/35UPh0D
金石堂 https://bit.ly/35QTZwi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32_OK.JPG

鬱金香投機泡沫化
「投機」,如果按字面意思拆解,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於機會」
決定投機方向的是人類追求利潤的本性,只要人們沒有失去理性,獲利就是最大的理性
在投機的過程中,價格高速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

全民狂炒鬱金香價格,催生「期貨選擇權」
十七世紀,鬱金香在荷蘭仍屬稀有植物,被貴婦佩戴在晚禮服上。一六三五年,一枝上好的鬱金香花莖,可以換到一輛上好的馬車和幾匹馬。那個時代的荷蘭乃至歐洲其他國家,佩戴鬱金香絕對是身分與地位的象徵。
荷蘭人向來以商業頭腦著稱,鬱金香的巨大利潤很快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人們開始將鬱金香球與浪漫的法國人相比,荷蘭人以冒險著稱,證券交易所此時派上了用場。
一六三六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的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鬱金香分割為細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規範。
在轟轟烈烈的全民鬱金香運動中,荷蘭人創造了「期貨選擇權」:一六三六年可以賣出一六三七年才會長成的鬱金香球莖,且交割前不需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的差價,甚至還推出槓桿交易允許買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看漲」、「看跌」、「期權」、「期貨」等證券市場名詞,基本上都是那個時候由荷蘭人創造出來的。
荷蘭政府也不甘寂寞,頒布了《鬱金香交易法》,為鬱金香交易設立特別公證人,指定具有資質的交易所,鬱金香,實在是一種不平凡的花,對金融產業來說,她是一個蓋世英雄:雖然沒有金甲聖衣,亭亭玉立的身姿卻締造了迷幻多姿的證券市場。由此,荷蘭開始全民炒鬱金香運動:貴族、市民、農夫、工人、船員、馬車夫、清潔工甚至是女僕,大家搖身一變,都成了種植鬱金香的行家達人。
故事的開端非常離譜:一六三五至一六三六年,荷蘭鬱金香合同價格的上漲幅度是五九○○%。很多時候,故事的開頭,不一定等同於故事的結尾。
不是每個購買鬱金香的人都驚艷於花的美麗,他們醉心的其實是背後閃閃放光的金銀。投機者們並不想真的去購買鬱金香,只是希望能以理想的價格轉手賣給後面的收購者,其中的差價,才真正驚艷世人。
「大傻瓜」理論告訴我們:在泡沫中,人們相信最後一個傻瓜才是真的傻瓜,自己不是。無論如何,最後一個大傻瓜肯定會出現,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更可能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一六三七年很快就要到來了,也就是說,一六三六年賣出的期貨面臨實物交割。此時,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
一六三七年二月四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的交易都非常順利。
當天,突然有經紀人喊低報價,導致當天的球莖價格暴跌。接著一週之內,鬱金香跌落到農貿市場上洋蔥的價格;幾天內鬱金香的價格跌至最高位的○.○○五%。
此時,荷蘭政府站了出來,聲明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下跌毫無理由,勸告市民停止拋售。
鬱金香暴漲,沒有理由;同樣,暴跌也不會有理由。沒有理性的市場,政府說話同樣沒效果。
在勸告無效的情況下,荷蘭政府開始耍無賴。西元一六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政府宣布: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

鬱金香泡沫(Tulip Bubble),在第一次政府救市行動中破滅了。
一旦投資者信心崩盤,鬱金香行情即泡沫化
儘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被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到底為什麼有人開始喊低報價,或許這是所有泡沫的最終宿命。
既然是宿命,就一定會發生。
金融市場上,任何時點、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抗市場,政府也不行。
既然是救市,就證明市場已經下行,沒有人能改變市場的選擇。因為,市場下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信心崩潰。
信心崩潰,無法挽救。

於是,每個荷蘭人都覺得自己中招了,整個民族的巨額財富瞬間蒸發。如同二○○八年的中國股市,走出證券交易所,連中國最著名的金融學教授,都覺得自己是個白癡。
危機結束,我們回看歷史,似乎覺得非常好笑:即使鬱金香名貴,不過是一朵花,花開自有花謝,一株鬱金香怎麼可能換一萬噸乳酪?
事後來看,每次金融泡沫都很離譜。現在人們覺得好笑,只是因為沒有身臨其境。
「投機」,如果按字面意思拆解,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於機會」。決定投機方向的是人類追求利潤的本性,只要人們沒有失去理性,獲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機過程中,價格高速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
這種情況下,誰不去投機,才是真正的沒有理性。
而且,與你想像的不一樣,鬱金香的故事並非完全源自一朵花。

鬱金香的生長過程有點特殊,這涉及很多園藝知識,有點複雜。我們只能告訴大家,當時荷蘭交易的不是普通的鬱金香球莖,而是感染植物病毒的球莖。即使普通的鬱金香,從種子到開花也需要三至七年左右,在沒有園藝技術的年代,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出變異病毒的球莖,根本不可能。
剛才說過,一六三七年,一株「永遠的皇帝」價值等同於一棟首都的豪宅,這個價格太離譜了。實際上,「永遠的皇帝」在全荷蘭只有兩株,而運河邊上的豪宅,肯定不只一兩棟。
用世界上「獨二無三」的花朵換一棟豪宅,你還覺得貴嗎?
用經濟學語言描述,鬱金香的球莖供給曲線垂直,彈性等於○。理論上,沒有任何替代品可以置換這些嬌艷的花朵。
變異的鬱金香球莖,在沒有基因技術的年代,還不夠有吸引力嗎?誰能在柯林頓時代斷言「那斯達克網路神話必將破滅」?網路,難道不是二十一世紀前景無量的行業嗎?
可是,與鬱金香一樣,那些都是故事。

本書從金融角度解讀世界通史,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從西元前六世紀希臘時代優游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並以專業的基礎、獨到的見解來分析各大重要歷史與金融事件。
看清這些前車之鑑,是否可以遏止下一個金融悲劇的發生?

博客來 https://bit.ly/2Tl3XzV
誠品書店 https://bit.ly/2GcfRIA
金石堂 https://bit.ly/2RvAGk7
讀冊 https://bit.ly/2WsP0hb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TkQVm0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414.JPG

文●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19316

歐巴馬總統在執政期間,平均每天都收到一萬封來自美國人民寫給他的信,由幕僚過濾後,會挑其中的十封給他看,歐巴馬或是親自回信、或是提示幕僚回信的方向。這是美國立國兩百三十多年、歷經四十三位總統後,第一位與選民有如此親密互動的白宮主人。

雖然這是一項創舉,但對熟悉歐巴馬從政經驗的觀察家而言,應當不會對這項紀錄感到驚訝。畢竟歐巴馬在擔任州及聯邦參議員期間,就和他在伊利諾州的選民,有類似的互動。這點我們可以從他所寫的《無畏的希望》(中譯本名為《歐巴馬勇往直前》)(The Audacity of Hope),就不只一次提到他收到選民來信,以及這些來信如何影響他的政治決定。即使遇到意識形態與他不同、反對他政策立場的選民來信,歐巴馬也能夠因著他們誠懇地表述,而產生同理心(empathy)

根據本書作者的說法,這位美國總統在《歐巴馬勇往直前》一書中表示,「同理心是他的道德準則核心,也是他理解黃金法則的方式——不只是同情或施捨的行為,而是更困難的作為,是設身處地透過他人的雙眼看待事物。」顯然,歐巴馬確實有憐憫他人的能力,而這正是他前後兩任共和黨總統、特別是川普所欠缺的道德高度。

讓歐巴馬選擇閱讀及回覆這些來信的另一個原因,應當和他所代表的民主黨基本上是一個捍衛女性、少數族裔、移民、低收入者等弱勢族群的政黨有關。這些選民在看到一位傳統上屬於弱勢的非洲裔,首次選上總統、進駐白宮,當然會懷抱希望,因此願意寫信給歐巴馬表達他們的期許,當然也會有許多的陳情與告白,讓他能夠不忘初衷,受到激勵,繼續他所堅持的政策路線,如全民健保(Affordable Care Act)、童年入境暫緩遣返(Deferred Actions for Childhood Arrivals,簡稱DACA)、及築夢者法(Development, Relief, and Education for Alien Minors Act,簡稱DREAM Act)

最後,歐巴馬身為第一位非洲裔的總統,他不僅兢兢業業地盡心盡意想要做好國家領導人的職分,避免少數族群的身份成為日後歷史學家批判的原因,也希望能夠留下一些政治遺產。在目前歷史學家對四十位美國總統評價的排名中,歐巴馬排名第十二,而在「追求全民的公平正義」項目上,他排名第三。歐巴馬重視小市民信件的回覆,當然也和這項評價是一致的。

本書並非將這些來信及回信按照主題分類,而是從負責這項業務的總統信件辦公室(Office of Presidential Correspondence簡稱OPC)人員(五十位工作人員、三十六位實習生、三百位志工)如何挑選這十封信、及他們自身對信件選擇的考量,部分寫信者的背景、寫信的動機及通信的後續發展,甚至是與歐巴馬總統本人的訪談展開。

當你讀到明尼蘇達州瑞貝卡.厄瑞爾(Rebecca Erler)看似平淡地敘述她的家庭及生活,卻獲得歐巴馬邀請,成為國情咨文演說的來賓,或是紐約州始終不放棄尋求教育工作的瑪尼.黑澤爾頓(Marnie Hazelton),最終成為曾經將她解僱的長島地區羅斯福學區督學,你會為她們的境遇感到振奮。但是當你讀到因戰後創傷壓力症候群的退伍軍人引發的家庭暴力,或是其他退役軍人所面臨的挑戰,你的同情心讓你不得不思考美國政府對他們的照應是否足夠?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輕易認識到美國政治中最受選民關注的議題,如全民健保、非法移民、同性戀、槍枝管制、治安與犯罪、失業與就業、學貸與房貸、退伍軍人的戰後症候群、種族偏見與歧視等。最後一章介紹了薇琪.薛爾(Vicki Shearer)的家庭,她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同性戀,另一個則是娶了墨西哥的移民。這個家庭因著夫妻支持政黨的不同,特別是當她的先生在二○一六年選擇投票給川普,而產生裂痕的情形,讓我們看到政黨極化對家庭和諧的影響,而這種家庭中對政黨認同的差異,也常出現在台灣,我們不應陌生

過去個人在研究美國政治時,常常會思考政治人物為何總是能夠在選舉期間,說出一些的小人物的故事,而現任總統經常會在國情咨文中,介紹一些與其推動政策有關的小市民。在原先的認知中,有些就是媒體報導過的個人,有些或許是幕僚們提供的資訊,但在閱讀這本書後,才意識到許多相關人物的出現,乃是因為他們主動寫信到白宮,先是讓工作人員看到心動,交給總統閱讀處理後,所導致的結果。

本書另一個值得閱讀之處,在於OPC工作人員們在處理這些信件過程中,個人所獲得的一些知識及經驗,以及他們對政策認知的成長,特別是OPC主任費歐娜(Fiona Reeves)台灣不是美國,我們不知道我們總統每天會收到多少來自日常百姓的信件?總統府是否有專職的辦公室及人員負責處理這些信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總統是否會親自閱讀並回覆這些信件?或許在網路的時代,總統可以從社群網站獲得一般民眾對政策的反應。不過,署名而將親身經歷向總統陳述的信件,還是比那些躲在不具真名的帳號後面,只會發牢騷或做負面批評的表達方式,更具有說服力。

-----★-----★-----★-----★-----★-----★-----
(野人)0NEV0050親愛的歐巴馬總統 立體72dpi.jpg 
親愛的歐巴馬總統

「每日10信」計畫,傾聽人民心聲的公僕執政力量
一本用8,000萬封信寫成的國家日記

珍.瑪莉.拉斯卡斯 Jeanne Marie Laskas/著  
吳光亞、聞翊均/譯
野人文化/出版
  
誠品:https://bit.ly/2FkkPCm
博客來:https://bit.ly/2Y68sRp
金石堂:https://bit.ly/2HCuXYt
讀書共和國:https://bit.ly/2HrEn9Y
讀冊:https://bit.ly/2W7yn9O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品書店文宣.jpg
 

文◎張鐵志(文化評論家,最新著作也是關於美國政治與文化的《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
 
每天從辦公室下班時,歐巴馬總統會帶著十封民眾寫給他的信回家。他會在和家人的晚飯後,在處理完公文和看完報告後,閱讀這些信並且親自回覆部分。
 
每天都有上萬封的信寄到白宮給歐巴馬,訴說他們的渴望、苦難、沮喪和憤慨,希望總統可以看到,改變他們的命運。
 
「一名男人終於向他妻子承認他是同性戀者,他想要告訴總統這件事;一名汽車業務員來信說他被銀行拒絕了,對總統先生一點都不感謝……一名囚犯承認自己販賣古柯鹼,但他希望總統知道他並不是個沒有希望的人:『我有夢想,總統先生,大夢想。』」

這本書是關於歐巴馬與這些來信背後的故事,是關於美國民眾生活的殘酷與理想、希望與失望,也是關於一個總統的品格與政治領導,更是關於民主的意義。
 
歐巴馬在競選時開始有這個看信的習慣,他會從信中找尋競選時演講的故事。而現在,這個習慣是要提醒他自己作為一名公僕。

「在成為總統之後,你說話常常會變得像速記一樣……你會養成習慣,忘記在每一個議題背後都有一個複雜的人。」「雖然當我生活在與外界隔絕的小圈圈中時,很難用心留意,但這些信是一扇小小的門,我可以每天透過這扇門提醒自己要留意那些良善與智慧。」
 
他自己認為,這個做法背後的政治哲學來自他早期在芝加哥進行社區組織工作的經驗。「我那時做的就只是走訪鄰里,傾聽人民,問問他們過得怎麼樣,他們覺得什麼是重要的。他們為什麼會相信現在相信的事物?他們想要把什麼東西傳承給孩子?」
 
「我在那個過程中學到,只要你夠認真傾聽,每個人都有一個值得尊敬的故事。」「只要他們覺得你是在乎的,他們就會和你分享他們的故事。這變成建立你們彼此關係的強化劑,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社群。我的理論是,最終這將會是民主運作的強化劑。」
 
這句話說得極好。民主的良好運作依賴一個活躍的公民社會,而公民社會有賴強大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亦即人群之間的連結與信任,而這又有賴不斷的對話與合作。當代民主的問題就是社會信任的破裂與社群的崩解。知名美國政治學者羅伯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他經典名著《獨自打保齡球》(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中詳盡分析了這個現象。
 
上述結果是人們缺乏對彼此立場的理解,缺乏對話,只活在自己的過濾泡泡中,這就造成黨派立場的極化。而當每個人都更為孤立時,就更容易相信具有情緒煽動性的政治領袖,民粹主義於焉崛起。而這些問題在社交媒體時代更為惡化。
 
歐巴馬當然深深了解這些問題。他所在的這八年,正是社交媒體一步步主宰世界的關鍵時期,而他的膚色與成長過程更讓他自己從總統任期一開始就被惡毒攻擊。(川普在歐巴馬任期之初一直抹黑他不是在美國出生。)
 
作為一個生長於於白人家庭的黑白混血兒,歐巴馬深知同理心的重要。他在自傳《勇往直前》一書中提到,同理心「是我的道德準則核心。」「我認為同理心這個特質,能夠理解與認同……人們的希望與掙扎,是要做出公正決定並獲得公正結果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同理心當然是政治領袖(與一般公民)都很需要的特質,這個看信與回信機制也是一個政治領袖的同理心的實踐。但是他和團隊很清楚,同理心只是出發點,但不是結束。因為關鍵不只是去感受,而是在於解決問題。

「因為就算你聽見某些人的聲音,或者看見他們,他們還是有個具體的問題。他們失去房子,他們失去工作,他們不同意你對墮胎的看法。他們認為你太早讓軍隊退出阿富汗了,你懂吧,他們覺得你的舉動可能背叛了陣亡者的犧牲。這些問題都是切切實實存在的,都是真的。」
 
總之,這些信一方面提醒了他人民的需求與聲音,讓他在失業率和民調等數字之外認識真實的人的故事,另方面他也希望透過回信讓那些民眾感受到有人在傾聽他們,而不是孤立無援的。他甚至會特別回信給那些反對他的保守派,而一如書中的故事,總統的回信確實會讓這些立場相左者願意去思考和他們不同的觀點。
 
歐巴馬確實有巨大的同理心,並在任內做出了許多重大改革,從同婚合法化到健保改革,他讓更多差異被尊重、讓弱勢被照顧、讓移民權利更有保障。只是,這一切卻造成巨大的反彈,尤其是美國社會對他最大的期待——促進種族和諧——其後座力卻更是強大。因為這個朝向多元的改變讓許多白人不滿、甚至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陌生,因此造就了川普主義,一個最自戀、自傲、缺乏同理心的總統。
 
歷史確實常常進一步退兩步
 
最後,這八年來的數百萬封信都送去了美國國家檔案館。「這是2009年至2017年間,來自美國人民的聲音。這是歐巴馬執政時期的「我們」,撐過了經濟危機、健保改革、幾場戰爭、大規模槍殺、政府停擺、邊境危機、颶風、氣候變遷災損,還有種種困境。這就是過去的我們,帶有些許純真,正如你回頭檢視過去的自己時,也會發現些許純真一樣。」作者說。

但除了記錄歷史,「這些信件能重新點燃想像力……這些信件能提醒你,政府『能夠』有所作為,那些承諾要為大眾服務的人真的存在。」
 
希望這些信也能警醒台灣的政治人物要誠懇傾聽人民的聲音,提醒台灣的人民對政治該有的期待。當然寫信之外,還要透過更多公民參與和集體行動改變民主的樣貌
 
-----★-----★-----★-----★-----★-----★-----
 

(野人)0NEV0050親愛的歐巴馬總統 立體72dpi.jpg

「每日10信」計畫,傾聽人民心聲的公僕執政力量
一本用8,000萬封信寫成的國家日記
親愛的歐巴馬總統
珍.瑪莉.拉斯卡斯 Jeanne Marie Laskas/著  
吳光亞、聞翊均/譯
野人文化/出版
  
誠品:
https://bit.ly/2FkkPCm
博客來:https://bit.ly/2Y68sRp
金石堂:https://bit.ly/2HCuXYt
讀書共和國:https://bit.ly/2HrEn9Y
讀冊:https://bit.ly/2W7yn9O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0NEV4037帖木兒之後立體書封300dpi.jpg

榮獲當年度Wolfson史學獎,

首創「歐亞革命」帝國史觀,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

全方位俯瞰六世紀(1405~2000年)的世界舞台

作者:Paul Kennedy, Sunday Times

一九六○年代後,「微觀歷史」獲得學界青睞,大行其道。近十五年來,「大歷史」重返文化圈令人期待欣喜,而跨越五大洲六世紀的《帖木之後》更是一部巨觀歷史佳作。作者對於帝國的陳述上溯中世紀,下達當代情境,兼具東方與西方,值得敬佩。

Piers Brendon, The Independen
約翰‧達爾文的《帖木兒之後》極具啟發性,作者對全球歷史的了解廣博精深,他認為歐洲勢力在帖木爾駕崩之後的六世紀裡,歐洲、中東、亞洲三足鼎立的世界裡其實多半屈居邊緣,達恩的論點藉由氣勢磅礡的陳述獲得呈現。

 

◎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

◎清朝平定新疆,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

◎大英帝國殖民印度,其實是為求生存?

◎日本鎖國時,江戶繁榮無比,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

◎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

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還是歷史的常態?

 

▍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

一四○五年帖木兒之死,乃是世界史上一個重大轉捩點。從阿提拉到成吉思汗,一連串「世界征服者」欲建立龐大帝國,將整個歐亞世界歸於一統,而帖木兒正是這一連串「世界征服者」中最後一位出場者。他死後不到五十年,歐亞世界遠西地區的海洋國家,以葡萄牙為先鋒,已開始探索日後成為諸海洋大帝國之神經與動脈的航海路線。本書就在探討接下來的歷史。

  若不細究,大家會覺得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畢竟,西方透過強大帝國、強盛經濟稱霸全球,乃是我們歷史認知的核心觀念之一。那觀念有助於使我們的歷史觀有條不紊。在許多正統歷史敘述裡,似乎是無法避免的。那是歷史的陽關大道,其他的觀點全是小徑或死路。歐洲的諸帝國瓦解,歐洲本身成為「西方」(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世界性聯盟)的一部分時,有新興的後殖民國家取而代之。本書的宗旨有一部分在讓讀者了解,從帖木兒時代到今日這段期間的歷史,其實遠比那則傳說所顯示的更為混亂,更受偶然事件的影響,更富爭議性。為了闡明這點,本書將歐洲(和西方)放在更大的範疇裡,放在歐亞世界其他地區建造帝國、建造國家、建造文化的宏大工程之間來探討。個人認為,唯有如此才能正確理解歐洲擴張的進程、本質、規模、範圍,當前世界錯綜複雜的源頭也才得以稍獲釐清。

在本書中,我們橫越遼闊的歷史大地,追索三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全球「相連關係」的深化,成為今人所謂的「全球化」。第二個是歐洲勢力(和後來的「西方」勢力)透過帝國手段,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是歐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和文化,面對歐洲擴張時所表現出的強韌。二十世紀時,世界變成一個半統合的龐大經濟、政治體制,一個再無哪個國家、社會、經濟或文化能完全自外於外界的共同舞台,而上述三個因素,在如此世界的形塑上,都扮演了關鍵角色。

今日既是全球化的世界,為何美國會獲致如此超強地位?中國、印度的經濟復興為何如此晚近才出現?西方諸國(這時包括日本)為何在科技和生活水準上如此長期領先他國,直到晚近才有所改觀?為何(科學、醫學、文學、藝術上)西化文化的產品大體上仍舊最令人趨之若鶩?為何各國的政治體制和其法律、規範,反映了歐洲治國術的理念和實際作為,為何領土劃分按照歐洲模式?

二十世紀末期的全球化世界,並非全球自由市場下可預測的結果,我們也無法根據五百年前世界的狀態,推斷出如今的景況。那是漫長、混亂而往往充滿暴力的歷史產物,那是運氣突然逆轉和意想不到之失敗的產物。它的根源遠溯至(大家所普遍深信的)「發現時代」,甚至遠溯至帖木兒死時。

 

▍一改傳統西歐觀點,放大時空格局,▍

▍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

▍東、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

  《帖木兒之後》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

  在視角上,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將遠東、中東、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

  在面向上,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

  在論述上,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到薩依德……等等,詳述各家論點,再一一檢視討論;

  在方法上,以時間為切片,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最撼動人心的事件,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也更清楚認識今日「全球化」世界最顯著的特色——亞洲的偉大復興。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

 

 南方朔  導讀推薦

「本書以帖木兒為名,它所寓意的其實就是大美帝國這種新全球帝國的困境……本書由於擺脫了過去的歐美中心主義色彩,在敘述過去和現在時,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國及中國,遂有了更多理解,而沒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不當針砭……世界的帝國史乃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正在寫的書頁,看來帝國間的縱橫捭闔,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吳家恆(遠流出版三部總監)、陳光興(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郭重興(讀書共和國集團社長)、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辜振豐(作家)、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聯合推薦

 

--------------------------------

 

博客來:https://bit.ly/2EwSOXP
讀書共和國:https://bit.ly/2ty3D5A
誠品:https://bit.ly/2GJdTjQ
讀冊:https://bit.ly/2SoxbfJ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0NEV0047大寫西域中冊-立體書封300.jpg

中國年度好書榜首

 中國知名學者、作家余秋雨說:

「西域,這是一個偉大的地名。它實現了各大文明一個不約而同的渴望,那就是彼此間展開非戰爭交往。」 

一次次文明交匯在這裡開始、結束,

一場場愛恨情仇在這裡開場、落幕。

    三十多種語言在這裡從容交流,膚色各異的商旅、使者、教徒在這裡握手作揖,戰法迥異的軍隊在這裡一較高低。曠野大風、藍天綠洲,消弭了各大文明身上的暴戾與兇狠;沙海駝鈴,枯樹夕陽,增添了每個旅行者對人性與和平的渴望。

尋訪絲路北道11國、蔥嶺10國,

看大宛、龜茲、疏勒等古國傳奇

龜茲——飄逝的樂舞與梵音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西域的政治文化中心,曾與漢朝和親烏孫的解憂公主結為親家,深受漢化影響。

▋大乘佛教宗師鳩摩羅什傳奇:龜茲公主之子,7歲出家,12歲成一代宗師,40歲那年被迫娶妻納妾,翻譯眾多佛教經典,堪稱佛教東傳的最大功臣,死後舌燒不爛……歷史上命運最坎坷的高僧。

▋〈霓裳羽衣曲〉原來是借花獻佛?〈霓裳羽衣曲〉由唐玄宗作曲,楊貴妃編舞,堪稱唐朝歌舞盛世最知名的靡靡之音。但後人發現,〈霓裳羽衣曲〉其實源自龜茲的〈婆羅門曲〉。

▋東西藝術交揉的克孜爾石窟:在克孜爾洞窟,希臘神話和印度神話交織融合,整個石窟簡直就是一個裸體藝術的世界。洞中的最美的裸體「有相夫人」是歷代修行僧必經的考驗,堪稱一面風月寶鑑。

 

大宛——天子夢中的汗血馬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位處費爾干納盆地,在以游牧為主的西域,是少見的農耕之地,除了稻、麥,還生產稀有的葡萄,深得宮廷嬪妃喜愛。但大宛真正被寫入中原歷史的緣由,是相傳來自亞歷山大的汗血寶馬。

▋劉徹用黃金馬換寶馬不成,便起兵攻打:占卜的一句「神馬當從西北來」,讓武帝愛馬成痴,

眼見利誘不成,便出兵攻打大宛,勞民傷財後喜得汗血寶馬,冠名天馬、作天馬歌

▋大宛歸附漢朝,即使東漢末年無暇西顧,仍不改忠心:隨著漢庇蔭不再,它逐漸式微,也淡出中原歷史,就算偶爾出現在史冊,也只有獻馬給皇帝寥寥數字。

 

蒲犁——藍天下的石頭城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南北朝時期絲路支線上赫赫有名的朅盤陀國

人民自稱「太陽神的子孫」:漢公主和親波斯卻半路懷孕,罪魁禍首竟是來自太陽的他?!

兼具交通要衝及戰略地位,中國地勢最高的古堡之一:公主堡

 

西夜與子合——糾纏不清的孿生兄弟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屬同一個羌人部落,早在漢初就建立了國家

▋西域的絕代雙驕:新疆有一個傳說,從前在遙遠大山裡,有一個小國,國王的一對雙生兒子情感深厚,互相禮讓不願繼位,王后無奈之下,只好說:那就把國家一分為二吧,大的叫西夜,小的叫子合。

▋世人辨不清孿生兄弟:他們時而競爭,時而攜手,危機時合起來,平安時再分開,如同兩個心智不全、喜怒無常的孩童。

 

疏勒——十字路口的綠洲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塔里木盆地的門戶,東西文化交會、武力交鋒之地

班超的第二個故鄉:開創東漢輝煌年代的班超駐守西域三十年,在疏勒便度過了十八年,就連他的誹聞對象,也是個疏勒美女……

還有尉犁、烏壘、姑墨、疏勒、無雷、捐毒、休循等二十餘國的精采故事…

 

【第十八章】龜茲——飄逝的樂舞與梵音

◎改變龜茲乃至中國佛教信仰的小小沙彌

在克孜爾,有一尊類似羅丹〈沉思者〉的雕塑。這是一尊佛像,光頭、凝神、垂目,單腿屈膝,左手撐石,右手撫膝,身著露肩僧衣,衣褶紋路流暢,神態莊重而灑脫,眉宇間透著無窮智慧,他就是佛教高僧、翻譯家——鳩摩羅什。

玄奘西行印度取經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完成了相同的偉業,他就是接下來將要介紹的鳩摩羅什。玄奘自東往西去,鳩摩羅什從西往東來。

佛教傳入西域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南線,翻越帕米爾到于闐,再向東到達鄯善;另一條是北線,先到疏勒,再到龜茲。從地理上看,中原的佛教是經過中亞和西域一站一站接力傳遞過來的。正因如此,當佛經拿到漢僧手上時,經過層層轉譯並由不同的中介文字譯成的漢文佛典,錯訛和附會之處在所難免。這時,急需一個能夠對接印度、西域和中原的佛學大師。

西元四世紀初,一位印度小國宰相的兒子——刹帝利種姓貴族鳩摩炎(一說鳩摩羅炎),像釋迦牟尼年輕時一樣,放棄了家族的世襲官爵,翻越蔥嶺來到了小乘說一切有部占統治地位的龜茲。龜茲國王白純對他十分敬慕,不僅聘他為國師,還把年方二十、過目成誦、篤信小乘的妹妹耆婆嫁給了他。

耆婆懷孕期間,常常到雀梨大寺請齋聽法,並且精通梵文。東晉建元二年(三四四年),她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鳩摩羅什。

當時龜茲共有大型寺院十七所,仿照印度寺廟建造的雀梨大寺剛剛竣工。在阿羯田的半山上,由眾多寺院、禪房、佛塔組成的雀梨大寺,彷彿是一片綿延幾十公里的城市。許多西域人翻越蔥嶺來到龜茲修行,其中包括各國王室成員。佛教鼎盛時期,這裡可以容納一萬名僧侶。

一日,耆婆出城遊覽,見墳塚遍野,枯骨縱橫,於是深懷苦本立誓出家。鳩摩羅什也隨母親剃度出家,到雀梨大寺修行。那時,他只有七歲……

 

棄小乘歸大乘,鳩摩羅什十二歲即成宗教改革家

 

天才不是一種簡單的天賦。在雀梨大寺,負責講授經文與經律的兩位高僧發現,幼小的鳩摩羅什悟性與記憶力相當驚人,一天能誦讀一千偈,相當於三萬兩千字。漸漸地,高僧們感覺教不了這個天資過人的弟子了。

永和九年(三五三年),中國書法界難以忘懷的節日,王羲之在半醉半醒之間創作出中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同一年,九歲的鳩摩羅什跟隨母親長途跋涉到達小乘說一切有部的中心——罽賓國,拜著名法師盤頭達多為師。經師向他傳授了佛祖入滅後最初結集的四部經藏中的兩部——《中阿含經》與《長阿含經》,共四百萬言。由於鳩摩羅什聲名鵲起,國王特意把他請到宮中,召集途經罽賓的幾位外道論師與鳩摩羅什辯論。

見到這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幾經論戰的外道們臉上堆滿不屑與輕慢,然而經過幾回合辯論,外道們竟然面面相覷,張口結舌。《高僧傳》卷二描述說「▲外道折伏,愧惋無言▲」。從此,國王對他另眼相看,每天供應他一對臘鵝、三斗好米、三斗好麵、六升乳酥,還特意安排五個僧人和十個沙彌為他服務。

十二歲時,鳩摩羅什學成回國,路經沙勒(疏勒)並停留了一年。在那裡,他遇到了大乘佛教般若空宗高僧——莎車王子須耶利蘇摩,首次接觸到了大乘經典。大乘理論,特別是「色空乃至一切空」的理論,對於持有小乘說一切有部「法體恆有」觀念的鳩摩羅什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期間,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思辨,他終於接受了「空」論,「棄小乘歸大乘」,以一位宗教改革家的姿態大步登上歷史舞臺。

之後,他在溫宿國以大乘宏論挫敗了一位著名外道,名震蔥嶺,以至於龜茲王白純屈尊前往迎請鳩摩羅什和母親回國。

 

#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西域48古國歷史年表】、古地圖、歷史文物、人物圖片,一舉滿足你對西域歷史的無限想像。

【全系列共三冊】

大寫西域【第一部全視角西域48國通史】(上):走進絲路南道11國,解開樓蘭、精絕、于闐等古國崛起與殞落的歷史謎團

大寫西域(中):尋訪蔥嶺10國、絲路北道11國,看大宛、龜茲、疏勒等古國傳奇

大寫西域(下):踏遍天山16國,解開且彌、烏孫、莎車等消失古國的歷史謎團

--------------------------------------------------------------------------------------------
博客來:https://bit.ly/2tBUSaL
誠品:https://bit.ly/2SrbwDQ
讀書共和國:https://bit.ly/2SpoxxM
讀冊:https://bit.ly/2GJA0qi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32_OK.JPG
文◎陳雨露、楊棟

西方人和東方人都必須選擇屬於自己的方式來對抗自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東方,皇權;西方,分權。此後,東西方也就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甚至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英、法、美、德、義、日、八國集團、金磚四國……當時光洗盡鉛華,千百年後這些稱謂能有幾個仍為人所知?

誰才是真正的世界強國?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什麼樣的國家才算世界強國; 評論強國,如同評論美女,雖然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一眼望去你就知道。美女無須詮釋,自有無數男兒拜倒;強國不用標榜,世界自會追隨。

經濟學史上的「李約瑟之謎」:為何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前後,西歐列強格局基本形成:法國占據著廣袤的陸地稱雄歐洲大陸,西班牙攜先發優勢控制著殖民地,英國依靠工業革命一躍成為歐洲新貴,荷蘭則在貿易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這些國家確實都很拉風,不過,還要分跟誰比。這個時代,真正的龍頭老大仍舊是中國。路易十四是與康熙皇帝同時代的帝王,西歐城市不過幾十萬人,北京、南京、杭州,可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中國的祖宗很闊!但為何如此發達的市場,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來?

在經濟學史上,這個問題被稱做「李約瑟之謎」(Needham Thesis),據說誰能給出答案,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我看過一些經濟學典籍,什麼凱因斯主義【註79】、新制度經濟學【註80】、奧地利學派【註81】、貨幣學派【註82】……無數人,曾經用無數方式解讀過這個問題。這些人的論證很複雜,複雜到偷偷看一眼,就有想睡覺的衝動。 

「李約瑟之謎」說到底是文明爭霸,歷經千百年,有成千上萬個因素影響答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連次貸危機都搞不定了,相信使用數學方法,也不可能徹底解釋這個問題。

經濟學永遠不可能真的成為自然科學,很多問題也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

關於這個問題,第一,我們確實不可能建立包含成千上萬因素的模型;第二,就算我能編,估計您也沒興趣看。所以,我們只能順著這本書的理路指手畫腳一番。

首先,重申一個經濟學的公理性假設:這個世界上資源是稀缺的;然後,強調一下,這不是假設,是現實。

這句話很學究,如果用直白的語言,大家就好理解了:錢不好賺。

所以要賺錢。

人類所有的卑劣和高尚、血腥和陰謀,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今天,大家覺得生活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好歹大家還有生活。這個世界的資源曾經更加稀缺,稀缺到不能維持大部分人的生存,絕大部分的人沒有自己的生活。

工業革命之前,生命對普通人而言只有辛勞。活下去,才是最大的理想。對每個人來說,必須吃飯,必須活下去,不吃飯會死人。遺憾的是,就是這個理想,也不易滿足。所以,英國一個機器動力紡織技術,就被稱為「工業革命」,實在是因為,「穿」在當時還是一個很奢侈的目標。

擺脫這種生存困境,是人類當時的最高理想。

在西方,人們幻想王子鍾情於灰姑娘,灰姑娘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中國,人們希望年輕人狀元及第,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無論是幻想還是希望,都不是什麼好點子,機率基本上相當於彗星撞地球。既然絕大部分的人都成不了公主或狀元,那還是睜開眼睛面對現實吧。

皇權社會與鼓勵個體發財的「工業革命」抵觸

西方人和東方人都必須選擇屬於自己的方式來對抗自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東方,皇權;西方,分權。此後,東西方也就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甚至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現在,很多人認為皇權和分權,形同水火、勢如冰炭!

不是這樣的。

歷史,經歷了幾千年,皇權和分權,孰優孰劣,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更不是歷史的大結局,所以,關於這個問題,誰也不能說自己知道標準答案。

分權有時候確實優於皇權,但只限於「工業革命」之後。

民族和國家之間有仇殺和血腥,很殘酷。看完電影「2012」後,我明白,大自然更殘酷。

戰爭好歹還得排兵布陣,就算是殺人,也得費一番手腳。地震、海嘯,哪怕是土石流……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能殺人於無形,甚至讓人類滅族。

面對外部的挑戰,皇權的優勢很明顯。

徵召全國人民修築萬里長城,雖然疊滿了屍骨,卻修築了一道抵抗異族的屏障,即使到明末清兵入關,山海關仍舊是最大的屏障。

水火無情,一場洪水足以毀掉肥沃的農田、幾代人的積累。要想挖河修堤,起碼人得先夠多。

誰也不知道放棄皇權後還能不能活下來,即使你選擇分權,也會很快被鄰居消滅,此時,選擇皇權本身就是理性的。

皇權有皇權的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競爭。

皇權社會如同一個金字塔,塔尖的人就是這個社會的上帝,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可以用任何手段攫取資源。隨著金字塔層級遞減,權力逐步減弱,資源控制的能力也逐步下降。

這種模式一定會使得皇權毫無制約,既然沒有制約,那掠奪就必然毫無止境,於是他們的目標便會從增量轉向存量。

一旦掠奪超出了金字塔底層的生存極限,便會爆發不可逆轉的暴力—反抗皇權,目標不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是為了成為另一個皇權。

由此,東方社會開始周而復始的長循環:統治者從對抗挑戰,逐步到掠奪資源,當然也就損害了產權、壓制了個性,從而也就不可能發生基於個體發財夢想的「工業革命」。

民族多、土地割據、國家多,西歐社會維持平權狀態

西歐,不是不想皇權,實在是皇權不起。

凱薩、戴克里先、克洛維,這些西歐統治者無一不想形成東方式的專制                          ,都想集中權力,但是,西歐民族的變遷並無延續性。羅馬征服雅典城邦、日耳曼入侵羅馬、北歐海盜騷擾日耳曼人……幾乎每次的民族征服都是毀滅性的。一場異族入侵,會讓幾代、幾十代人積蓄的物質財富蕩然無存。

在不斷毀滅、世俗權勢不再具有連續性的情況下,西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始社會的平權狀態,即一個人不太可能超出其他人太多。

在平權的條件下,西歐各地實力均衡。利益受損的一方很容易選擇逃避,強勢的一方,特別是微弱優勢的一方,必須讓步。如果跟對方拚命,必然是自損實力,最終被人吞噬。所以,西歐整個古代歷史,上十萬人的戰爭,不過就是雅典、羅馬帝國那麼幾次。

無情的生存鐵則,讓西歐一直到十一世紀都不敢以家庭對抗自然。唐宋時期小農圍爐夜話的時候,歐洲還在海盜的侵擾下膽戰心驚。城堡、領主成為小勢力對抗外敵和自然的主要角色,落後的農業生產根本維持不了一支常備軍,即使到文藝復興,歐洲文明也始終沒有恢復到雅典城邦時代的水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正是由於歐洲的落後,才使得它走上了一條試錯路徑。每一個城堡都必須攫取更多的資源,新制度、新體系的嘗試是性命攸關的,再按老路走下去就滅族了。

分封領主恰好提供了試錯途徑,領主乃至王國之間不存在統一的王權,因此各地區可以獨立進行經濟試驗。海運條件使得西北歐市場早熟,騎士思想隨商業的擴張深入人心,公平、有償交易、談判等模式逐漸被反覆嘗試。

不公平、不談判、不妥協,最終大家都得不到什麼好處。於是,我們在西歐歷史上看到了各種景象:民主的英國、專制的法國、自治的荷蘭……
最終,西歐選擇了分權。

與東方堅持集權路徑一樣,歐洲的制度變遷同樣也是理性的,也是在無數次試錯之後換來的,犧牲了無數的生命,耗費了無數的財富。基督教使得整個西歐在民族文化上具備統一性,每一次的成功,都有可能在整個歐洲傳播。

最後的結果是,英國出現了議會和普通法系【註83】,也因此率先出現了工業革命。此後,歐洲一躍跳過家庭生產的界限,開始了工業組織與市場制度的變革,市場交易在多次試錯中勝出,成為現代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成為人類擺脫生存經濟惡性循環的關鍵。

一旦工業革命站穩腳跟,世俗權力就不可能再與其抗衡。人類文明持續數千年後,西歐終於即將率先走出維持生存的宿命。

                               ※                         ※                               ※                         ※                               

【註79】凱因斯主義(Keynesian economics),根據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因斯於一九三六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得來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應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透過增加總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

【註80】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經濟學的分支之一,將更早的制度經濟學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架構,應用於構成經濟活動底層基礎的社會與法律規範分析之上。它側重於交易成本的分析,較少使用價值判斷,在分析諸如某一宗壟斷、行政、法律案件時,往往能給予比較好的建議。

【註81】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是一種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經濟學派,源自十九世紀末的奧地利,延續至二十世紀的美國等地。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

【註82】貨幣學派(Monetarism),為一九六○年代形成的經濟學流派,以挑戰凱因斯主義的面貌出現。他們認為貨幣的供應量在短期內對國家的產出、在較長期上的價格水準,有巨大的影響。這種貨幣政策的目標透過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實現。其核心命題是:在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註83】普通法系(Common Law),起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受羅馬法與盎格魯.撒克遜的習慣法所影響,多採不成文法,尤其是判例法,強調「遵循先例」的原則。審判中採取當事人進行主義和陪審團制度,對於司法程序比較重視。英國與美國是該法的主要代表國家。

-------------------★------------------★---------------------★----------------

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
從古希臘城邦經濟到華爾街金錢遊戲

 陳雨露, 楊棟◎著

想要擁有更多錢,驅使商人發明各種金融機制,一步步影響世界發展!
三千年來,許多看似與金融無關的歷史事件,經過作者抽絲剝繭後,
我們總會驚訝地發現,文明與政權版圖的興亡關鍵,大多與財力息息相關。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法國前總理Michel Rocard 連袂推薦

本書從金融角度解讀世界通史,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從西元前六世紀希臘時代優游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並以專業的基礎、獨到的見解來分析各大重要歷史與金融事件。

看清這些前車之鑑,是否可以遏止下一個金融悲劇的發生?

博客來 https://bit.ly/2Tl3XzV
誠品書店 https://bit.ly/2GcfRIA
金石堂 https://bit.ly/2RvAGk7
讀冊 https://bit.ly/2WsP0hb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TkQVm0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472.jpg

是的,你沒看錯!

唐詩就是最real Hip-Hop不開Auto-Tune一樣走

那些精彩的唐詩,天才詩人半天就能寫四公

【隔句單押X1】

高招的韻腳和Flow,唐詩就是最酷的嘻哈代表作!

大唐科舉指定閱讀書目!看精彩的唐朝尬詩對決賽!

RPG (饒舌歌手)、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胡采蘋feat.胡采蘋媽媽 (財經新聞主編feat.國文老師)、異鄉人 (笑的帶原者)、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還是不習慣講skr推薦

 

唐朝火藥味最濃烈battle

「黃鶴樓」題詞爭霸賽。李白在一回合敗下陣?

WaitWaitWaitWhat?不對欸!且看李白如何再接再厲!

唐詩背後的故事:

詩人為何寫詩?為了吐槽啊!為了撩妹啊!

各種唐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為你一一揭開!

唐詩最終戰,八名選手齊炸舞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究竟誰可以繼續留在舞臺?

唐朝網紅的八卦:

傲嬌李白的追星日常、劉禹錫與白居易的相愛相殺、顏控杜牧有話說……等古代網紅養成指南。

——本書精彩內容不只這些。

【本書適合】

(1.)國、高中生:本書以嚴肅但又不失輕快的筆觸向讀者講述關於唐詩、名士風貌等各方面的知識。在背誦唐詩時,更顯趣味容易。

(2.)HIP-HOP、流行音樂愛好者:如何寫好一首饒舌歌曲?不只要注重韻腳,還需要加入巧思雙關與詩意。唐朝天才詩人就是你最好的典範。

(3.)文字創作者:背誦唐詩可以豐富我們創作的詞彙量,本書也能看天才詩人們如何精闢遣詞用字,讓自己的文章更為巧妙吸引人。

【本書特色】

有據可考的唐詩故,有趣不乏,看一次就會!  【單音節連押X3】

將大家耳熟能詳唐詩背後的故事一一道來,同時全部故事都有據可考,

非野史杜撰,非胡編亂寫,專業、輕鬆、可靠。

唐朝詩人才不需要別人幫忙唱Hook,詳盡記錄battlefreestyle搶麥!【單音節連押X3】

對讀者來說,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韓愈、杜牧這些名字就是唐詩界的大網紅,他們的詩無人不曉,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鮮為人知。

古人逸聞趣事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

本書創新式地從「battle戰」的角度出發,顛覆傳統詩詞的枯燥,講述了貫穿唐詩發展始終的數次精彩的對弈——邊塞詩人VS田園詩人的大唐潮流派之爭,大老李白VS黑馬崔顥的黃鶴樓爭霸賽,劉禹錫VS白居易的榮譽之戰等。傲嬌李白、追星杜甫、交際花白居易……

O.G.級的唐朝詩人故事都在這裡,絕對讓你目不轉睛!

 

第一回黃鶴樓題詞爭霸賽  文/拂羅

咱們今天就是要講講座標武漢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以及黃鶴樓為什麼會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爭相題詞的主賽場。

一開始黃鶴樓還不那麼文藝,甚至頗有些嚴肅,因為它的初衷壓根就不是為了觀賞而建的,根據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古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也就是說,黃鶴樓建於西元二二三年,由孫權大手一揮而建下的瞭望樓。

後來三國統一,黃鶴樓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軍事價值,據《黃鶴樓記》中描述:「聳構巍峨,上依河漢,下臨江流。」它因景色被歷朝文人墨客發現,眾人便紛紛慕名登樓,在樓上吟詩作詞,黃鶴樓也就漸漸成為了觀賞樓,就好像是昔日傷痕累累的彪形大漢搖身一變,賦閒作了文藝青年。

之後的上千年裡,黃鶴樓卻依舊沒得閒,頻頻在戰亂中毀滅又重建,一朝一個風格,甚至有明清兩朝之間被毀了七次的記載,所幸終究頑強地屹立在長江以南。

愚蠢的人類啊,想毀了我?你們還嫩了點兒,黃鶴樓如是說。

正所謂千年的王……咳不是,千年的烏龜會成精,千年的古樓大抵也會,所以才衍生出諸多玄之又玄的神話傳說,引得歷朝文人競相前來,紛紛詩興大發,留下自己的詩句才盡興而歸。光是唐代就有李白、崔顥、王維、白居易等詩人慕名而來,有了這些文壇的各路知名網紅宣傳題詞,使得黃鶴樓身價節節升高,名揚四方。

詩與樓自古就有種微妙的聯繫,互相成就了彼此,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黃鶴樓作為各路知名網紅競相題詩之地,它的牆面自然就成了大家題詞爭霸的留言板,衍生出的詩作,僅舊志裡就收錄了四百多首,可見是古今不衰的一個主題。

不過,從初唐到晚唐,總近二百九十年,各大詩人層出不窮,幾乎都登臨過黃鶴樓,這排名第一究竟花落誰家呢?

唐朝詩風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的詩風還殘留著南朝的形式主義,詞藻華麗得掉牙,後五十年有初唐四傑突破了舊題材,沈佺期和宋之問又確立了格律詩,漸漸形成了唐朝自己的詩風。

漢廣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渡暖日,黃鶴弄晴煙。

——《漢江宴別》來自初唐的腹黑選手宋之問:「別問我和我外甥的事兒。」

初唐之後便是盛唐,也是李白等人活躍的大舞臺,這是唐朝詩風最鼎盛的時期,也是黃鶴樓題詞爭霸賽白熱化的時期。李白大大的浪漫主義詩風是主流,緊隨其後的是邊塞詩等風格,後期杜甫等人的詩風則體現出了另一種現實感,只可惜後期成名的杜甫大大並沒有參加這次比賽。

這次唐朝黃鶴樓詩詞爭霸賽形式特殊,年份跨度大,再加上參賽者都是各路大大,誰也不服誰,自然難分高下。初唐的華麗之風漸漸褪去,盛唐時,一個叫崔顥的詩人登臨黃鶴樓,眺望長江,他和前人一樣頓時詩興大發,當即在留言板上揮毫題詩,心滿意足地發了個動態,乘興而歸,黃鶴樓詩詞排名這才漸漸地見了分曉。

只是那時崔顥在文壇圈子裡還不是大神,比不上同期大大們那麼有知名度,這個動態也就暫時沒有被人發掘。

「唐朝八卦今日頭條,詩仙大大來黃鶴樓啦——」

過了幾年,盛唐年間的某月某日,一個大消息忽然不脛而走,引得家住長江以南的小迷弟們激動萬分,蹺課的蹺課,蹺班的蹺班,紛紛拎著「大大我愛你」的牌子興匆匆地往黃鶴樓趕,只為了看一眼偶像的身姿,沾沾偶像的仙氣。

這個國民級偶像是誰呢?就是我們的詩仙大大,李白。

「詩仙詩仙我們愛你,為你癡為你狂,為你咣咣撞大牆——」

在一派迷弟迷妹的前呼後擁中,李白大大來了,李白大大是見慣了這等場面的偶像,他跟沒事兒人一樣登上了黃鶴樓,無視眾多小粉絲,打算見見這傳說中黃鶴樓的景致。李白站在黃鶴樓上,只見長江滔滔,果然好一派景致,他十分興奮,當即接過地方官兒捧來的筆墨,就要在牆面上揮毫,發一條點讚上萬的熱門動態。

李白大大就要一揮而就。

李白大大忽然停住了,看著角落裡崔顥的題詩。

眾粉絲:「?」

李白大大放下筆,轉身就走。

眾粉絲大驚:「哎哎哎哎……」

地方官兒一頭霧水:「大大,你怎麼啦?」

李白大大想了想,刷刷地揮筆在牆上寫下四句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然後擱筆離去,後來還有好事者,專門在側旁修建了一座李白的擱筆亭。 

超級知名網紅李白轉發並評論了tag崔顥的動態,頓時將崔顥推上了熱門置頂,這件事兒瞬間隨著崔顥的詩句一同傳開了,眾人這才發現這顆險些遺落的明珠:「哇,這意境,這文采!」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前的仙人已駕鶴而去,這裡只留下黃鶴樓。黃鶴那日一去再未歸來,千百年間只見白雲悠悠流淌。晴日下漢陽數目歷歷可見,萋萋的芳草覆蓋著鸚鵡洲。落日時眺望遠方,故鄉又在何方呢?卻只見江上煙波籠罩,引人愁緒。」

此詩先寫景後抒情,意境開闊宏達,藉以神話之口引出黃鶴一去不返,表現出詩人對於人生有限的感慨,及懷念思鄉的深情。前四句寫世事蒼茫的感慨,後四句描繪眼前景致,抒發滿腔真摯,可謂黃鶴樓之絕唱,將眾多詩人的作品都壓了下去,更讓李白也讚歎不已。

而「律詩」這個題材,便是唐朝年間新興起的,這首《黃鶴樓》便是七言律詩。此詩在格律上卻是「不合規則」的,因前三句皆有「黃鶴」這一詞出現,第四句又出現了「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全然不是律詩的格律,並不對仗。

既然如此,此詩為何能成為絕唱?

其實此詩並非表面那般不對仗,而是從頭到尾都充斥著一種波瀾起伏的文勢,恰恰符合格律詩的起承轉合,中間從「黃鶴去」到「漢陽樹」的轉折,不過是虛虛實實地換了一口氣而已,境界上相映成趣,出神入化,一氣呵成。

而「昔人已乘黃鶴去」中的「昔人」,則是引用了關於黃鶴樓的一個神話傳說,《報應錄》裡有記載:「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

傳說這裡原來有一戶姓辛的酒家,呂洞賓常常在酒家賒帳喝酒,店家也並不推辭(呂洞賓:「神仙要付銀子給你,你感動不感動?」辛氏:「不敢動不敢動……」),如此白喝了一年,呂洞賓為了答謝送酒之恩,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仙鶴,會隨歌聲翩翩起舞,因橘子皮是黃色,所以仙鶴也成了黃色。後來呂洞賓駕鶴而去,辛氏便出錢修建了黃鶴樓。

 

李白雖然留下了四句打油詩,怏怏而去,可這位大大會善罷甘休嗎?當然不會,接下來的數年裡,李白還接連創作了整整十幾首關於黃鶴樓的詩,其中同樣出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便是其中一首。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還有另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為武漢博了個「江城」的美名。

 

------------------------------------------------------------------------------------------------------------

博客來 https://bit.ly/2OZgc24
誠品 https://bit.ly/2zu2zCW
金石堂 https://bit.ly/2TILptY
讀冊 https://bit.ly/2DInsxf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KzdFuE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461.jpg

 

※嚴謹史實與傳奇故事的完美融合※

樓蘭、精絕、于闐、婼羌、且末、小宛、戎盧、扜彌、渠勒、皮山、莎車……

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中模糊難解的地名,

「沙埋東方龐貝」「千年樓蘭」「佛都于闐」「樂都龜茲」「交河故城」「獨山守捉」

「象牙房子」「圓沙古城」「小河公主」「太陽墓地」「米蘭遺址」

本書為你娓娓道來這些傳奇故事,帶你領略西域引無數人傾倒的驚艷風貌。

 

 

樓蘭——沉埋千年的綠洲神話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位於絲路南、北道交會處,是商旅西出玉門關的第一站,是大國勢力爭奪的焦點,一度成為西部民族的別稱和西域列國的代號

■人種之謎:樓蘭最知名的兩具女木乃伊「小河公主」「樓蘭美女」竟都是高鼻深目的白種人?

■樓蘭人的死亡很有態度!孔雀河邊千口棺材的數字「7」之謎&放射狀的太陽墓地

■藝術創作很混搭:米蘭遺址挖出的天使繪畫,竟是融合希臘和印度文明風格的「東方愛神」!

■「牆頭草」的政治哲學:匈奴漢朝間首鼠兩端,搖擺不定

■王族清一色都是魯蛇?第一個有記載的國王當過俘虜,一個王子竟被漢朝閹割,還有一個國王

  被刺客摘走了腦袋,最後一任國王率半數國民逃竄,負責留守的太子淪為俘虜。

 

于闐——和田玉的故鄉

地理和歷史的地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罕見的玉石,使于闐成為絲路南北道樞紐、東西方貿易重鎮和東西方文明交匯的聖殿。

■國祚千年的奇蹟佛國:從必須依附漢朝的小國,到統御西域十三國的大國,遭遇外敵蹂躪長達半世紀,卻能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搖。

■偷「蠶種」的人!于闐王迎娶東國公主,公主將桑蠶種藏在帽絮之中,躲過了關防士兵的盤查,于闐從此絹都之稱遠播。

 

《大寫西域》全系列(共三冊)

 

■大寫西域【第一部全視角西域48國通史】(上):走進絲路南道11國,解開樓蘭、精絕、于闐

  等古國崛起與殞落的歷史謎團

大寫西域(中):尋訪蔥嶺10國、絲路北道11國,看大宛、龜茲、疏勒等古國傳奇

■大寫西域(下):踏遍天山16國,解開且彌、烏孫、莎車等消失古國的歷史謎團

 

-----------------------------------------------------------------------------------------------------------------------------------------------------------------------------------------------------------

 

 

博客來 https://bit.ly/2OJ2D6z
誠品 https://bit.ly/2RVyZxb
金石堂 https://bit.ly/2OJ3pR1
讀冊 https://bit.ly/2RRtcbE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TbXDec
電子書 博客來 https://bit.ly/2OIjJSi
 
【續集預告,敬請期待】
《大寫西域(中):尋訪蔥嶺10國、絲路北道11國,看大宛、龜茲、疏勒等古國傳奇【第一部全視角西域48國通史】》2019年2月上市
《大寫西域(下):踏遍天山16國,解開且彌、烏孫、車師等消失古國的歷史謎團【第一部全視角西域48國通史】》2019年5月上市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地圖比一般文字資料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在探討地名學時,古地圖提供的線索通常比一般文字資料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地圖以實用為目的,地圖繪製的成本比撰寫文字資料要高很多,所以地圖的隨意性或造假的可能性相對也較低。

一般的文字資料撰寫動機多元,隨意性和造假的成本低,所以在判斷可信度時要十分小心。


中國古地圖首次出現的流求,是臺灣,還是琉球群島,抑或兩者皆是?
葡萄牙海圖上的臺灣是Fremosa(福爾摩沙),還是Lequio pequeno(小琉球)?
世界認識臺灣的第一印象,居然是兩島式甚至三島式臺灣?
都是白銀惹的禍?西班牙與荷蘭的貿易之戰!
《卑南圖》是黃金尋寶圖?臺北湖真的存在過嗎?

 

《亞洲新圖》是1630年發行於阿姆斯特丹,彩色印刷,由著名的地圖出版世家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出版的。此圖非洲、阿拉伯半島、南亞印度、中南半島以及東南亞部分,經過百餘年的實測,已經有模有樣,唯獨東亞地區的海岸線,好像被拍扁了一樣,不但輪廓嚴重失真,臺灣居然還被畫成三節、類似脊椎骨組成的列島。更令人不解的是,北島的標示為Formosa,中島Lequeo pequeno,南島Lequeo minor。為什麼福爾摩沙和小琉球並列?而且三個島中竟然有兩個叫小琉球?(Lequeo pequeno、Lequeo minor都是「小琉球」的意思。)

 

臺灣島又變成兩島式了,而且福爾摩沙島(Ins. Fermosa)的南面,居然還有一個大小相當的島嶼Lequeio parua,即「小琉球」。


不論是因地圖而起,或是因地圖而解,地圖之中隱藏的訊息,比你我想像的更多。
透過100多幅世界──>亞洲──>臺灣古地圖。
讓我們從世界的視角再一次重新認識臺灣!

 

 

 

《被誤解的台灣古地圖》
用100+幅世界古地圖,破解12~18世紀台灣地理懸案&歷史謎題
#陸傳傑◎著

★隨書贈.超大尺寸古地圖海報3幅 
 

 

★博客來獨家加送「#微縮古地圖明信片組(8入,未裁切毛本)」限量,送完為止。https://bit.ly/2QWtxKI

 

誠品 https://bit.ly/2OiQYzd

金石堂 https://bit.ly/2xEErNd

讀冊 https://bit.ly/2QgBr07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xVKYSU

 

#光地圖的搜羅就是一件重大工程

 

文章標籤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文●林育立(自由記者,著有《歐洲的心臟》一書,現居柏林)

一、作者是誰?

本書作者沃夫岡.鮑爾(Wolfgang Bauer)現年四十七歲,大學時主修伊斯蘭學、歷史和地理,記者生涯一開始主要為時事性週刊撰稿,目前是德國重要質報《時代週報》(Die Zeit)的記者。鮑爾擅長調查報導,曾親赴阿富汗、伊拉克和蘇丹等國的武裝衝突前線,並深入奈及利亞境內採訪被恐怖份子綁架的女子,因站在人道立場勇於揭露戰爭的殘酷而多次獲頒新聞獎 。

二、寫作的時空背景

二○一一年年初,「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蔓延到敘利亞,全國各地爆發示威卻遭到政府軍血腥鎮壓,衝突隨後演變成不同種族和教派之間的內戰,從此導致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人舉家逃難。逃往國外的大多寄居在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鄰國和北非,但也有不少人冒生命危險搭船橫渡地中海到歐洲,尋求難民身分的庇護。光二○一三年一年,渡海的難民就高達四萬多人,也是從這一年起,地中海頻頻傳出船難, 難民溺斃的慘劇一再發生。

二○一四年的四月,鮑爾與四十五歲的攝影記者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Stanislav Krupar)喬裝成難民,跟著其他敘利亞難民從埃及搭船偷渡到南歐,第一篇臥底報導七月在《時代週報》一發表立刻造成轟動,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記者陪難民一起偷渡,將難民的遭遇這麼詳實地記錄下來,這本書即是這些報導的集結。

三、書中寫了什麼?

第一、對難民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可能不在大海,而是在陸地。他們帶著一生的積蓄逃難,卻又手無寸鐵,不僅隨時可能被強盜綁架和洗劫一空,也很容易被計程車司機、做假護照和仲介偷渡船隻的人敲竹槓,一路上還得賄賂警察、海防和獄卒才能平安逃生。

第二、難民為走避警察和海防的追緝,生活作息日夜顛倒,無時不刻處於「高度防衛狀態」,在陸地上躲躲藏藏,深恐被關進環境惡劣的收容所,到了海上又得面對狂風大浪和無止盡的暗黑大海,在整個偷渡的過程當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眼睛流露出恐懼」是常見的狀態。

第三、靠吸毒才得以在深夜振作精神開車的巴士司機、假捕魚真偷渡難民的漁民和水手,以及在幕後遙控他們的人蛇集團,在難民跨海偷渡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協助難民偷渡在北非早已是跨國性的產業。

第四、受難民潮衝擊的第一線國家希臘和義大利,對難民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寧可將難民往北送到瑞典和德國等對難民相對友善的國家,歐洲各國互踢皮球無意真正解決難民問題。

第五、難民如果幸運沒葬身大海,成功抵達朝夕夢想的「人間天堂」,除了重新適應新環境,還得對抗身為難民的恥辱感。有人熬不過精神折磨而家庭破碎,也有人茫然度日對未來感到迷惘,因為家鄉已經回不去了。

四、本書的寫作動機和重要性

一名熱血的記者在報導時,潛意識裡必然想改變現實。鮑爾寫作的當下,德國朝野普遍不關心難民問題,把燙手山芋丟給第一線的地中海國家,歐洲各國對難民問題也多置之不理,鮑爾有意透過報導呼籲國際社會重視難民問題,制定出人道的難民政策。

歐洲此時面臨的是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德國的書市因此出現大量的相關著作,其中不乏記者現場採訪的傑作,本書是比較早出版的一本,一上市就得到極高評價,包括中文在內譯成十種語言。除了真人真事,本書的特色是情節緊湊扣人心弦,而且有多張精彩的照片,非常適合作為台灣讀者理解歐洲難民問題的入門書。

五、歐洲難民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二○一五年九月,一名男孩面孔朝下倒臥在土耳其的沙灘上。同一個月德國宣布敞開大門接納難民,可說是歐洲難民問題第一次進入台灣大眾的視野。過去一年多來,德國一共接納了一百多萬的難民,對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政府面臨人道和民眾反彈的兩難。如今,德國仍繼續接納敘利亞的難民,但對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採取防堵的做法;由於入境人數大幅減少,難民危機暫告一段落,目前的挑戰主要是境內難民的語言學習、文化融合和就業問題。

至於難民問題的源頭敘利亞,戰事至今六年毫無歇止跡象,大小城鎮一片瓦礫和焦土,逃往國外的難民已經超過四百萬人。在今年二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直言敘利亞內戰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災難」,這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全部涉入,卻都各有盤算的軍事衝突,要在短期內解決「並不樂觀」。

自從巴爾幹半島各國,去年起陸續在邊界上築起鐵絲網,封鎖難民逃亡的陸上路線後,從北非穿越地中海的海路就成了難民前往歐洲的主要路線。不過,大海無情,據聯合國統計,去年循此路線逃亡的十八萬難民有超過五千人不幸淹死,人數比往年都多。儘管歐盟各國已派海軍加強在地中海巡弋,並打算提供金援,強化北非國家海防的裝備和人員訓練,但難民出海的主要出發點利比亞,此刻處於四分五裂的無政府狀態,根本無法有效嚇阻人蛇,因此近期內本書所描繪的故事仍會繼續上演。

★繁體中文版獲得原書未公開照片授權!
★難民逃亡地圖大公開!帶您踏上難民的血淚路

 

林育立 (駐德國際記者、《歐洲的心臟》作者)
周軼君 (端傳媒國際新聞部主任、《拜訪革命》作者)
陳思宏 (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廖芸婕 (國際獨立記者)
國際觀點分析推薦

不是第三人稱的側面報導,
也不是遠距離的採訪評論。
第一本、第一手親身涉險、參與的逃難紀實!

逃難吧…戰地記者喬裝敘利亞難民168hr偷渡紀實
沃夫岡‧鮑爾/文,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攝影
闕旭玲/譯,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AfYG3q
誠品 https://goo.gl/amUwoQ
讀冊 https://goo.gl/DHccRf
金石堂 https://goo.gl/YExTqA

(野人)逃難吧…-立體封面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劉必榮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關心國際事務有很多面向,可以看政治、看經濟、看文化,更重要的是感受當地人民與土地的脈搏。這樣我們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關心才會有厚度,也才有血有肉。

早年在中國時報兼任國際新聞中心主任時,我就一直很強調除了梳理國際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個事件之間的聯動之外,更要凸顯報導的人文精神。當時曾經有一個新聞,是美國佛羅里達一個監獄發生暴動,許多被囚禁的海地非法移民從監獄中逃脫。我在電訊室選擇新聞照片時,一張照片深深吸引了我。那不是監獄因遭縱火冒出黑煙的照片,而是一個海地難民跑上了山頭,回頭看了山下的監獄,所露出的那種無助與絕望的眼神。那眼神打動了我。從那時開始,我也特別注意每一個國際新聞照片中的每一張臉。每一張臉、每一雙眼,都充滿了故事。

我也是用這樣的心情,看這本阿富汗的圖輯,滿心歡喜。從這一張張的照片,可以看出作者對阿富汗的感情。也讓人想起那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如果對阿富汗有興趣,可以拿那本小說,與這本圖輯對著看,會對阿富汗的土地與人民有更多的感覺。

我有一位過去東吳的學生就對阿富汗非常有感覺,她還跟著韓國的教會,到阿富汗當了一年志工。她在阿富汗難民營的小學教書。那是一個連水都要下山到河邊提水的地方,但是她卻對那樣的生活甘之如飴。有一次她要小朋友畫畫,畫窗外的山。結果同學交上來的山都是土黃色的,只有她畫的山是綠色的。她剛要告訴學生山應該是綠色的時候,往窗外看了一眼,才驚覺到是自己畫錯了,阿富汗的山,很多真的是光禿禿,沒有樹的。

很多人都是以我們的觀點去想別人。美國打完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很多小朋友說,阿富汗的小朋友好可憐,都沒有聖誕禮物。所以在國內募了好多禮物,送到阿富汗,希望那邊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可過。我在CNN看到這新聞不禁嘆了口氣:美國的小朋友難道不知道阿富汗是回教徒,他們是不過聖誕節的嗎?

我學生從阿富汗回來,送了我一頂阿富汗的帽子,跟照片中很多阿富汗人戴的一樣。另外還帶了一個阿富汗男朋友回來。那個男朋友後來跟她在台灣結了婚,是塔吉克族。阿富汗的多數民族是普什圖人,塔吉克人是第二大族群 (其他還有哈札拉、烏茲別克等少數族群)。如果看地圖,可以看到阿富汗與中國以瓦罕走廊相連。瓦罕走廊細細長長,像個勺柄一樣,接到中國新疆的帕米爾高原。那邊住的也都是塔吉克人。

塔利班組織多半是普什圖人。這個塔吉克年輕人跟我說在阿富汗時,是如何被塔利班欺負,所以一直想離開阿富汗。塔利班是神學士組織的音譯,美國過去透過巴基斯坦的情報單位培植塔利班,對抗蘇聯所扶植的親蘇政權。塔利班是遜尼派的回教基本教義組織,對親蘇政權的世俗立場不滿,可是推翻親蘇政權建立起自己的政府之後,他們的基本教義政策,比如規定成年男子要留鬍子,女性不能受教育等等,也在阿富汗引起反抗。當然塔利班也有好的政策,比如禁止罌粟花的種植。書中照片上看到的罌粟花,都是塔利班政府垮台以後阿富汗人民才恢復地種植。塔利班的政策,讓阿富汗的發展倒退到中世紀,可是聖戰的旗幟,卻讓賓拉登這樣的狂熱份子,把塔利班主政的阿富汗視為沃土,而前來依附。

其實把這種關係稱為共生也許更為貼切。因為塔利班固然在政治上包庇了賓拉登,但賓拉登的蓋達組織也向塔利班輸送了兵源和資金。911恐怖攻擊之後,美國發起反恐戰爭,直搗蓋達老巢,有推翻了庇護他的塔利班政權,扶植了卡爾扎伊。

可是塔利班並沒有被擊潰,依然隨時準備重新奪回政權。阿富汗是一個由很多部落組成的國家。國家四分五裂,一個小頭目只要拉到一些人,有幾桿槍,都可以自稱總司令。阿富汗境內自稱總司令的,有數百人之多。當然,真正算得上人物的還是各地的部落酋長。他們憑藉著私人武力,像軍閥一樣占據一方稱霸。所以喀布爾中央的命令,如果未獲部落酋長同意,根本難以真正貫徹。

過去多少帝國想要占領阿富汗,從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嘗試過但都沒有成功過。阿富汗地處南亞與中亞的交會,過去中國佛教徒要到天竺,都從阿富汗北部穿過。漢朝張騫通西域,想要結交一起對抗匈奴的大月氏,就是阿富汗。所以阿富汗的土地上,有多少帝國的兵車在這裡輾過,有多少大國在這裡博弈過,但一直都拿不下阿富汗。

19世紀的時候,俄國勢力從中亞南下,英國勢力從南亞印度北上,到了阿富汗就卡住了。二戰之後,美國與蘇聯以不成文的遊戲規則劃分勢力範圍,阿富汗屬於灰色地帶,誰也不能說阿富汗是他的。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結果阿富汗戰爭變成蘇聯的越戰,多少蘇聯士兵深陷阿富汗,也打不贏一場漂亮戰爭。911之後,美軍進入阿富汗。與之前蘇聯相比,美國人會打仗得多。因為蘇聯當時派進阿富汗的是一般的部隊,美國曾派的是尖銳的特種部隊。美國的武器也比蘇聯當年精良得多,興都庫什山再怎麼高聳入雲,蓋達組織再怎麼深藏山洞,美國的先進武器都有辦法把恐怖分子從山洞裏面炸出來。可是反恐戰爭打了十幾年,美國還是殲滅不了塔利班。

反倒是中國大陸在美國扶植新政府後,和新政府簽了不少開採阿富汗能源的協議。美國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中國是來收割果實,坐收反恐漁翁之利的。其實美國不明白的是,阿富汗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在西方殖民者進到這塊地方以前,這裡早就有自己的秩序。19世紀的俄國也好、英國也好,還是20世紀的蘇聯也好、美國也好,和漢朝張騫與波斯帝國相比,都是晚來的。這裡的大國博弈是好幾層堆疊而成,只有深入了解,方能知道如何從中借力使力。

那阿富汗情勢最後的終局會是什麼?

北約部隊撤出阿富汗後,塔利班是必會回朝。既然剿滅不了塔利班,只有面對塔利班仍存在的事實,跟塔利班談判,方能建立長久的政治秩序。塔利班背後的支持者還是巴基斯坦。雖然911之後,美國要巴基斯坦加入反恐陣營,共同對付塔利班,但巴基斯坦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因為過去在對付蘇聯時,塔利班本就是巴基斯坦情報單位支持的,怎麼可能槍口說調轉就調轉,變成打塔利班呢?再說巴基斯坦一直認為它的安全威脅來自東邊的印度,不是西邊的塔利班。可是不加入美國反恐的陣營,又怕美國把巴基斯坦當成恐怖分子同路人,於是印度正好拉著美國一起對付巴基斯坦,那又陷巴基斯坦於另一種危險之中。所以巴國只有假意反恐應付美國,跟塔利班私底下的關係一直就沒斷過。

現在美國也覺得有必要跟塔利班內部的溫和派進行談判,巴基斯坦自然就站了出來,扮演媒合的角色。巴基斯坦背後的支持者,是老大哥中國。所以阿富汗問題的最終局,是阿富汗喀布爾當局、塔利班、喀布爾後面的美國,塔利班後面的巴基斯坦、以及巴基斯坦背後的中國一起談判。

還有一個國家在幕後、但是也會影響到阿富汗局勢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塔利班關係密切,但是塔利班要跟喀布爾當局去分享政權的。所以喀布爾不管是誰主政,都對巴基斯坦有微詞。阿巴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阿富汗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去聯合印度以牽制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對此當然也有警覺,但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如此,不滿意又能如何?

要讓阿富汗快速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必須有兩個條件配合。一是各國最好只站在協助的立場,不要再玩19世紀一直玩到現在的大博弈了。只要有大國想伸手阿富汗,阿富汗就永無寧日。其實大國應該想,就算伸手進入阿富汗,歷史證明也無法完勝,不如就放手吧。中國總理李克強好幾次呼籲阿富汗的重建應當阿人主導,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條件是經濟。過去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就曾喊出美國版的新絲路計畫,希望絲路沿線阿富汗周邊的國家,能幫助阿富汗在戰後經濟復甦。美國版的新絲路,論規模論、投入的資源,都跟中國的一帶一路無法相比。所以或許對阿富汗最好的做法,就是借力中國的一帶一路振興經濟。如果這樣能成功,倒也不失一個重建阿富汗的最好方法。

在希望與恐懼之間
阿富汗的戰地與日常實境
精裝攝影集,25x28cm,全彩
附全球獨家導讀別冊

榮獲國際大獎
★CDS/ Honickman First Book Prize in Photography
★European Publishers Award for Photography
★FotoEvidence Book Award

野人文化/隆重出版
2017/3/15震撼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SqW16u
誠品 https://goo.gl/zaaUfg
金石堂 https://goo.gl/u1zqos
讀冊 https://goo.gl/iS9H2H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44Vdym

(野人)0NEV1038在希望與恐懼之間_立體書封300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哲學的定義是「愛智之學」,但這個簡單的定義,卻使人們經常愈搞愈迷糊。因此歷代都有很多偉人,對哲學給予各種不同的比喻。例如愛國著名哲學詩人波普(A. Pope)就說:「哲學家和朋友,是我的人生指針。」英國文豪米爾頓(John Milton)是個有神諭的的詩人及自由哲學家,他對自由哲學非常虔誠,他說:「深刻的哲學,有如聆聽阿波羅魯特琴的神音。」

但哲學的發展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份,隨著文明的開展,人類由蒙昧而被啟蒙,由迷信而到科學理性,由神學專制而到俗世自由,哲學發展也由人際為主的倫理學、形上學、政治哲學、認識論,一路走到今天的後現代主義哲學。於是古典時代以人為主的哲學,遂發展成以哲學家為本的專技哲學,到了近年來,由於個人主義愈走愈極端,而個人都自以為是,說好聽的就是自由的極大化,說的不好聽,那就是穩定的秩序愈來愈稀薄。在這個新的時代,各種懷疑論大盛,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都亂了套。當一個時代,若人人都認為自己有知,那就是集體的無知,近代各種民粹主義大盛,有人已稱近代為新的反智時代,今天的時代場景就讓人想到蘇格拉底面對民粹主義而甘願殉道的時代,也想起羅馬哲學家西塞祿為了反專制而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傳奇。

我從初中開始,就是個文青,但並非所謂的文藝青年,而是廣義的文、史、哲青年,雖然後來的求學與文、史、哲無關,但業外讀書則和文、史、哲從無間斷,而且自認已到了相當專業的程度,因為長期關注哲學的發展,所以多少有了一得之愚:

一、哲學是個開闊的領域,它沒有被定格,永遠關注人與事物的根本問題,而且強調廣泛的會通。由於時代巨變,哲學關注的面向也一直流動不居,它從「認識自己」這個起點發源,然後擴及人際、社會國家,以及人和自然世界。而對內則收縮到人的心理與認知判斷,和對美感的認知。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哲學這個面向,具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他必定能會通有無,敢於提問根本的問題,所以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必定是個敢於質疑的人,能夠對基本問題質疑,始能成其大。所以人類知識的進步,背後都是有無數具有哲學思維的心靈在推動。因此讀哲學看似無用,但其實卻是有大用,哲學心靈是推動文明的那個巨輪。我曾指出,今天創新之口號被叫得震天價響,但沒有哲學思維能力,創新即無可能。

二、哲學經過四百年發展,它已成了一個專門學科。這乃是知識的專業化,這是任何學術發展的必然,但當它成了一門專業,就容易被學者定型,尤其是近代哲學常會被時代左右,難免倚重倚輕,或者成為神學的婢女,或者成為科學的信徒,哲學發展過程中那種原生的活力就會被稀釋,這時候我們自讀哲學,就會局限在許多繁瑣的術語和定義裡,而忘了哲學發展過程中原生的智慧活力,我讀過許多專業的哲學著作和哲學史,有些著作的確條理井然,但卻少了智慧的魅力和衝勁,許多知識會在專業化的過程中失掉一些重要的東西。

三、哲學的發展到了近代,由於社會的變化更加具有約制力,社會的氛圍更容易一窩蜂,使大家趨同,特別是在這個媒體及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更容易眾聲喧譁,諸神交戰,人類社會以相對主義掛帥,人類對真實已不再執著,最新的術語是「後真實」(Post-truth),各式各樣的「論述」(Discurse)正取代了真實的探究與執著,哲學已被人視為一個衰老的知識。前幾年各種死亡論被人提出,他們說「文學死亡」、「藝術死亡」、「哲學死亡」,這種心態反映的其實就是人心的徬徨無依,也是一種新的虛無。

也正因此,我遂主張現在應該到了「哲學復興」的時候。但「哲學復興」,使人重燃對哲學的好奇與興趣,卻非易事。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好的哲學讀本,要能以生動活潑的言詞,重現以前哲學活潑的場景,它不能太學究化,而應生動的講述哲學的人、事、地、物等故事。哲學的故事不能是哲學史教科書,教科書只會挫折掉人們對哲學的好奇,哲學起源於好奇,哲學的復興也有賴這種好奇心的掘發。重新使人燃起對綜合智慧的追求意願。我對近代英國工業革命非常好奇,但讀了牛頓後,英國皇家學院會長班克斯(Joseph Banks)這個博物學者及探險家的貢獻及生平故事、英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就生機活潑的呈現無遺。讀故事的妙用,遠勝於正規的教科書,與其讓人讀哲學史,不如教人去讀精彩的哲學故事書。

若要論哲學的故事,則世人無疑的要推威爾‧杜蘭在將近一百年前所著的那本巨著。《哲學的故事》為迄今為止最好的一本著作。威爾‧杜蘭自己就學富五車,他著作等身,他寫的《文明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他寫的《哲學的故事》在全世界也有無數的讀者,這本巨著早已有了中文譯本,許多人都是受他的啟蒙而長大的。《哲學的故事》由於卷帙龐大,我只能以一個後學者的身份,表示我的讀後感以示我的感激與推崇。我們感謝他,是他能幫我們在這個昏暗不明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們得以窺見智慧的殿堂。智慧是人生的修行,它需要有人帶路,而威爾‧杜蘭就是偉大的帶路人。

西方哲學的系統學說法,是起源於前蘇格拉底時代,那是個好奇與玄想的時代,但人們對如何表述自己已有相當的能力。這種對世界根本問題探究的意願,終於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個哲學巨人手中打開了哲學的大門。古典的人性論、政治論,以及自然科學論,甚或美學論,這些都是永恆的課題。即使到了今天,柏拉圖的《共和國》以及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分析,都是我的案頭書之一。這顯示智慧並無老舊,老的智慧可能直到永遠,而許多所謂的新,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威爾‧杜蘭所著的《哲學的故事》,最傑出的部分,乃是他以偉大哲學家的生平為經,他們的哲學主張和時代的關係為緯,如此經緯交織,整個哲學的發展遂能脈絡清晰,使人不至於跑進哲學術語之海中,反而抓不到百個哲學家的要旨,以及它對世界的影響與貢獻。而最可貴的,乃是威爾‧杜蘭本人就是個博達君子,他對各家哲學都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多讀原典,並能適時的引錄,拉近了哲學原典與人的距離。因此這部《哲學的故事》既是哲學的故事,也是哲學原典評論,在輕鬆中有它的深刻性。威爾‧杜蘭已替哲學創造了一種與人有關的新文體。而且對每個哲學家,他在最後都有扼要的評點。這是談論哲學問題最難的部分,不是有大學問的人,不可能有這樣的境界。

我們也知道,美國是個以基督新教為主的國家,而且美國的世俗性極強,所以威爾‧杜蘭在他的《哲學的故事》裡,在亞里斯多德後,就立即跳到英國的經驗主義者法蘭西斯‧培根,為時久遠的經院哲學、後羅馬時代的神學,以及後來的美國神學,都輕輕帶過,或是根本就沒有觸及,對於這種故意的忽略,不能說不是一種缺憾。美國是個神學信仰極為頑強的社會,神學信仰能影響美國國民行為,以及內政外交,因此威爾‧杜蘭對哲學中極為重要的神學漏而不提,可能是個重大缺憾。近年來我對美國神學相當重視,而威爾‧杜蘭對神學這個版塊卻不碰觸,這可說是該書的故意遺漏。

威爾‧杜蘭的《哲學的故事》定稿於一九二六年。距今已將近百年。在這段時間裡,更多的哲學又有了巨變,在精神哲學和社會哲學上有存在哲學,在知識論上有邏輯實證哲學和語言哲學,在本體論上有現象學,接著又有所謂的後殖民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在細部的哲學上又有虛無主義、新馬克斯及後馬克斯主義。在廿世紀後半期到廿一世紀,是哲學分工高度繁衍的時代,這乃是哲學過動的時代,人們就跨步直進,也覺得相當乏力,但這麼多的哲學滋生,它的智慧稠密度卻似乎遠遠不及從前。這些以後的發展,當然不在《哲學的故事》的範圍內,這都將是《哲學的故事》外一章,有待於來茲。

哲學的故事發展長久,而我最喜歡的仍是啟蒙時代的古典哲學。它強調智慧的會通,強調知識的聲音,能由小見大,由少見多,當人們對智慧有企圖心,那樣的智慧就有較大的稠密度及含金量,而不只是知識的一種炫耀物。哲學的可貴,乃是它能厚植人間智慧,尋找到生命新向度,這乃是哲學對我們的啟發!


哲學的故事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威爾杜蘭/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ufkk4U
金石堂 https://goo.gl/J0EHuo
誠品 https://goo.gl/kpV6OW
讀冊 https://goo.gl/Kkj7pb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UUH6AR

(野人)0NEV0034哲學的故事立體封300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1908 年,甘博與弟弟隨父母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從第一次中國之行開始就對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產生了興趣,也許是受到杭州天堂夢幻般的山水園林吸引,或者是西方青年對於神祕東方文化的迷戀,抑或是勤勞卻貧困的中國百姓對富家子弟造成的靈魂衝擊。

普林斯頓大學1912 屆校友50 週年聚會時,甘博回憶他和中國的關係道:「還記得布萊爾22 號宿舍窗前掛的那個風鈴嗎?這個從朝鮮帶回來的風鈴像是一隻東方昆蟲,叮咬了我一口,使我一輩子難以完全康復。這種被叮咬的感覺把我帶回中國;帶回普林斯頓大學北京中心,促使我對一座東方城市進行社會調查研究,並出版了《北京的社會調查》一書。

過相機看見社會的真實與苦難

38圖-甘博.jpg

甘博自小學起便愛上攝影。19 世紀末期,可攜式照相機和攝影底片問世,使攝影在美國和歐洲逐漸成為一門職業和藝術,也成為許多人的業餘愛好。自1897 年報紙成功印刷黑白攝影照片之後,攝影開始大量普及。

甘博的父親大衛.B.甘博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也影響了他的三個兒子。甘博10 歲那年父親送給他一副單筒望遠鏡,13 歲時又贏得了一架5×7 照相機, 在辛辛那提(Cincinnati)念國中和加州奧海鎮(Ojai)念高中時,便擔任學校的業餘攝影師,並且多次贏得攝影獎。1907 年奧海柴契爾學校(The Thacher School)校長在寫給甘博的信中說:「我非常欣賞你出色的攝影作品,感謝你的照片為全校師生帶來喜悅。」

甘博一家經常在國內外旅行,更加深了他對攝影的愛好,也使他在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選擇了頗有興趣的學科—自然地理。日後甘博成為美國地理學協會(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和倫敦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的終身會員。

甘博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攝影成為他主要的課外活動。他為校刊擔任攝影,並獲得收入。甘博在普林斯頓有一間額外的房間,既是儲藏室又是暗房。1909 年,他升大學二年級時寫道:「我非常努力地拍了一批惡整入學新生的好照片。」他還因此賺了114 美元,恰好足夠買一臺Graflex 半自動相機。

甘博自1917 年開始、三次旅居中國期間,照相機、打字機、計算尺1 (slide rule)等,是他調查研究中國城鄉社會經濟生活隨身攜帶的必備工具。甘博訪華期間攝影的目的並不單純是為了替日後的學術著作搭配插圖,更主要是為了增加對中國社會和各階層人民的了解,作為紀實影像,記錄中國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娛樂、婚喪嫁娶和工作。對於甘博來說,攝影和社會調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創作形式—影像藝術和學術著作,甘博有條不紊地以白描寫實的手法將這兩種不同的創作形式不著痕跡地結合起來,以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加深對人類社會生活和苦難的理解。

百年凝視:西方鏡頭下的變革中國,社會經濟學家甘博1917~1932記錄的歷史瞬間
邢文軍、陳樹君●文
西德尼‧大衛‧甘博●攝影

足以代表中國一個時代和文化的西方攝影師──西德尼‧甘博
200餘幅高清圖片,記錄清末民初中國動盪的革命歲月
用影像寫下最真實的社會狀態

博客來 https://goo.gl/MTLvqw
誠品 https://goo.gl/UCxhGs
金石堂 https://goo.gl/gOZYDj
讀冊 https://goo.gl/gOZYDj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kcNCI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0NEV0034哲學的故事立體封300dpi.jpg

文●范疇(作家、知名評論家)

買了這本書,千萬不要試圖一次從頭讀到尾。第一、它有五百多頁,犯不著如此挑戰自己。第二、三千年的西方哲學思想,你如果有本領一次吸收,那你比這本書中提到的任何一位哲學家都要厲害;當然這不代表不可能,但是,機會不大:-)

杜蘭把書取名為「哲學的故事」,意思就是,這裡面有很多故事。因而,讀這本書的最好辦法,就是隨便翻到某一節,找到吸引你眼球的故事或人物事蹟,因為只有當你對一個人物發生興趣,你才會對他的哲學產生興趣,而興趣是一切學習之母。

然後,你會遇到一些深奧的哲學名詞和道理,但這個時候因為你已經對故事產生了興趣,再往前一個章節回溯,你將發現,那些深奧,其實背後有著更為樸素的渴求。一直往前推到頭,這一路風光下來,你才知道,哲學的源頭,原來就是最樸素的對生命的渴求。除非你對生命不渴求,對種種疑惑不好奇,否則你也可能變成哲學家。

故事,就要有脈絡。杜蘭的厲害就在於,他給了你思想和環境互動的脈絡。脈絡就是時空,杜蘭不但告訴你哲學思想的歷史背景,有時甚至告訴你它的地理背景。例如,為什麼西方哲學的源頭在希臘?因為希臘所處的地理形狀,就像一只打碎了的玻璃杯,碎片四散,而雅典就是聯繫各個碎片的那一塊,吸引了各個碎片內產生的人物和思想,在雅典城邦內多元匯總沖擊。

你知道蘇格拉底喜歡用辯論的方式追求真理而被判死刑,但是你知道他是被民主制度處死的嗎?是的,因為他愛說別人不喜歡聽的話,因而在強大的輿論下被一人一票判決死刑。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民主制度的源頭在雅典,但是忘了提,單單一人一票的制度並不能保障公義和言論自由。杜蘭沒忘記,這對我們是否也有些啟示呢?

讀這本書,你會遭遇到所有過去你看到就頭皮發麻的哲學概念,什麼認識論、唯心論、唯物論、本體、屬性、上帝、道德、公義、範疇、邏輯、絕對理性、存在、意識……再說下去你又得發麻了。但,杜蘭給你脈絡、給你人物,甚至給你幽默,讓你更容易看到議題的本質。

舉一個讓我看了哈哈大笑的例子。伏爾泰和盧梭被後世供奉為激起法國大革命的哲學推手,而伏爾泰本人也因為言論而被關入巴斯底監獄兩次。杜蘭在書中說了一個故事:有人問伏爾泰,從一千多年前的希臘時代以來,哲學家就對民主體制、權貴代議體制、君王體制這三種政府的優劣辯論不休,究竟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呢?伏爾泰回答說,這還不簡單,人在窮困的時候一定贊成民主體制,而一旦有錢了就一定支持權貴代議體制,但一旦有權了就堅持君王體制,君王體制往往最後勝出,因為其他兩種人都被辦掉了。

你說,這對今天你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很有啟發性?
    
杜蘭花了極大的篇幅介紹伏爾泰和他同代人的哲學思想,並且和前一代、後一代的哲學思想聯繫起來,但杜蘭沒忘記說故事。他說伏爾泰可以用不敬的大笑聲擊敗一切敵人,有一次伏爾泰在公開場合對某貴族不敬,貴族礙於身份,只能事後派流氓去痛打伏爾泰一頓,但是吩咐完畢後又加了一句:別打他的頭,他的腦袋將來還能出點好東西。於是,伏爾泰只被打斷了腿。

東方人接觸西方哲學只有兩百年,還消化不了人家兩千多年的累積。台灣就距離西方哲學更遠了。因此,台灣社會雖然現在民主自由琅琅上口,科學精神、公平正義張口就來,但是許多時候只是「拿來主義」,對西方哲學如何從最樸素的追求真善美,一步一步嚴謹的走到今天的歷程並不清楚。杜蘭這本書,可以彌補這一段空缺。

這本書,若換一個方式來形容,可以稱之為一本「西方哲學思想的食譜」,或者「哲學思想烹飪學」,它告訴你各種哲學思想的材料是哪些概念,然後用邏輯告訴你思想的烹飪過程。台灣人好美食,但多半是到餐廳吃現成的,這本書等於是把你帶進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廚房,讓你有機會親自看到大廚如何選料、如何下刀、如何烹調。但是這過程中你得用腦,才能體會出最後舌尖上產生的的那一點感覺是如何的不容易。

請記得,這本書不要死讀,要翻著讀,抓到你喜歡的人物,然後在杜蘭提供的時空脈絡下,體會這個人物的哲學。讀不懂的概念,先放一邊,日後再咀嚼,杜蘭寫了三千年的內容,我們花三年來捕捉並不過份。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哲學的故事
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12/14即將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ufkk4U
金石堂 https://goo.gl/J0EHuo
誠品 https://goo.gl/kpV6OW
讀冊 https://goo.gl/Kkj7pb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UUH6AR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懷青

275圖-林徽因與子女合照.jpg

真正的美女不僅要有「女性」,還要有「母性」。後者往往是風塵女子和娛樂明星們所缺乏的。林徽因的「母性」可以用她最有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來概括。

四月是個屬於詩歌的月份,花開花落,樂景寓哀,惹人傷情。獻給四月的詩中,有一首詩,曾經感動了很多人,那就是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讀林徽因的詩,會感覺她是一個讓你似懂非懂的人。就像這首名詩,看似簡單,各人卻有迥然不同的解讀方式,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靠自己的臆想,認為那是寫給徐志摩的,直到林徽因去世三十年後,她的兒子梁從誡才給出最權威的解釋:父親梁思成曾經告訴他,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梁從誡出生時,母親林徽因那為人母的喜悅到達頂峰時寫下的,和那些臆想的愛情無涉。雖然如此,人們還是執拗地按照自己想法去解讀這首詩。對詩人來說,誤讀是一生的宿命,林徽因自然也是。但是,如果讀者能從詩本身得到快樂,誤讀又有何錯呢?我相信作為詩人的林徽因,也會對這些誤讀一笑置之。事實上,她自己從未對這首詩發表過任何引導性的意見,或許對她來說,詩的意思是想當然耳,又或許,她根本
就不在乎常人的臆想。

「人間四月天」後來成了林徽因的一個符號,想到林徽因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個題目。而最終將她蓋棺論定的,也是這個題目。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臥病多年的林徽因以五十一歲的中年之齡離世,她的朋友,應該說是最好的朋友—金岳霖先生給她送的輓聯就寫著:

一生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摘自《活在民國也不錯

誠品書店暢銷書《活在民國也不錯
是一本非典型民國百態史!
從庶民到政客,從文人到藝人,
從穿衣吃飯,到買房、談戀愛、辦會館......
一段文藝復興和軍閥混戰同台演出的民初風範百態史!
搭配近百張民初珍貴老照片!
 
★因書名敏感,本書已在中國全面下架
繁體中文版全台上市熱賣中
 
博客來 https://goo.gl/GDM2LW
誠品 https://goo.gl/2eMrqZ
金石堂 https://goo.gl/f6rDhK
讀冊 https://goo.gl/3lMvup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1PbNi0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活在民國也不錯_立體72dpi.jpg
一本非典型民國百態史!

從庶民到政客,從文人到藝人,
從穿衣吃飯,到買房、談戀愛、辦會館......
一段文藝復興和軍閥混戰同台演出的
民初風範百態史!

本書搭配近百張民初珍貴老照片!

沒人敢惹的小公務員魯迅、整個北京城的偶像胡適、
寫粉絲信的毛澤東、拿釘子戶沒轍的蔣介石、
冰心的同性愛演講驚天動地、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唯美精緻……
快來看看民初時期政客文豪的囧態百出,
市井小民的平凡幸福。
食、衣、住、行、育、樂,
一個不缺,
讀一本課本不會教的非典型民國史。

你沒想過的民初生活,你想不到的民初風光。文人的民國、政客的民國、明星的民國;歷史中的民國、思想裡的民國、舌間上的民國,說到底,都是老百姓生活著的民國。活在這樣的民國,好像也不錯?

【吃一場有趣的民初飯局】
●人人都想品嘗的「滿漢全席」,為何溥儀卻說一點都不想念?
●吃「豬血」在民初竟然是「民族主義」的表率,國父孫中山還動用「建國方略」為其辯護?
●吃「好吃的」只是普通饕客,讓弘一法師告訴你,如何讓「不吃」也成為一種境界。

【民初伸展台】
●不只女人用服裝行頭耍心機,蔣介石也曾用服裝陰了李宗仁一把?
●剪辮子,是潮流;留辮子,是個性。辜鴻銘、王國維表示:「老子愛剪不剪,干你啥事?」
●民初第一才女林徽因親自設計婚紗!不知各位毒舌時尚評論家怎麼看?

【民國居,很容易?】
●現代人為了買房過得苦哈哈,魯迅卻只要一年薪水就能買豪宅?
●明明買房很容易,為何胡適還是寧可租屋,當個「無殼蝸牛」?

Mobile民國】
●胡適不買房原因大揭密:錢都拿去投資古董車收藏?
●大名人魯迅也可能是「疲勞駕駛」受害者,難道有更大的陰謀牽扯其中?
●與陸小曼結婚後的徐志摩窮到要去「搭便機」,友情提供「便機」者為「少帥」張學良?

【那些在民初,被粉絲追過的星】
●霸氣毛澤東也有小粉絲情懷,崇拜對象正是大家的好朋友胡適?
●「四大美男」如果穿越到現代,會是國民老公還是極品小鮮肉?
●「霍元甲」爆紅奇蹟!專家表示:「足見民初時期的造星技術已十分成熟」

【作者】

林懷青
中年大叔,骨灰級歷史扒皮手。拿歷史當飯吃,寫點字換酒錢。論壇上拍過磚,部落格上耍過寶,微博上賣過萌,自稱「活在民國也能混個臉兒熟。」出書不多,就此一本——四十歲的處男作。請您笑納!

博客來 https://goo.gl/GDM2LW
誠品 https://goo.gl/2eMrqZ
金石堂 https://goo.gl/f6rDhK
讀冊 https://goo.gl/3lMvup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1PbNi0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懷青

現代人聽民國初期的流行歌曲時,總有一種無以名狀的隔世感,和一九四九年後剛勁的唱歌方式相比,民初老歌太過輕柔。連著名大歌星周璇之子也說母親的歌曲是「靡靡之音」。這種感覺並不奇怪,凡是流行歌曲,總是要以推陳出新為首要原則,大約每三、四年就要換一種曲式,每十年就完全換了風格,過了幾十年,耳朵往往便完全不能接受了。好在人的嗓子也就只能唱出那麼幾種腔調,過了一百年,風水輪流轉,民初老歌的風格或許又會成為最新的流行曲式。

民國流行歌曲聽起來「軟」的原因還在於它們基本上都是上海出產的。上海的吳儂軟語以及濃重的商業娛樂氛圍,將人的嗓子都「薰」軟了。

民初老歌聽起來很老,卻從來不會感覺「土」,因為無論是發音的方式,還是音樂的曲式,從一開始它們就是外來的,這一點先天優勢很容易吸引年輕人,尤其是已經厭倦中國京劇吵吵嚷嚷、鑼鼓喧天的人們。在民初時期達官貴人的客廳裡,一台開著大喇叭花的唱機可說是居家必備,那唱機裡流出來的噥噥低語簡直就是熨燙人心靈的小熨斗,在寧靜的午後顯現出新式生活獨有的舒適。

也正是在民初,中國有了「電台」這種東西,普通老百姓可以用最廉價的方式欣賞到他們喜歡的聲音,從此之後也就有了「明星」這種角色。

有了明星就有了緋聞,有了緋聞就要有分分合合,有了分分合合就必然要有悲傷痛苦,痛苦的終點就是「紅顏薄命」,有了這一切,老百姓的心就容易糾結在這些明星們的生活中,這是現代生活方式帶給人們的一種略帶甜蜜的苦惱。

民初老歌是哀傷的,即使用歡快的節奏來唱,底色仍然是哀傷的。周璇在一九四七年唱了《夜上海》,這幾乎是宣告民國在中國的統治將要結束的一曲輓歌:

夜上海

夜上海、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
只見她、笑臉迎
誰知她內心苦悶
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倦眼惺忪
大家歸去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新天地
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著夜生活如夢初醒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倦眼惺忪
大家歸去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新天地
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著夜生活如夢初醒
如夢初醒如夢初醒

這是一首最「民國」的歌:洋氣、憂傷、疲憊,惹人憐愛。後代幾乎大部分以民初為主題的影視作品,都將這首歌視為象徵民初的背景音樂。周璇唱這首歌的時候已經知道,光鮮快樂的自己當年原來是被拐騙的孤兒,她用盡所有力量探尋自己的身世,但一直到死都沒弄清楚。她是民初時期所有離散家庭中特別的一個,但又是普通的一個,其中酸楚,大概只有真正遭遇過的人才能體會。

摘自《活在民國也不錯》林懷青著
 
活在民國也不錯
一本非典型民國百態史!
從政客蔣介石、毛澤東;文人胡適、魯迅.....;
到藝人梅蘭芳、李香蘭、阮玲玉......等等
從穿衣吃飯,到買房、談戀愛、辦會館......
一段文藝復興和軍閥混戰同台演出的民初風範百態史!
搭配近百張民初珍貴老照片!
 
★因書名敏感,本書已在中國全面下架
繁體中文版全台書店熱賣中
 
博客來 https://goo.gl/GDM2LW
誠品 https://goo.gl/2eMrqZ
金石堂 https://goo.gl/f6rDhK
讀冊 https://goo.gl/3lMvup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1PbNi0

157圖-民國頭號女歌星—周璇.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擬貨幣經濟學  文●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

到二○○三年為止,「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一詞運用的範圍仍相當有限,賭場籌碼與航空公司的常客飛行里程數(frequent yer miles, FFM,詳見本書第二章),可以算是虛擬貨幣;線上遊戲的遊戲「金幣」也是虛擬貨幣的一種。過去,許多人試圖建立虛擬的e現金體系(eCash system),卻全部失敗。但過去十年來,情勢有了變化,開始出現大量的貨幣創新與貨幣擴張的現象。現在,虛擬貨幣的經濟規模,已經比現實中許多國家的經濟規模來得巨大。

任何關於貨幣的討論,都與商人如何交換價值脫不了關係。貨幣其實是一種支付系統,目的是為了讓人快速而便利地進行交易。

回顧歷史,越能滿足這項目的的支付系統,往往能取代功能較差的支付系統。硬幣取代以物易物,然後被紙幣取代,接下來紙幣又將被電子交易取代。虛擬貨幣也屬於最後這個取代過程的一部分,只是它太新穎,因此還未擁有固定的名稱。讓我們把虛擬貨幣稱為「數位價值移轉」(digital value transfer, DVT)。數位價值移轉系統也是一種電子支付系統,可以順暢地移轉使用者與貨幣的購買力。

數位價值移轉系統,直接幫你換算各種貨幣

數位價值移轉系統與目前的電子支付系統的差異在於:在電子支付系統裡,不同的交易方(銀行、店家、僱主)使用電腦向他方表示,自己擁有的國家貨幣數量,如美元與歐元。這當中不需要使用紙幣:你只要在資料庫裡顯示你擁有多少美元、日圓或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行。然而,每個帳戶依然鎖定在單一的標準價值單位裡─你擁有的是美元、日圓或其他國家的貨幣。

數位價值移轉系統則不鎖定在任何單一的標準價值單位裡。相反地,它有張匯率表來進行計價,並且用這張表讓各個交易方順暢地移轉價值。

我的帳戶也許是美元,而你的帳戶也許是達美航空的常客飛行里程數,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雙方的交易。支付系統知道如何轉換兩者的價值。你可以使用達美的里程數、《魔獸世界》的金幣或日圓,來購買我的巧克力棒。數位價值移轉系統會自動處理這些問題。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數位貨幣的確使價值移轉更為流暢。以臉書的支付系統為例,臉書的應用程式開發者可以為自己的app 創造任何種類的貨幣。假設有人製作了一個遊戲,或許遊戲使用的貨幣叫「呆幣」(sillie),你玩遊戲時可以不斷地累積「呆幣」。但你也可以用美元直接向遊戲開發者購買「呆幣」。

對遊戲開發者來說,「呆幣」就像收入來源,而臉書會幫你處理支付的問題。開發者告訴臉書,他要對「呆幣」收取多少費用,當玩家購買「呆幣」時,他們會把錢移轉給臉書,然後他們在遊戲帳戶裡的呆幣就會增加。當遊戲開發者想兌換現金時,臉書會根據公定的呆幣與美元匯率,扣除一筆高額的手續費(在二○一三年是三成)之後,直接給開發者美元。

臉書為數千名遊戲開發者提供這項服務,因此,某方面來說,臉書就像銀行一樣,可以順暢地在數千種貨幣之間進行兌換。二○一二年,若以美元換算,臉書內部虛擬商品的交易量,其實已經超過了八億美元。到目前為止,臉書仍不准使用者使用某個應用程式的貨幣,來購買其他應用程式的商品。但實際上這麼做是可行的;臉書內部各種貨幣之所以無法交流,原因不在於經濟或科技,甚至也沒有違法的問題,原因純粹只是臉書不願意這麼做。

臉書如果願意的話,它大可撤除貨幣之間的藩籬,讓臉書成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臉書身為這個巨大經濟體的唯一貨幣管制者,它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事實上,臉書曾一度發行自己的貨幣,這種貨幣稱為「臉書點數」(Facebook credit)。但臉書最後還是決定創造一個數位價值移轉系統─一個擁有多種貨幣而非只是一種貨幣的世界。

舊時代的虛擬貨幣:香菸與郵票 

貨幣的種類越來越多。歐洲中央銀行指出,用來創造顧客忠誠度的貨幣(例如常客飛行里程數),其所產生的貨幣價值,要比實體的紙幣與硬幣來得高。遊戲《暗黑破壞神III》(Diablo III)允許玩家將遊戲中收集到的虛擬黃金直接賣給其他玩家,換取實際的金錢。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設計者顯然想創造出一種能在全球通行的貨幣,但這種貨幣並非「真實」貨幣。二○一三年,線上零售商巨擘亞馬遜書店已經宣布要發行自己的虛擬貨幣,「亞馬遜幣」(AmazonCoin)。

 在今日,幾乎每個社群媒體系統─數千個以上的系統,有數十億人關注使用─在某種程度上都使用了虛擬貨幣。 

《魔獸世界》的一千萬玩家,帳戶裡擁有數量龐大的虛擬金幣。Xbox遊戲賣場的兩千萬玩家可以用他們的「微軟點數」(Microsoft Points),在網影(Netflix)租電影看。二○○七年,中國人民銀行禁止人民幣與遊戲QQ幣(QQ Coin)進行兌換,因為太多人使用可兌換的QQ幣卡在真實經濟裡購買物品。就連實體公司也開始使用QQ幣,將他們的常客累積點數轉變成具有廣泛購買力的帳戶。 

創造貨幣似乎成了普遍的商業手段。顯然,下一步就是將這些貨幣連結起來。 

這些連結如何實現,由誰來促成連結,這些都將影響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成長與國家力量。對於未來將如何發展,我們只能猜測,但目前我們至少可以提出幾個重要資訊。虛擬貨幣並非全新的現象,獄中的犯人會以香菸做為貨幣;你的祖母也許曾收集過綠郵票(S&H Green Stamp,詳見第二章),將這些郵票貼成一本,可以用來兌換烤爐或縫紉機。一九二○年代初,德國馬克就像遊戲貨幣一樣。南方政府債券在一八六二年還是真實貨幣,到了一八六六年就成了遊戲貨幣。虛擬貨幣(即民間貨幣)的出現,由於這種貨幣往往具有極大的彈性與力量,似乎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人們開始對於「貨幣是什麼」與「貨幣的目的」產生興趣。 

本文未完,全文請看《虛擬貨幣經濟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192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