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輯的話】
本書為福婁拜繼《包法利夫人》之後的顛峰代表作。推出之後,受到莫泊桑、喬治.桑、卡夫卡、納博科夫等名家一致推崇。象徵了小說審美從情節取向,轉變到反映生活真實的層次。福婁拜勾勒出極具真實感的小說情境,開展出勾人神往的角色經歷。
提到寫實主義巨匠福婁拜,不少人腦中浮現的,都是名著《包法利夫人》。事實上,福婁拜最富個人自傳色彩的小說──《情感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經典地位。
卡夫卡寫給女友菲莉斯的情書提到,情感教育長年以來撫慰著他的心靈,使之深深著迷不已,要偏執地推薦予菲莉斯。法國龔古爾學院院士努里西埃,也曾表示對於《情感教育》和《包法利夫人》的偏愛,若強迫他作抉擇,那麼《情感教育》無疑是他的首選。
在這部著作裡,福婁拜鋪展出一個迷人的浮華世界。通過一名外省青年腓德烈克於巴黎的際遇,勾勒出法國十九世紀奢華的社交晚宴、旑旎的閨廳幽會,也目擊了暴動群眾攻進杜樂麗宮,搶奪御座的衝突場面。呼應激昂的革命激情,主人翁腓德烈克則周旋於四名不同的女子,企圖以情愛證明自我,體現出生命價值的變動軌跡。社會與私我、理想與情感,福婁拜以敏銳的觀察,將這些議題揉合到敘述之中。不少文學專家,都將本書視為窺探福婁拜內心的折射面。
野人文化特別挖掘出這部夢幻逸品。裡頭各具姿態的生命情境,在如今這般眾聲喧囂的年代,看來饒富意義。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激情當下存在,卻是徒然」(福婁拜語)。那些一再重演的歷史事件,永遠是人類不變的生命課題。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