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790x250.jpg

文●林育立(自由記者,著有《歐洲的心臟》一書,現居柏林)

一、作者是誰?

本書作者沃夫岡.鮑爾(Wolfgang Bauer)現年四十七歲,大學時主修伊斯蘭學、歷史和地理,記者生涯一開始主要為時事性週刊撰稿,目前是德國重要質報《時代週報》(Die Zeit)的記者。鮑爾擅長調查報導,曾親赴阿富汗、伊拉克和蘇丹等國的武裝衝突前線,並深入奈及利亞境內採訪被恐怖份子綁架的女子,因站在人道立場勇於揭露戰爭的殘酷而多次獲頒新聞獎 。

二、寫作的時空背景

二○一一年年初,「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蔓延到敘利亞,全國各地爆發示威卻遭到政府軍血腥鎮壓,衝突隨後演變成不同種族和教派之間的內戰,從此導致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人舉家逃難。逃往國外的大多寄居在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鄰國和北非,但也有不少人冒生命危險搭船橫渡地中海到歐洲,尋求難民身分的庇護。光二○一三年一年,渡海的難民就高達四萬多人,也是從這一年起,地中海頻頻傳出船難, 難民溺斃的慘劇一再發生。

二○一四年的四月,鮑爾與四十五歲的攝影記者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Stanislav Krupar)喬裝成難民,跟著其他敘利亞難民從埃及搭船偷渡到南歐,第一篇臥底報導七月在《時代週報》一發表立刻造成轟動,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記者陪難民一起偷渡,將難民的遭遇這麼詳實地記錄下來,這本書即是這些報導的集結。

三、書中寫了什麼?

第一、對難民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可能不在大海,而是在陸地。他們帶著一生的積蓄逃難,卻又手無寸鐵,不僅隨時可能被強盜綁架和洗劫一空,也很容易被計程車司機、做假護照和仲介偷渡船隻的人敲竹槓,一路上還得賄賂警察、海防和獄卒才能平安逃生。

第二、難民為走避警察和海防的追緝,生活作息日夜顛倒,無時不刻處於「高度防衛狀態」,在陸地上躲躲藏藏,深恐被關進環境惡劣的收容所,到了海上又得面對狂風大浪和無止盡的暗黑大海,在整個偷渡的過程當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眼睛流露出恐懼」是常見的狀態。

第三、靠吸毒才得以在深夜振作精神開車的巴士司機、假捕魚真偷渡難民的漁民和水手,以及在幕後遙控他們的人蛇集團,在難民跨海偷渡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協助難民偷渡在北非早已是跨國性的產業。

第四、受難民潮衝擊的第一線國家希臘和義大利,對難民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寧可將難民往北送到瑞典和德國等對難民相對友善的國家,歐洲各國互踢皮球無意真正解決難民問題。

第五、難民如果幸運沒葬身大海,成功抵達朝夕夢想的「人間天堂」,除了重新適應新環境,還得對抗身為難民的恥辱感。有人熬不過精神折磨而家庭破碎,也有人茫然度日對未來感到迷惘,因為家鄉已經回不去了。

四、本書的寫作動機和重要性

一名熱血的記者在報導時,潛意識裡必然想改變現實。鮑爾寫作的當下,德國朝野普遍不關心難民問題,把燙手山芋丟給第一線的地中海國家,歐洲各國對難民問題也多置之不理,鮑爾有意透過報導呼籲國際社會重視難民問題,制定出人道的難民政策。

歐洲此時面臨的是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德國的書市因此出現大量的相關著作,其中不乏記者現場採訪的傑作,本書是比較早出版的一本,一上市就得到極高評價,包括中文在內譯成十種語言。除了真人真事,本書的特色是情節緊湊扣人心弦,而且有多張精彩的照片,非常適合作為台灣讀者理解歐洲難民問題的入門書。

五、歐洲難民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二○一五年九月,一名男孩面孔朝下倒臥在土耳其的沙灘上。同一個月德國宣布敞開大門接納難民,可說是歐洲難民問題第一次進入台灣大眾的視野。過去一年多來,德國一共接納了一百多萬的難民,對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政府面臨人道和民眾反彈的兩難。如今,德國仍繼續接納敘利亞的難民,但對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採取防堵的做法;由於入境人數大幅減少,難民危機暫告一段落,目前的挑戰主要是境內難民的語言學習、文化融合和就業問題。

至於難民問題的源頭敘利亞,戰事至今六年毫無歇止跡象,大小城鎮一片瓦礫和焦土,逃往國外的難民已經超過四百萬人。在今年二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直言敘利亞內戰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災難」,這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全部涉入,卻都各有盤算的軍事衝突,要在短期內解決「並不樂觀」。

自從巴爾幹半島各國,去年起陸續在邊界上築起鐵絲網,封鎖難民逃亡的陸上路線後,從北非穿越地中海的海路就成了難民前往歐洲的主要路線。不過,大海無情,據聯合國統計,去年循此路線逃亡的十八萬難民有超過五千人不幸淹死,人數比往年都多。儘管歐盟各國已派海軍加強在地中海巡弋,並打算提供金援,強化北非國家海防的裝備和人員訓練,但難民出海的主要出發點利比亞,此刻處於四分五裂的無政府狀態,根本無法有效嚇阻人蛇,因此近期內本書所描繪的故事仍會繼續上演。

★繁體中文版獲得原書未公開照片授權!
★難民逃亡地圖大公開!帶您踏上難民的血淚路

 

林育立 (駐德國際記者、《歐洲的心臟》作者)
周軼君 (端傳媒國際新聞部主任、《拜訪革命》作者)
陳思宏 (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廖芸婕 (國際獨立記者)
國際觀點分析推薦

不是第三人稱的側面報導,
也不是遠距離的採訪評論。
第一本、第一手親身涉險、參與的逃難紀實!

逃難吧…戰地記者喬裝敘利亞難民168hr偷渡紀實
沃夫岡‧鮑爾/文,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攝影
闕旭玲/譯,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AfYG3q
誠品 https://goo.gl/amUwoQ
讀冊 https://goo.gl/DHccRf
金石堂 https://goo.gl/YExTqA

(野人)逃難吧…-立體封面72dpi.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