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職業,更能定義你的是你花錢的方式,因為創造價值的並非勞動,而是『消費💸💸💸』!」

 
【有錢可能沒處花,甚至沒命花──席捲歐洲的禁奢令。】
15世紀的文藝復興,讓真正的「消費意識」崛起,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奢侈、炫耀性花費。當工匠夫人也能學貴族夫人穿上貂皮時,事情逐漸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於是「禁奢令」的浪潮席捲整個歐洲,一旦衣物或日常行事的花費超越了所在階級,輕則被爛水果、爛麵包砸,重則直接吊死☠️
 
【西門慶,就跟你說不要花那麼多錢。】
16、17世紀,中國明朝的經濟與消費發展可說是當時代的翹楚。從明代文人樂於為服裝髮型、古董小物等寫序作傳,以及《金瓶梅》對女性妝髮首飾的細膩描寫,都可窺見明朝人對「物」的迷戀。然而不論是中國還是義大利,消費始終都沒有突破道德規範,西門慶因服用過多壯陽藥物致死,隱含寓意便是過度消費對國家健康也同樣致命😵
 
【借錢是高尚的行為】
19世紀以前,名聲顯赫或背景良好的人才能借到錢,可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能體驗負債的滋味。現在你可以理解,17、18世紀那些看似沒賺幾個錢的文學家、哲學家,為何總是有人願意借錢給他們了嗎🧐🧐🧐
 
【每當你省下五塊錢,你就讓一個人失業了一天。】
經濟學家凱因斯的至理名言,所有消費者都應牢記在心的愛買金句😍

 
這個世界是不消費,毋寧死的爆買帝國,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已是歷史,
「多才是多」(more is more)則是未來
 
從一根金線到一塊貂皮,從借貸賒帳到信用貸款,從譴責奢侈到擁抱拜物,我們如何將全世界都變成我們的超級市場🛒
 

「花錢」這件事有多重要?
本書作者歷經12年,主持並記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耗資500萬英鎊的「消費文化計畫」,
結合60多位時尚、地理、法律、以及商業專家學者研究,
從15~21世紀,縱覽600年消費文明史,
橫跨地緣政治、社會階級、公共政策、自然環境、各國政體到當代科技等面向,
從「物質」出發,以生活中各種花錢買來的物品看消費對文明進程的改變與影響:


用一根銀湯匙看15世紀義大利工匠的消費水準;
用一塊棉布看大英帝國對印度的愛恨情仇;
用一台洗衣機看婦女解放;
從一套供水系統看英國消費者的公民意識覺醒;
從一間住房看中國的世代衝突;
從一本主婦家計簿看日本的經濟國策……
正如同亞當.斯密所說:「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與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