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72dpi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腦神經權威×兒童心理專家教你早該知道的教養大真相!》
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著

美國 Amazon 家庭類 TOP100 雄踞 1500 天口碑暢銷書!
教養講座課程迴響熱烈,幼稚園家長催生成書!

父母不是神,也會犯錯、生氣、不知所措!
為什麼明明很愛孩子,卻又常常氣他氣得半死?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總是對孩子脫口而出?

腦神經權威 X 幼教專家聯手 step by step 親子互動剖析 X 教養解決方案!

【書籍簡介】

本書不只是教導養兒育女的 Know how ,而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再根據兩位作者自身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進行分析,為人父母者為何會陷入不能解決的教養困境?總過度糾結於生活中的問題,常受情緒影響而反應過度,卻忽略了孩子是該受到照顧的對象。
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父母在每個判斷的當下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本書更進一步教導父母透過自省與回頭檢視自身的童年經驗、認識左右腦運作差異、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與兒時經歷創傷的自己和解,並同理孩子的真實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親子關係。

◎因循式教養 VS. 自覺式教養,你是哪一種?
1. 陪伴孩子時是不是常心有旁騖、心不在焉? VS. 專注當下,秉持正念之心
2. 只專注在教養目的,忘了享受過程? VS. 教養孩子等於終生學習
3. 教養孩子常不經思考,而反應過度? VS. 暫停一下,採取有彈性的反應
4. 只看到孩子的行為表象 VS. 直觀孩子的真實想法
5. 糾結在當下的情緒 VS. 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 Step by step 親子互動剖析 X 教養解決方案,改變關鍵階段的當下想法,就能扭轉教養態度!

Step1  父母先思考自己的過往經驗:
教養習慣是左腦模式還是右腦模式?常用邏輯思考孩子的問題,還是同理孩子的情緒?
Step2  孩子現在是右腦發達還是左腦發達?
1. 一~二歲寶寶基本上是右腦動物,當父母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互動,有助於親子關係。
2. 學齡前兒童,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尚未成熟,不易用話語表達感受,常遭到父母誤解是愛亂發脾氣。
3. 小學階段,孩子的左腦大量使用,甚至勝過右腦,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右腦,並與左腦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談談他們的想法、回憶和感覺,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認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養孩子辨別情緒與體諒別人的能力。
Step3  重新調整適合、有助孩子發展的互動模式!
父母只顧及自己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可能遭遇困難。
如果父母只顧慮孩子的想法,卻忽視了自己內在的感受,就可能在設限上遇到困難。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和撫育的需求,同時建立經驗,把規範帶進複雜的親子互動關係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關係。

【本書特色】
1. 國內第一本全方位教養專書,結合腦神經科學知識+教養經驗+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
2. 回歸教養本質,從父母的經驗出發,不同於只強調 KNOW HOW 的教養書。
3. 結合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多面向探討親子關係,為一大突破。
4. 從父母角色進行省思,提供雙向的教養觀。

【各界推薦與讚譽】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王怡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安儀(資深媒體人、知名親子作家)、楊俐容(知名親子作家)

在我們這一輩子中,有許多能力是要靠自己摸索而來,學校老師不會教,也沒有人專門開這堂課──「養兒育女」正是其中之一。
很幸運的是,目前坊間教導父母如何養育孩子的書籍越來越多,也讓茫然不知所措的父母,有了可以參考依附的方向。像是這本《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就結合了兩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腦神經科學專家與兒童心理專家,共同撰寫。本書非常專業的把教養問題提升至學理的部分,讓一般讀者除了「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從人類腦部記憶體學理去了解我們記憶、學習與認知的建構模式,進而去了解自己,怎樣從自省以往的成長經歷,重新正面學習去照顧、教養自己的孩子。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知名親子作家)

從事兒童青少年心智相關臨床工作,經常處理親職教養相關問題,常有家長詢問我能否推薦合適的親職教養相關書籍。我認為此書不啻是為人父母者最理想的閱讀書籍,十分適合父母們去省思自己與子女的關係。同時,提醒為人父母者,在關注孩子時,除了傾注感情外,別忘記要照顧自己、認識自己。
──王怡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

每個家長都該讀《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本書大量介紹了其他教育類書籍中不常見的大腦發育相關知識。本書會讓你在看著孩子學習和成長時,體會到更多樂趣。
──貝蒂.愛德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作者

這本書不僅是給立志成為「好父母」的讀者看的,對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人類心理,認識自身本質的人都很適合。它有助於我們改善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尤其有利於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蜜雪兒.菲佛(母親、知名藝人)

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籍,傳達了積極正面的資訊。我很欣賞本書能側重於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溝通以及完善自我認知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父母們肯定會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從中獲益。            
──艾倫.索洛夫(《情緒發展──早期情緒經驗結構》作者)

所有父母都該讀這本書。養育子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這本書可以讓這項工作變得更輕鬆。
──哈洛德.柯菠維茲(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不只是鬱鬱寡歡:辨識與治療青少年憂鬱症》作者)

兩位作者合著的這本書深具啟發性,書中介紹了一種實用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父母與孩子進行有益的情感溝通。教育子女不單單是我們的工作,也能幫助我們完善自己。身為七個孩子的母親,這一直是我的床邊案頭書。         
──凱蒂.卡普蕭(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之妻)

本書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富有啟發性的教育方式。
──艾倫.葛林斯基(美國家庭與工作協會會長、《去問孩子吧》作者)

本書告訴父母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兒時的經驗,有助於親子之間建立起健康溝通、緊密連結、互相信任的關係。          
──薩爾.賽維爾《我家小孩教養好》作者

arrow
arrow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