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按】
大家是否會好奇常做親子書的編輯媽媽,吸收這麼多教養的精華
應用在自己小孩身上是否就是比較厲害咧?
呵呵呵(意義不明的微笑)
有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喔!
(咦,這樣就結尾了,沒錯)


我何其幸運,在教養孩子的每個階段都遇到不同的導師!

野人編輯│野人媽1號

這陣子趕稿編輯12月即將出版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角度看待「教養」這件事:從一開始沉浮在腦科學、心理學知識漩渦裡,到後來打從心裡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的某些段落,完全能對應到我現實的親子生活中,非常有共鳴,書中的觀念也同步影響著我跟孩子家人的生活態度(我常激賞到念著書中某段落給我老公聽,兩人一起討論),忽然有種跟之前編輯《佛陀教你不生氣》的感覺一樣,自然而然心平氣和了許多!但我知道這回又多了點什麼!

之前每當孩子一做出太離譜的行為,總是火一下就上升(雖然吸取之前教養書的經驗知道要控制對孩子比較好,也知道《怒氣管理》《佛陀教你不生氣》說的生氣沒有用,要對事不對人,但還是會有忍不住的時候。。。
(我老公常笑我,你是詐騙集團,做了那麼多教養書卻都沒做到→我耍賴:每本觀念真的很好,但修行在個人嘛~~)

這回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
──>面對孩子有狀況,一開始出現的念頭不再是惱怒,而是浮現書中概念
「他還只是個孩子,現階段是他們右腦發育階段,所以情緒化是很正常的;左腦的理性邏輯還在成長中,不可能像我們一樣懂事!」
──>很神奇完全沒怒(我想有點像是佛陀說的思考當下,延遲了忿怒的時間),這個概念讓我完完全全知道「為什麼不能怪孩子」!!知道了這點,和孩子相處時就更能從容以對~~
所以這時,我再用書中建議的用右腦情感模式呼應孩子的大腦狀態,果然溝通順暢許多,例如我會對年紀較小的女兒說:「你這樣回答我,讓我覺得很難過……」對中年級的兒子說:「我知道你不想做這件事,如果你需要我幫忙,我可以和你一起……」(多了一點左腦模式的理性建議)
──>氣氛就完全不同了!!兒子還會跟我說:「媽媽你最近好溫柔喔!!」女兒更直接:「媽媽我好愛你喔!!」

還有個狀況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一陣子孩子考試,阿公阿嬤對哥哥和妹妹的鼓勵一樣:「要好好考試,前三名有獎勵!」但對兒子和女兒的效果差很大,好勝心強的兒子說:「好,我拼了!」散仙散仙的女兒卻說:「不可能啦~~~太困難啦! (完全放棄狀態)」
考試前幾天居然跟我說:「我把題目看仔細就好!」(雖然這對她來說就是個難事)

這狀況和我前幾天看到書中提到一個概念相呼應:「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給予適合孩子的讚美/鼓勵(而不只是父母自己的興奮和自豪/期待與願望),才有效,否則反而有反效果!」我想想可能真如女兒自己說的,前三名難度太高,如果換個說法「比上次進步5分」或「每天都複習兩課」或許她會覺得她有機會做到而讓女兒更有動力!
──>雖然我知道針對不同孩子的特性要給不同的說法,但這本提到的「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給予適合孩子的讚美/鼓勵」真的讓我恍然頓悟,這才是根本的概念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