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

文●李利( 美國PAT資格認證國際育嬰導師,中國親子教育活動創始人之一 )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失敗,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最後導致本該做好的事情無法完成。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有責任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幫助他重拾自信。對待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

老卡爾‧威特(Carl Wete,1767-1845)說:

我們時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渴望超越他人,卻又畏畏縮縮,不敢自己做決定。他們的不自信源於對失敗的恐懼。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坎坷,因此,學會面對失敗是每個人的職責,能否面對失敗、怎樣面對失敗,將決定孩子將來能否得到幸福。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失敗,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最後導致本該做好的事情無法完成。更讓人感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產生恐懼心理時,不但不給予鼓勵反而責怪說他們「太蠢」或「太笨」。

結果,導致孩子提不起勇氣面對失敗,加大了心理壓力。這種錯誤的做法,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有責任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幫助他重拾自信。對待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也就是說,父母要在一定條件下允許孩子失敗。這點我在對卡爾的教育中有深刻體會。

我希望卡爾從小擁有健康的體魄,因此平時我在鼓勵他多加鍛鍊外,還經常為他組織一些充滿趣味的體育活動。一次,我特意組織了一場射箭比賽,讓卡爾和他的小玩伴們能好好玩耍。有幾個孩子表現得特別突出,射得特別準,就連我這個大人都為他們的天賦感到吃驚。可是,一向聰明的卡爾卻表現得很差勁,不是對不準靶心就是掌握不好力度。看見小玩伴們一次次地命中目標,卡爾灰心了。在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繼續比賽時,我悄悄地把卡爾叫到了一旁。

「卡爾,怎麼啦? 你為自己的落後而難過了吧?」我關切地問道。「我肯定是太笨啦。」卡爾回答。

「你怎麼可以這樣想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你只是暫時落後,多練習幾次就好了。」我安慰道。

「可是,我已經嘗試許多次了,每一次都是失敗。我想我再也不可能超過他們了。」卡爾心灰意冷地說,「我都有點害怕了。」

「害怕? 你害怕什麼? 害怕失敗嗎?」我問道。「我越射不準就越害怕,結果更射不準。」卡爾說道。

「射不準並不代表你不行,而是壓力在作祟。因為你在其他方面都是最優秀的。在射箭這件事上,你也不甘人後,這樣才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你射不準。」我說道。

「咦,爸爸,我的想法您怎麼知道的呢?我確實是因為害怕被比下去才射得不好的。」卡爾說道。「既然你知道原因了,那就放開點。不過是個遊戲,勝敗都是無關緊要的。」聽我這樣說,卡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重新回到賽場上。這一次,卡爾射得非常好,連續三箭都射中靶心。

忽然之間,卡爾由門外漢搖身一變成了優秀的小射手,原因何在? 我想正是我的那句「勝敗都是無關緊要的」發揮了關鍵作用。

由此可見,在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允許他們失敗才是關鍵。我的兒子卡爾在出生時,連吮乳都成問題,到後來他學習說話、走路,中間又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失敗,但最後他還是成功了,這充分印證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我認為,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畏懼失敗的心理。如果不解除害怕失敗的困擾,時間一久,孩子就會對事物形成緘默、冷淡的態度,不願參加任何活動,這將嚴重影響他的健康成長。這種情況還將導致孩子變得憂鬱、自閉、孤僻。

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又如何擁有活潑的性格和幸福的人生呢? 只要兒子不做違背固有原則和損人損己的事情,我都會全力支援他去做、去嘗試。我認為,只有讓他擁有不畏失敗的勇氣,再加上大人正確的引導,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166圖.jpg

 

當代專家解讀
三個原因,讓孩子害怕「失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整個過程,一個人不知要面臨多少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不能再站起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做的,不是幫助孩子避免失敗,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失敗,教孩子在失敗中站起來的辦法。這就需要家長先弄清楚孩子「失敗」的緣由。

〔原因1〕錯誤的「失敗」觀念
在孩子的教育裡,小事往往是大事。當孩子學習走路跌倒哭泣時,家長驚慌失措地將孩子抱起來,雖然立即給了孩子心靈的安慰,可家長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卻為孩子種下了錯誤的意識—「失敗」並不尋常,它是令人恐懼的、糟糕的、不可接受的、難以克服的。

當孩子走不穩撞了傢俱跌倒時,家長又匆忙抱起孩子,還對傢俱作勢拍打幾下,這不僅強化了「失敗」在孩子心中的糟糕意識,還讓孩子認為:解決「失敗」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報復。

〔原因2〕自尊和自信心過強
表現優秀,經常接受讚美或在遊戲、競技中經常扮演勝利者的角色……這類經歷,會讓孩子變得自尊、自信,但同時也可能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失敗只屬於弱者,優秀的人和強者不會失敗。過多的讚美和勝利,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完美、很優秀,失敗在自己這裡是不被允許的。殊不知,不允許失敗,反而讓人背上更大的心理壓力;壓力越大就越難在重要時刻表現出色,也就越容易失敗;越失敗,就越懷疑自己,表現也越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多次失敗後,孩子的自信心也就徹底瓦解了。

〔原因3〕期望過高
家長對孩子的積極期待,或者孩子對自己的積極期待,都能激勵孩子發揮主動性,爭取成功。過高的期望,卻會讓孩子產生害怕的情緒:一是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對等的回報;二是害怕失敗後家長或自己的失望情緒,害怕來自外界的不友好評價。害怕,會約束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令其喪失自信,與失敗的距離越來越近。

卡爾威特這樣做24 
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引導方法
—讓孩子知道失敗是正常的、短暫的、可以克服的

在失敗時,身體裡的血液會帶著壓力的荷爾蒙四處遊走,讓孩子變得「自卑」、「自閉」或「惱怒」……當這些壓抑的情緒長期持續以後,「自卑」很可能發展為「自閉」,「自閉」很可能發展為「自殘」,而「惱怒」則可能發展為一系列攻擊性行為。面對失敗,在失敗時盡量控制不良情緒,縮短其存在時間,防止其轉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內容。這將為孩子帶來非常重要的突破—當孩子成功地學會應對失敗時,其主動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克服「失敗」,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給孩子樹立「失敗是正常」的觀念
對幼小的寶寶,在「跌倒」等小事中,家長可透過表現希望孩子「站起來」的期待,取代「焦急」的情緒和「抱」等行為,樹立「失敗」是正常的觀念,讓孩子從小不害怕失敗。等孩子稍大,可以講解名人故事,讓其向榜樣學習—人人都會經歷失敗,從而緩解孩子對「失敗」的恐懼情緒。這就相當於幫孩子打「失敗預防針」,讓他從小對「失敗」有所準備。

.讓孩子意識到「失敗是短暫的」
失敗的痛苦在孩子身上被放大的原因是:孩子在有限的經歷裡,以為「失敗是永恆的」。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失敗是短暫的」。

.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可以克服的」
孩子遭遇失敗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教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可以克服的」。

摘自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哈佛天才教育經典,
19世紀德國原著精選&21世紀專家導讀,
最適合華人父母的潛能開發實踐書
 

博客來 https://goo.gl/A7KRc2
金石堂 https://goo.gl/wIQauU
誠品 https://goo.gl/2j9tVl
讀冊 https://goo.gl/qW9wVv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dWRBSc

(野人)0NFL0158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正書封72dpi.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ren 的頭像
    yeren

    好野人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