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投機泡沫化
「投機」,如果按字面意思拆解,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於機會」
決定投機方向的是人類追求利潤的本性,只要人們沒有失去理性,獲利就是最大的理性
在投機的過程中,價格高速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
全民狂炒鬱金香價格,催生「期貨選擇權」
十七世紀,鬱金香在荷蘭仍屬稀有植物,被貴婦佩戴在晚禮服上。一六三五年,一枝上好的鬱金香花莖,可以換到一輛上好的馬車和幾匹馬。那個時代的荷蘭乃至歐洲其他國家,佩戴鬱金香絕對是身分與地位的象徵。
荷蘭人向來以商業頭腦著稱,鬱金香的巨大利潤很快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人們開始將鬱金香球與浪漫的法國人相比,荷蘭人以冒險著稱,證券交易所此時派上了用場。
一六三六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的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鬱金香分割為細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規範。
在轟轟烈烈的全民鬱金香運動中,荷蘭人創造了「期貨選擇權」:一六三六年可以賣出一六三七年才會長成的鬱金香球莖,且交割前不需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的差價,甚至還推出槓桿交易允許買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看漲」、「看跌」、「期權」、「期貨」等證券市場名詞,基本上都是那個時候由荷蘭人創造出來的。
荷蘭政府也不甘寂寞,頒布了《鬱金香交易法》,為鬱金香交易設立特別公證人,指定具有資質的交易所,鬱金香,實在是一種不平凡的花,對金融產業來說,她是一個蓋世英雄:雖然沒有金甲聖衣,亭亭玉立的身姿卻締造了迷幻多姿的證券市場。由此,荷蘭開始全民炒鬱金香運動:貴族、市民、農夫、工人、船員、馬車夫、清潔工甚至是女僕,大家搖身一變,都成了種植鬱金香的行家達人。
故事的開端非常離譜:一六三五至一六三六年,荷蘭鬱金香合同價格的上漲幅度是五九○○%。很多時候,故事的開頭,不一定等同於故事的結尾。
不是每個購買鬱金香的人都驚艷於花的美麗,他們醉心的其實是背後閃閃放光的金銀。投機者們並不想真的去購買鬱金香,只是希望能以理想的價格轉手賣給後面的收購者,其中的差價,才真正驚艷世人。
「大傻瓜」理論告訴我們:在泡沫中,人們相信最後一個傻瓜才是真的傻瓜,自己不是。無論如何,最後一個大傻瓜肯定會出現,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更可能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一六三七年很快就要到來了,也就是說,一六三六年賣出的期貨面臨實物交割。此時,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
一六三七年二月四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的交易都非常順利。
當天,突然有經紀人喊低報價,導致當天的球莖價格暴跌。接著一週之內,鬱金香跌落到農貿市場上洋蔥的價格;幾天內鬱金香的價格跌至最高位的○.○○五%。
此時,荷蘭政府站了出來,聲明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下跌毫無理由,勸告市民停止拋售。
鬱金香暴漲,沒有理由;同樣,暴跌也不會有理由。沒有理性的市場,政府說話同樣沒效果。
在勸告無效的情況下,荷蘭政府開始耍無賴。西元一六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政府宣布: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
鬱金香泡沫(Tulip Bubble),在第一次政府救市行動中破滅了。
一旦投資者信心崩盤,鬱金香行情即泡沫化
儘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被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到底為什麼有人開始喊低報價,或許這是所有泡沫的最終宿命。
既然是宿命,就一定會發生。
金融市場上,任何時點、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抗市場,政府也不行。
既然是救市,就證明市場已經下行,沒有人能改變市場的選擇。因為,市場下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信心崩潰。
信心崩潰,無法挽救。
於是,每個荷蘭人都覺得自己中招了,整個民族的巨額財富瞬間蒸發。如同二○○八年的中國股市,走出證券交易所,連中國最著名的金融學教授,都覺得自己是個白癡。
危機結束,我們回看歷史,似乎覺得非常好笑:即使鬱金香名貴,不過是一朵花,花開自有花謝,一株鬱金香怎麼可能換一萬噸乳酪?
事後來看,每次金融泡沫都很離譜。現在人們覺得好笑,只是因為沒有身臨其境。
「投機」,如果按字面意思拆解,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於機會」。決定投機方向的是人類追求利潤的本性,只要人們沒有失去理性,獲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機過程中,價格高速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
這種情況下,誰不去投機,才是真正的沒有理性。
而且,與你想像的不一樣,鬱金香的故事並非完全源自一朵花。
鬱金香的生長過程有點特殊,這涉及很多園藝知識,有點複雜。我們只能告訴大家,當時荷蘭交易的不是普通的鬱金香球莖,而是感染植物病毒的球莖。即使普通的鬱金香,從種子到開花也需要三至七年左右,在沒有園藝技術的年代,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出變異病毒的球莖,根本不可能。
剛才說過,一六三七年,一株「永遠的皇帝」價值等同於一棟首都的豪宅,這個價格太離譜了。實際上,「永遠的皇帝」在全荷蘭只有兩株,而運河邊上的豪宅,肯定不只一兩棟。
用世界上「獨二無三」的花朵換一棟豪宅,你還覺得貴嗎?
用經濟學語言描述,鬱金香的球莖供給曲線垂直,彈性等於○。理論上,沒有任何替代品可以置換這些嬌艷的花朵。
變異的鬱金香球莖,在沒有基因技術的年代,還不夠有吸引力嗎?誰能在柯林頓時代斷言「那斯達克網路神話必將破滅」?網路,難道不是二十一世紀前景無量的行業嗎?
可是,與鬱金香一樣,那些都是故事。
本書從金融角度解讀世界通史,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從西元前六世紀希臘時代優游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並以專業的基礎、獨到的見解來分析各大重要歷史與金融事件。
看清這些前車之鑑,是否可以遏止下一個金融悲劇的發生?
博客來 https://bit.ly/2Tl3XzV
誠品書店 https://bit.ly/2GcfRIA
金石堂 https://bit.ly/2RvAGk7
讀冊 https://bit.ly/2WsP0hb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TkQVm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