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810x326.jpg

慢跑曾被世人奉為「運動之王」,但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慢跑的一些缺點,以下一一來和大家說明。

缺點1 損傷膝踝關節:慢跑中腳落地的瞬間,身體重量形成向下較大的衝擊力,易造成膝踝關節損傷,尤其是在硬路面上跑步的人和體重較重的人更易受傷。

缺點2 血液循環效果不佳:慢跑時下肢血液循環加快,但由於受重力影響,致使血液回流心臟的難度明顯比走路大得多,因此,慢跑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效果不如走路運動。

缺點3 形成血栓機率較高:慢跑時的顛簸,可能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進而形成栓塞或栓子堵塞心腦血管,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缺點4 速度較難掌控:慢跑速度比較難把握,跑快了容易造成疲勞,跑慢了養生效果不佳,跑得忽快忽慢不利於心率穩定,因此慢跑就很難獲得最佳的養生效果。

而走路運動大可不必擔心慢跑的這些問題。因此,許多專家疾呼,運動之王的寶座當屬走路。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認定,走路才是最好的運動。

而健走與其他所有的走路運動方式相比,則更具王者風範,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特點。

特點1 幾乎人人適用:健走屬於有氧耐力運動,能夠持續較長時間,並且不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副作用,幾乎適宜於所有的人,並且對場地環境的要求不是太高。

特點2 有效激發人體健康因子:它屬於中等強度的運動,是高效的人體健康因子挖掘機,能夠最大限度地啟動人體內各種健康因子,並充分發揮它們的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功能。

特點3 穩定保養心肌和心腦血管:它屬於穩定、固定、持續的一種較溫和的運動,能夠較長時間地穩定地保持較高的心率水準,既能為人體吸入盡可能多的氧氣,又能有效地維護和保養心肌和心腦血管。

特點4 有效強化血液循環:它屬於一種最簡單的運動,能夠有效地強化全身血液循環功能,大幅提升身體攜帶氧氣的能力,並能調動和鍛鍊全身大部分肢體的肌肉及骨骼。

以上這些特點,既是其他的走路運動方式所不能完全具備的,也是所有的其他運動方式所不能完全具備的,這些特點充分顯露出了健走的王者風範和霸氣。也正因如此,獨樹一幟的健走運動才能在運動大花園的百花爭豔中脫穎而出,成為養生運動王中之王。

摘自走是養生之王

90%的病痛靠走路預防,
天天健走,降血壓、通血管,腰痠背痛全趕跑!

走是養生之王
中醫思考、西醫佐證
養生達人走出抗癌體質、遠離三高的重生奇蹟
林正, 林青/著,野人文化/出版/
4/7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X8d76E
金石堂 https://goo.gl/NY3ZSV
誠品 https://goo.gl/wm2JHX
讀冊 https://goo.gl/X5OnjG

(野人)走是養生之王 立體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寂靜的春天_立體封面72dpi.jpg

文●袁孝維(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瑞秋‧卡森女士在1962年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喚醒了一般大眾對農藥與環境污染的警覺;也因為這本書,導致了美國在1972年立法禁止於農業上使用DDT那是一個在科學萬能的世代裡敲起的警鐘,卡森女士當時的論調無疑是極具顛覆力與震撼力的。如果說要選出在這一百年裡,十本對永續環境最有影響力的書籍,《寂靜的春天》肯定榮登榜首。

說實話,這本書不太好讀,它絕對不是一本一拿到就愛不釋手的書,然而你卻能在細讀慢嚼之間,隱隱感到傷痛,而可以一再沉思一再反省。在那個年代要寫出如此鏗鏘有力的文字,背後要有非常強大的科學研究與資訊的支撐,我相信卡森女士必定花了許多的時間才能收集並消化這些數據。更重要的,是要有極大的正義感,才敢撰文發聲,因為每一種農藥背後都有極大的商業利益。當人們已經習慣了所有違背自然、人定勝天的行為時,要完成這本書,絕對需要過人的道德勇氣。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仍然在大量使用農藥,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當糧食生產是眼前最重要的需求時,人們的心態變得短視近利,不會把永續地利當成一回事,對於身體的慢性疾病更是毫無警覺。因此,看完此書後,心中覺得悲哀的是,卡森女士說的悲劇和故事仍然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重演。我們現在談到的環境荷爾蒙,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也跟罹癌的多樣化、頻繁化與年輕化絕對脫離不了干係。

其實,臺灣農藥的單位面積使用量排在全世界排名的前面,因為對集約式耕作方式來說,慣行農法相對更方便省事。在農村和鄉間,殺蟲、殺鼠劑的品牌與配方往往是農藥商說了算,農夫是否有按照期程噴灑採收,也著實令人擔心。最近在臺灣地區巡迴放映的「老鷹想飛」電影中,梁皆得導演紀錄了老鷹先生沈振中二十三年來的追鷹故事,沈老師眼見臺灣天空中的老鷹數量逐漸減少,在尋尋覓覓抽絲剝繭的過程中,才發現是農藥殺死了老鼠,而老鷹又吃了中毒的老鼠所以死亡。這就是生態系中,有毒物質經由食物鏈累積的放大作用,也是當年卡森女士所描述的,游隼在吃了含有DDT殘毒的食物後,造成生下來的蛋鈣質含量不夠而容易破裂,所以無法孵出幼雛,春天逐漸少了鳥鳴、逐漸寂靜。可怕的是,人類也正是位於食物鏈的頂端,今日鳥類,明日人類的警訊是不容忽視的。

另外,全球蜜蜂大量的神秘消失,在逐漸解開的謎團之中,竟然也跟農藥相關。台大研究團隊發現類尼古丁殺蟲劑益達胺農藥,會造成工蜂在中毒後無力飛回蜂巢,實驗中餵食摻農藥的糖水給工蜂,發現它們會將中毒的糖水餵食給幼蜂。雖然幼蜂在低劑量的污染下不會死亡,但是會「變笨」,當它們羽化成蜂時,將不會採蜜也不記得回家的路,最終導致蜂群崩解。蜜蜂在各種作物的傳粉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也有人預測,當蜜蜂從地球消失,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生命。現今的世代好像也正與卡森女士過去的憂心遙相呼應。

人類的糧食從土地來,我們若想防止環境遭受化學藥劑污染、維持土地的永續,且確保吃進嘴裡的食物是乾淨健康的,就要採行有機或自然農法。另外也可以採行綜合式的害蟲害鼠防治法,亦即採用部分化學藥劑,再搭配天敵法或其他非化學的防害蟲方法。人們逐漸體會到今天多花一些錢買價格較高的清潔食物,其實可能是減少明天花的治病醫療費用。為了保護各式動物、不用農藥,市面上開始可以看到石虎米、田鼈米、田董米(董雞),還有用鴨間稻方式除蟲的日光米等。慢慢開始,我們可以選擇吃的安心,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這就是在2010年於日本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啟動的「里山倡議」。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人類和自然的和諧共生,以永續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同時兼顧生產與維護生物多樣性。在日本的山村裡,有許多簡單樸實、擁有百年歷史的村落,維持著傳統老祖宗留下來的耕作方式──也就是與大自然維持祥和美好的關係。錯落的鑲嵌式地景,並保留溼地與水域,讓各種野生動植物也能徜徉其間。其實過去的臺灣農村也多是這樣的景致與耕作觀念,但是隨著工業發展而逐漸式微,有趣的是,台灣如今卻又隨著國際潮流開始慢慢尋回祖先的智慧。我們樂見貢寮水梯田、花蓮縣豐南村「吉哈拉艾」水梯田、舞鶴茶園地景、坪林藍鵲茶等,符合「里山精神」的村落逐漸受到重視並被散播推廣。

有鑑於臺灣的淺山環境充滿了開發壓力,對於野生動植物而言是不定時的危機,所以最近有一批年輕人在想辦法尋求集資購地保留「龍貓森林」的可能性。前面提及的友善農業與里山村落,有很多也是年輕人在主導並積極參與。完整、健康的生態系有其自然韻律,雖緩慢但長久,傳承的路上有了年輕人的加入,我們為大自然留下一片淨土給後代子孫的願望才得以實現

向您致敬,在《寂靜的春天》出版五十多年之後,卡森女士給我們的,仍然是一項持續學習的功課。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精裝版】
20世紀最偉大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
啟發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的暢銷代表作
野人文化重版,3/29愛地球真心上市!
 
震撼推薦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家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吳沁婕 昆蟲老師、暢銷作家
★袁孝維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博客來 https://goo.gl/lTzQ8Z
誠品 https://goo.gl/NqxVxY
金石堂 https://goo.gl/jptqll
讀冊 https://goo.gl/1Hqrjt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文●林育立(自由記者,著有《歐洲的心臟》一書,現居柏林)

一、作者是誰?

本書作者沃夫岡.鮑爾(Wolfgang Bauer)現年四十七歲,大學時主修伊斯蘭學、歷史和地理,記者生涯一開始主要為時事性週刊撰稿,目前是德國重要質報《時代週報》(Die Zeit)的記者。鮑爾擅長調查報導,曾親赴阿富汗、伊拉克和蘇丹等國的武裝衝突前線,並深入奈及利亞境內採訪被恐怖份子綁架的女子,因站在人道立場勇於揭露戰爭的殘酷而多次獲頒新聞獎 。

二、寫作的時空背景

二○一一年年初,「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蔓延到敘利亞,全國各地爆發示威卻遭到政府軍血腥鎮壓,衝突隨後演變成不同種族和教派之間的內戰,從此導致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人舉家逃難。逃往國外的大多寄居在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鄰國和北非,但也有不少人冒生命危險搭船橫渡地中海到歐洲,尋求難民身分的庇護。光二○一三年一年,渡海的難民就高達四萬多人,也是從這一年起,地中海頻頻傳出船難, 難民溺斃的慘劇一再發生。

二○一四年的四月,鮑爾與四十五歲的攝影記者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Stanislav Krupar)喬裝成難民,跟著其他敘利亞難民從埃及搭船偷渡到南歐,第一篇臥底報導七月在《時代週報》一發表立刻造成轟動,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記者陪難民一起偷渡,將難民的遭遇這麼詳實地記錄下來,這本書即是這些報導的集結。

三、書中寫了什麼?

第一、對難民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可能不在大海,而是在陸地。他們帶著一生的積蓄逃難,卻又手無寸鐵,不僅隨時可能被強盜綁架和洗劫一空,也很容易被計程車司機、做假護照和仲介偷渡船隻的人敲竹槓,一路上還得賄賂警察、海防和獄卒才能平安逃生。

第二、難民為走避警察和海防的追緝,生活作息日夜顛倒,無時不刻處於「高度防衛狀態」,在陸地上躲躲藏藏,深恐被關進環境惡劣的收容所,到了海上又得面對狂風大浪和無止盡的暗黑大海,在整個偷渡的過程當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眼睛流露出恐懼」是常見的狀態。

第三、靠吸毒才得以在深夜振作精神開車的巴士司機、假捕魚真偷渡難民的漁民和水手,以及在幕後遙控他們的人蛇集團,在難民跨海偷渡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協助難民偷渡在北非早已是跨國性的產業。

第四、受難民潮衝擊的第一線國家希臘和義大利,對難民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寧可將難民往北送到瑞典和德國等對難民相對友善的國家,歐洲各國互踢皮球無意真正解決難民問題。

第五、難民如果幸運沒葬身大海,成功抵達朝夕夢想的「人間天堂」,除了重新適應新環境,還得對抗身為難民的恥辱感。有人熬不過精神折磨而家庭破碎,也有人茫然度日對未來感到迷惘,因為家鄉已經回不去了。

四、本書的寫作動機和重要性

一名熱血的記者在報導時,潛意識裡必然想改變現實。鮑爾寫作的當下,德國朝野普遍不關心難民問題,把燙手山芋丟給第一線的地中海國家,歐洲各國對難民問題也多置之不理,鮑爾有意透過報導呼籲國際社會重視難民問題,制定出人道的難民政策。

歐洲此時面臨的是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德國的書市因此出現大量的相關著作,其中不乏記者現場採訪的傑作,本書是比較早出版的一本,一上市就得到極高評價,包括中文在內譯成十種語言。除了真人真事,本書的特色是情節緊湊扣人心弦,而且有多張精彩的照片,非常適合作為台灣讀者理解歐洲難民問題的入門書。

五、歐洲難民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二○一五年九月,一名男孩面孔朝下倒臥在土耳其的沙灘上。同一個月德國宣布敞開大門接納難民,可說是歐洲難民問題第一次進入台灣大眾的視野。過去一年多來,德國一共接納了一百多萬的難民,對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政府面臨人道和民眾反彈的兩難。如今,德國仍繼續接納敘利亞的難民,但對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採取防堵的做法;由於入境人數大幅減少,難民危機暫告一段落,目前的挑戰主要是境內難民的語言學習、文化融合和就業問題。

至於難民問題的源頭敘利亞,戰事至今六年毫無歇止跡象,大小城鎮一片瓦礫和焦土,逃往國外的難民已經超過四百萬人。在今年二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直言敘利亞內戰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災難」,這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全部涉入,卻都各有盤算的軍事衝突,要在短期內解決「並不樂觀」。

自從巴爾幹半島各國,去年起陸續在邊界上築起鐵絲網,封鎖難民逃亡的陸上路線後,從北非穿越地中海的海路就成了難民前往歐洲的主要路線。不過,大海無情,據聯合國統計,去年循此路線逃亡的十八萬難民有超過五千人不幸淹死,人數比往年都多。儘管歐盟各國已派海軍加強在地中海巡弋,並打算提供金援,強化北非國家海防的裝備和人員訓練,但難民出海的主要出發點利比亞,此刻處於四分五裂的無政府狀態,根本無法有效嚇阻人蛇,因此近期內本書所描繪的故事仍會繼續上演。

★繁體中文版獲得原書未公開照片授權!
★難民逃亡地圖大公開!帶您踏上難民的血淚路

 

林育立 (駐德國際記者、《歐洲的心臟》作者)
周軼君 (端傳媒國際新聞部主任、《拜訪革命》作者)
陳思宏 (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廖芸婕 (國際獨立記者)
國際觀點分析推薦

不是第三人稱的側面報導,
也不是遠距離的採訪評論。
第一本、第一手親身涉險、參與的逃難紀實!

逃難吧…戰地記者喬裝敘利亞難民168hr偷渡紀實
沃夫岡‧鮑爾/文,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攝影
闕旭玲/譯,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AfYG3q
誠品 https://goo.gl/amUwoQ
讀冊 https://goo.gl/DHccRf
金石堂 https://goo.gl/YExTqA

(野人)逃難吧…-立體封面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最前線1200x628.jpg

文●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作家)

我身邊有幾本不同版本的《寂靜的春天》中文版,其中最早的版本是民國五十九年七月由大中國圖書公司印行的,離英文原版首刷在美國發行的時間只相隔不到八年,以這個似乎冷門的主題及台灣當時資訊相對封閉的年代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事。

這些中文版隨著時代進展,在印刷上當然愈來愈精緻,翻譯也更加精確與流暢。我之所以會收集所有瑞秋.卡森在台灣發行的出版品與不同版本,純粹只是表達我個人對她的一點敬意。

總是覺得,不管是全世界那一個國家的人,都欠瑞秋.卡森一個人情。瑞秋.卡森憑藉著自己對大自然終生不渝的好奇,以及對萬物生命的關懷,以溫柔卻堅定的努力,開創了全世界的環境保護運動潮流。

因為《寂靜的春天》,人類才真正看清楚,那些似乎無形無蹤的化學製品,會對自然生命造成莫大災難,而且會禍延子孫。這本書引起廣大的討論與影響,催生了人類第一次為了環境大規模上街遊行,一九七○年的千萬人大遊行是世界地球日的開始;這本書也催生了一九七二年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有一百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瑞典,開啟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在環境議題上共同合作的新紀元;這本書更催生了聯合國成立環境署,之後全世界各個國家也才陸陸續續地成立了主管環境的獨立部會。

瑞秋.卡森給世人的另一個典範,是她寫的書,雖然有嚴謹的科學調查與知識,但是文筆生動又有濃厚的詩意及自然文學的蘊味,很容易影響與感動一般民眾。她說:「如果我談海洋的書有詩意,那不是我刻意注入詩情,而是因為真實地描述海洋時,沒有人能夠排除詩意。」她原本是海洋學家,快樂地過著研究、觀察與寫作的生活,寫了三本非常暢銷的海洋科普書,不過她發現了當時才發明沒多久,被全世界歡欣鼓舞所接受的農藥將會帶來的災難,於是花了四年時間調查研究,寫出了《寂靜的春天》,她說:「如果我沒有盡力而為,就再也不能快樂地傾聽一隻鶫鳥的歌唱。」這種民胞物與的使命感,是她一輩子努力的動力來源。

除了全世界的環境運動都受到瑞秋.卡森啟蒙之外,她在自然教育的推動上也有深遠的影響。以台灣推動環境教育著力最深的荒野保護協會來說,荒野所採用的自然教育理念,就是來自於她為甥外孫羅傑寫的一篇文章〈幫助你的孩子感受驚奇〉(台灣曾經將這篇文章配上豐富圖片出版,名稱為《永遠的春天》)

瑞秋.卡森曾祈禱:「假如我能向好心的仙女祈求一個願望,我希望她讓全世界的孩子,都擁有能夠感受到神奇事物的能力,而且能夠終生保有這種探索的好奇心。」如何保持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呢?這需要有大人培養他們,父母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傾聽,不要著急地灌輸一大堆生硬的知識,最多只是鼓勵與引導,因為瑞秋.卡森提醒:「小孩如果要一直擁有他天生對自然的新奇感,那麼,至少要有一個能分享他新奇感的大人陪伴著,與他一起重新發掘世界的喜樂、驚異與神祕。」

這本出版超過半世紀的書,已成為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藏與經典,書中的字字句句至今仍令人省思,甚至在書中最後一章開頭的這段話,仍是當頭棒喝:「我們正站在兩條路的分岔點上,而這兩條路並不相當,我們一直在走的路似乎很容易,但它的終點是個大災難。另一條路比較沒有人走,可是它卻是抵達終點的最後一個機會,可以確保地球的安全。」

是的,兩條路在我們面前,每個時刻都是我們選擇的機會,如何透過每一天的消費選擇來改變世界?這本書可以帶給我們信心與行動的力量。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精裝版】
20世紀最偉大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
啟發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的暢銷代表作
野人文化重版,3/29愛地球真心上市!

袁孝維(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作家、醫師)
專文推薦

博客來 https://goo.gl/lTzQ8Z
誠品 https://goo.gl/NqxVxY
金石堂 https://goo.gl/jptqll
讀冊 https://goo.gl/1Hqrjt

(野人)寂靜的春天_立體封面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劉必榮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關心國際事務有很多面向,可以看政治、看經濟、看文化,更重要的是感受當地人民與土地的脈搏。這樣我們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關心才會有厚度,也才有血有肉。

早年在中國時報兼任國際新聞中心主任時,我就一直很強調除了梳理國際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個事件之間的聯動之外,更要凸顯報導的人文精神。當時曾經有一個新聞,是美國佛羅里達一個監獄發生暴動,許多被囚禁的海地非法移民從監獄中逃脫。我在電訊室選擇新聞照片時,一張照片深深吸引了我。那不是監獄因遭縱火冒出黑煙的照片,而是一個海地難民跑上了山頭,回頭看了山下的監獄,所露出的那種無助與絕望的眼神。那眼神打動了我。從那時開始,我也特別注意每一個國際新聞照片中的每一張臉。每一張臉、每一雙眼,都充滿了故事。

我也是用這樣的心情,看這本阿富汗的圖輯,滿心歡喜。從這一張張的照片,可以看出作者對阿富汗的感情。也讓人想起那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如果對阿富汗有興趣,可以拿那本小說,與這本圖輯對著看,會對阿富汗的土地與人民有更多的感覺。

我有一位過去東吳的學生就對阿富汗非常有感覺,她還跟著韓國的教會,到阿富汗當了一年志工。她在阿富汗難民營的小學教書。那是一個連水都要下山到河邊提水的地方,但是她卻對那樣的生活甘之如飴。有一次她要小朋友畫畫,畫窗外的山。結果同學交上來的山都是土黃色的,只有她畫的山是綠色的。她剛要告訴學生山應該是綠色的時候,往窗外看了一眼,才驚覺到是自己畫錯了,阿富汗的山,很多真的是光禿禿,沒有樹的。

很多人都是以我們的觀點去想別人。美國打完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很多小朋友說,阿富汗的小朋友好可憐,都沒有聖誕禮物。所以在國內募了好多禮物,送到阿富汗,希望那邊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可過。我在CNN看到這新聞不禁嘆了口氣:美國的小朋友難道不知道阿富汗是回教徒,他們是不過聖誕節的嗎?

我學生從阿富汗回來,送了我一頂阿富汗的帽子,跟照片中很多阿富汗人戴的一樣。另外還帶了一個阿富汗男朋友回來。那個男朋友後來跟她在台灣結了婚,是塔吉克族。阿富汗的多數民族是普什圖人,塔吉克人是第二大族群 (其他還有哈札拉、烏茲別克等少數族群)。如果看地圖,可以看到阿富汗與中國以瓦罕走廊相連。瓦罕走廊細細長長,像個勺柄一樣,接到中國新疆的帕米爾高原。那邊住的也都是塔吉克人。

塔利班組織多半是普什圖人。這個塔吉克年輕人跟我說在阿富汗時,是如何被塔利班欺負,所以一直想離開阿富汗。塔利班是神學士組織的音譯,美國過去透過巴基斯坦的情報單位培植塔利班,對抗蘇聯所扶植的親蘇政權。塔利班是遜尼派的回教基本教義組織,對親蘇政權的世俗立場不滿,可是推翻親蘇政權建立起自己的政府之後,他們的基本教義政策,比如規定成年男子要留鬍子,女性不能受教育等等,也在阿富汗引起反抗。當然塔利班也有好的政策,比如禁止罌粟花的種植。書中照片上看到的罌粟花,都是塔利班政府垮台以後阿富汗人民才恢復地種植。塔利班的政策,讓阿富汗的發展倒退到中世紀,可是聖戰的旗幟,卻讓賓拉登這樣的狂熱份子,把塔利班主政的阿富汗視為沃土,而前來依附。

其實把這種關係稱為共生也許更為貼切。因為塔利班固然在政治上包庇了賓拉登,但賓拉登的蓋達組織也向塔利班輸送了兵源和資金。911恐怖攻擊之後,美國發起反恐戰爭,直搗蓋達老巢,有推翻了庇護他的塔利班政權,扶植了卡爾扎伊。

可是塔利班並沒有被擊潰,依然隨時準備重新奪回政權。阿富汗是一個由很多部落組成的國家。國家四分五裂,一個小頭目只要拉到一些人,有幾桿槍,都可以自稱總司令。阿富汗境內自稱總司令的,有數百人之多。當然,真正算得上人物的還是各地的部落酋長。他們憑藉著私人武力,像軍閥一樣占據一方稱霸。所以喀布爾中央的命令,如果未獲部落酋長同意,根本難以真正貫徹。

過去多少帝國想要占領阿富汗,從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嘗試過但都沒有成功過。阿富汗地處南亞與中亞的交會,過去中國佛教徒要到天竺,都從阿富汗北部穿過。漢朝張騫通西域,想要結交一起對抗匈奴的大月氏,就是阿富汗。所以阿富汗的土地上,有多少帝國的兵車在這裡輾過,有多少大國在這裡博弈過,但一直都拿不下阿富汗。

19世紀的時候,俄國勢力從中亞南下,英國勢力從南亞印度北上,到了阿富汗就卡住了。二戰之後,美國與蘇聯以不成文的遊戲規則劃分勢力範圍,阿富汗屬於灰色地帶,誰也不能說阿富汗是他的。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結果阿富汗戰爭變成蘇聯的越戰,多少蘇聯士兵深陷阿富汗,也打不贏一場漂亮戰爭。911之後,美軍進入阿富汗。與之前蘇聯相比,美國人會打仗得多。因為蘇聯當時派進阿富汗的是一般的部隊,美國曾派的是尖銳的特種部隊。美國的武器也比蘇聯當年精良得多,興都庫什山再怎麼高聳入雲,蓋達組織再怎麼深藏山洞,美國的先進武器都有辦法把恐怖分子從山洞裏面炸出來。可是反恐戰爭打了十幾年,美國還是殲滅不了塔利班。

反倒是中國大陸在美國扶植新政府後,和新政府簽了不少開採阿富汗能源的協議。美國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中國是來收割果實,坐收反恐漁翁之利的。其實美國不明白的是,阿富汗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在西方殖民者進到這塊地方以前,這裡早就有自己的秩序。19世紀的俄國也好、英國也好,還是20世紀的蘇聯也好、美國也好,和漢朝張騫與波斯帝國相比,都是晚來的。這裡的大國博弈是好幾層堆疊而成,只有深入了解,方能知道如何從中借力使力。

那阿富汗情勢最後的終局會是什麼?

北約部隊撤出阿富汗後,塔利班是必會回朝。既然剿滅不了塔利班,只有面對塔利班仍存在的事實,跟塔利班談判,方能建立長久的政治秩序。塔利班背後的支持者還是巴基斯坦。雖然911之後,美國要巴基斯坦加入反恐陣營,共同對付塔利班,但巴基斯坦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因為過去在對付蘇聯時,塔利班本就是巴基斯坦情報單位支持的,怎麼可能槍口說調轉就調轉,變成打塔利班呢?再說巴基斯坦一直認為它的安全威脅來自東邊的印度,不是西邊的塔利班。可是不加入美國反恐的陣營,又怕美國把巴基斯坦當成恐怖分子同路人,於是印度正好拉著美國一起對付巴基斯坦,那又陷巴基斯坦於另一種危險之中。所以巴國只有假意反恐應付美國,跟塔利班私底下的關係一直就沒斷過。

現在美國也覺得有必要跟塔利班內部的溫和派進行談判,巴基斯坦自然就站了出來,扮演媒合的角色。巴基斯坦背後的支持者,是老大哥中國。所以阿富汗問題的最終局,是阿富汗喀布爾當局、塔利班、喀布爾後面的美國,塔利班後面的巴基斯坦、以及巴基斯坦背後的中國一起談判。

還有一個國家在幕後、但是也會影響到阿富汗局勢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塔利班關係密切,但是塔利班要跟喀布爾當局去分享政權的。所以喀布爾不管是誰主政,都對巴基斯坦有微詞。阿巴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阿富汗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去聯合印度以牽制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對此當然也有警覺,但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如此,不滿意又能如何?

要讓阿富汗快速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必須有兩個條件配合。一是各國最好只站在協助的立場,不要再玩19世紀一直玩到現在的大博弈了。只要有大國想伸手阿富汗,阿富汗就永無寧日。其實大國應該想,就算伸手進入阿富汗,歷史證明也無法完勝,不如就放手吧。中國總理李克強好幾次呼籲阿富汗的重建應當阿人主導,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條件是經濟。過去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就曾喊出美國版的新絲路計畫,希望絲路沿線阿富汗周邊的國家,能幫助阿富汗在戰後經濟復甦。美國版的新絲路,論規模論、投入的資源,都跟中國的一帶一路無法相比。所以或許對阿富汗最好的做法,就是借力中國的一帶一路振興經濟。如果這樣能成功,倒也不失一個重建阿富汗的最好方法。

在希望與恐懼之間
阿富汗的戰地與日常實境
精裝攝影集,25x28cm,全彩
附全球獨家導讀別冊

榮獲國際大獎
★CDS/ Honickman First Book Prize in Photography
★European Publishers Award for Photography
★FotoEvidence Book Award

野人文化/隆重出版
2017/3/15震撼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SqW16u
誠品 https://goo.gl/zaaUfg
金石堂 https://goo.gl/u1zqos
讀冊 https://goo.gl/iS9H2H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44Vdym

(野人)0NEV1038在希望與恐懼之間_立體書封300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哲學的定義是「愛智之學」,但這個簡單的定義,卻使人們經常愈搞愈迷糊。因此歷代都有很多偉人,對哲學給予各種不同的比喻。例如愛國著名哲學詩人波普(A. Pope)就說:「哲學家和朋友,是我的人生指針。」英國文豪米爾頓(John Milton)是個有神諭的的詩人及自由哲學家,他對自由哲學非常虔誠,他說:「深刻的哲學,有如聆聽阿波羅魯特琴的神音。」

但哲學的發展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份,隨著文明的開展,人類由蒙昧而被啟蒙,由迷信而到科學理性,由神學專制而到俗世自由,哲學發展也由人際為主的倫理學、形上學、政治哲學、認識論,一路走到今天的後現代主義哲學。於是古典時代以人為主的哲學,遂發展成以哲學家為本的專技哲學,到了近年來,由於個人主義愈走愈極端,而個人都自以為是,說好聽的就是自由的極大化,說的不好聽,那就是穩定的秩序愈來愈稀薄。在這個新的時代,各種懷疑論大盛,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都亂了套。當一個時代,若人人都認為自己有知,那就是集體的無知,近代各種民粹主義大盛,有人已稱近代為新的反智時代,今天的時代場景就讓人想到蘇格拉底面對民粹主義而甘願殉道的時代,也想起羅馬哲學家西塞祿為了反專制而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傳奇。

我從初中開始,就是個文青,但並非所謂的文藝青年,而是廣義的文、史、哲青年,雖然後來的求學與文、史、哲無關,但業外讀書則和文、史、哲從無間斷,而且自認已到了相當專業的程度,因為長期關注哲學的發展,所以多少有了一得之愚:

一、哲學是個開闊的領域,它沒有被定格,永遠關注人與事物的根本問題,而且強調廣泛的會通。由於時代巨變,哲學關注的面向也一直流動不居,它從「認識自己」這個起點發源,然後擴及人際、社會國家,以及人和自然世界。而對內則收縮到人的心理與認知判斷,和對美感的認知。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哲學這個面向,具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他必定能會通有無,敢於提問根本的問題,所以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必定是個敢於質疑的人,能夠對基本問題質疑,始能成其大。所以人類知識的進步,背後都是有無數具有哲學思維的心靈在推動。因此讀哲學看似無用,但其實卻是有大用,哲學心靈是推動文明的那個巨輪。我曾指出,今天創新之口號被叫得震天價響,但沒有哲學思維能力,創新即無可能。

二、哲學經過四百年發展,它已成了一個專門學科。這乃是知識的專業化,這是任何學術發展的必然,但當它成了一門專業,就容易被學者定型,尤其是近代哲學常會被時代左右,難免倚重倚輕,或者成為神學的婢女,或者成為科學的信徒,哲學發展過程中那種原生的活力就會被稀釋,這時候我們自讀哲學,就會局限在許多繁瑣的術語和定義裡,而忘了哲學發展過程中原生的智慧活力,我讀過許多專業的哲學著作和哲學史,有些著作的確條理井然,但卻少了智慧的魅力和衝勁,許多知識會在專業化的過程中失掉一些重要的東西。

三、哲學的發展到了近代,由於社會的變化更加具有約制力,社會的氛圍更容易一窩蜂,使大家趨同,特別是在這個媒體及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更容易眾聲喧譁,諸神交戰,人類社會以相對主義掛帥,人類對真實已不再執著,最新的術語是「後真實」(Post-truth),各式各樣的「論述」(Discurse)正取代了真實的探究與執著,哲學已被人視為一個衰老的知識。前幾年各種死亡論被人提出,他們說「文學死亡」、「藝術死亡」、「哲學死亡」,這種心態反映的其實就是人心的徬徨無依,也是一種新的虛無。

也正因此,我遂主張現在應該到了「哲學復興」的時候。但「哲學復興」,使人重燃對哲學的好奇與興趣,卻非易事。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好的哲學讀本,要能以生動活潑的言詞,重現以前哲學活潑的場景,它不能太學究化,而應生動的講述哲學的人、事、地、物等故事。哲學的故事不能是哲學史教科書,教科書只會挫折掉人們對哲學的好奇,哲學起源於好奇,哲學的復興也有賴這種好奇心的掘發。重新使人燃起對綜合智慧的追求意願。我對近代英國工業革命非常好奇,但讀了牛頓後,英國皇家學院會長班克斯(Joseph Banks)這個博物學者及探險家的貢獻及生平故事、英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就生機活潑的呈現無遺。讀故事的妙用,遠勝於正規的教科書,與其讓人讀哲學史,不如教人去讀精彩的哲學故事書。

若要論哲學的故事,則世人無疑的要推威爾‧杜蘭在將近一百年前所著的那本巨著。《哲學的故事》為迄今為止最好的一本著作。威爾‧杜蘭自己就學富五車,他著作等身,他寫的《文明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他寫的《哲學的故事》在全世界也有無數的讀者,這本巨著早已有了中文譯本,許多人都是受他的啟蒙而長大的。《哲學的故事》由於卷帙龐大,我只能以一個後學者的身份,表示我的讀後感以示我的感激與推崇。我們感謝他,是他能幫我們在這個昏暗不明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們得以窺見智慧的殿堂。智慧是人生的修行,它需要有人帶路,而威爾‧杜蘭就是偉大的帶路人。

西方哲學的系統學說法,是起源於前蘇格拉底時代,那是個好奇與玄想的時代,但人們對如何表述自己已有相當的能力。這種對世界根本問題探究的意願,終於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個哲學巨人手中打開了哲學的大門。古典的人性論、政治論,以及自然科學論,甚或美學論,這些都是永恆的課題。即使到了今天,柏拉圖的《共和國》以及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分析,都是我的案頭書之一。這顯示智慧並無老舊,老的智慧可能直到永遠,而許多所謂的新,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威爾‧杜蘭所著的《哲學的故事》,最傑出的部分,乃是他以偉大哲學家的生平為經,他們的哲學主張和時代的關係為緯,如此經緯交織,整個哲學的發展遂能脈絡清晰,使人不至於跑進哲學術語之海中,反而抓不到百個哲學家的要旨,以及它對世界的影響與貢獻。而最可貴的,乃是威爾‧杜蘭本人就是個博達君子,他對各家哲學都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多讀原典,並能適時的引錄,拉近了哲學原典與人的距離。因此這部《哲學的故事》既是哲學的故事,也是哲學原典評論,在輕鬆中有它的深刻性。威爾‧杜蘭已替哲學創造了一種與人有關的新文體。而且對每個哲學家,他在最後都有扼要的評點。這是談論哲學問題最難的部分,不是有大學問的人,不可能有這樣的境界。

我們也知道,美國是個以基督新教為主的國家,而且美國的世俗性極強,所以威爾‧杜蘭在他的《哲學的故事》裡,在亞里斯多德後,就立即跳到英國的經驗主義者法蘭西斯‧培根,為時久遠的經院哲學、後羅馬時代的神學,以及後來的美國神學,都輕輕帶過,或是根本就沒有觸及,對於這種故意的忽略,不能說不是一種缺憾。美國是個神學信仰極為頑強的社會,神學信仰能影響美國國民行為,以及內政外交,因此威爾‧杜蘭對哲學中極為重要的神學漏而不提,可能是個重大缺憾。近年來我對美國神學相當重視,而威爾‧杜蘭對神學這個版塊卻不碰觸,這可說是該書的故意遺漏。

威爾‧杜蘭的《哲學的故事》定稿於一九二六年。距今已將近百年。在這段時間裡,更多的哲學又有了巨變,在精神哲學和社會哲學上有存在哲學,在知識論上有邏輯實證哲學和語言哲學,在本體論上有現象學,接著又有所謂的後殖民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在細部的哲學上又有虛無主義、新馬克斯及後馬克斯主義。在廿世紀後半期到廿一世紀,是哲學分工高度繁衍的時代,這乃是哲學過動的時代,人們就跨步直進,也覺得相當乏力,但這麼多的哲學滋生,它的智慧稠密度卻似乎遠遠不及從前。這些以後的發展,當然不在《哲學的故事》的範圍內,這都將是《哲學的故事》外一章,有待於來茲。

哲學的故事發展長久,而我最喜歡的仍是啟蒙時代的古典哲學。它強調智慧的會通,強調知識的聲音,能由小見大,由少見多,當人們對智慧有企圖心,那樣的智慧就有較大的稠密度及含金量,而不只是知識的一種炫耀物。哲學的可貴,乃是它能厚植人間智慧,尋找到生命新向度,這乃是哲學對我們的啟發!


哲學的故事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威爾杜蘭/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ufkk4U
金石堂 https://goo.gl/J0EHuo
誠品 https://goo.gl/kpV6OW
讀冊 https://goo.gl/Kkj7pb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UUH6AR

(野人)0NEV0034哲學的故事立體封300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田口佳史(日本No.1東洋思想家)

從「創業與守成,孰易孰難?」看唐太宗的周延心思

唐太宗在創業與守文兩方面,都發揮了罕見的領導風範。「守文」跟「守成」同義,就是「創業後固守事業」的意思。「守文」一詞強調以「文」─即以儒家思想治國,而非使用武力。他靠著「高明的處事手腕」為唐朝的創建貢獻良多,心懷「關懷包容」守成,完全符合前述「欽、明、文、思、安安」的特質,成功打造和平安定的社會。

雖說如此,太宗即位初時,由於隋末戰亂造成的傷害極深,即位不久全國便發生饑荒和大水災,新政權宛如逆風行駛、搖搖欲墜的一艘船。他花了約莫十年的歲月,終於才讓人民的生活安定下來。

此時,太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有餘力回顧過去。

貞觀十年,他與諫議大夫魏徵、尚書左僕射(尚書長官兼宰相)房玄齡,三人針對「創業和守文,孰易孰難」的主題進行過下列問答。內容收錄在《貞觀政要》〈君道第一.第三章〉(之後直接放篇章名,不重複書名)中,是非常知名的段落。

請讀者先讀下面的原文。後面另附上超譯。

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勝乃剋。由此言之,草創為難。」

魏徵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後,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恆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太宗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之難也。魏徵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超譯】

太宗:君主的工作就是創業與守成,你們認為哪個比較難?

房玄齡:當然是創業。天地大亂、群雄割據,不管去哪裡都是敵人。我們一一攻克降伏群雄,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才獲得最後的勝利。因為有過那樣的辛勞,才能建立起一個國家。

魏徵:不,我不認為創業難。雖說是創業,但並不是開天闢地建立第一個國家,在那之前一定也有國家。我們是由於隋朝衰敗混亂,舉兵驅逐在前任帝王下施行惡政的那群人。國民為此感到欣喜,才決定追隨陛下。所以創業並沒有那麼困難。更困難的是建立國家後,君主因此心生驕傲。經歷連年戰亂,民生疲弊,人們都渴望和平與安定,但是君主卻任性妄為,迫使國民從事勞役;這樣的事,自古以來發生過無數次。國家衰亡,經常都是這樣引起的。這樣想想,我認為守成比較難。

太宗:房玄齡從前跟我一起辛苦征戰。所以覺得創業困難,可說合情合理。另一方面,魏徵跟我一起盡力想創造出太平盛世。魏徵總是在擔心我,怕我一旦疏忽會使政權衰退。所以,才會說守成比較困難吧。雙方都有道理。但是,托房玄齡的福,草創期已經過了。現在我們應該努力解決守成的困難。讓我們合力面對這個難題吧!

面對太宗的問題,房玄齡和魏徵的意見分成了兩派。此時太宗先肯定「創業較難」的房玄齡、給他面子,另一方面也評價魏徵的見解;他為了避免讓意見相左的兩名親信心生不快,細心顧慮到雙方的感受。

這真是一段巧妙的問答。緩和親信的彼此對立,也是領導者的工作。因此,太宗不為特定的某人說話,其周延的心思值得我們學習。

太宗想說的是「創業的時代已過,所以我們該全力解決守成時代等待著我們的困難」。這場問答的目的,可以說就是為了表達他的想法。

度過創業艱苦期後,務必留心傲慢之心的滋長

從創業到守成的過程,其實也可以套用在現代商務人士身上。

舉例來說,開創公司或就任某個職位的時候,領導者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幹勁十足。不但會受到公司內部和社會的高度注目及評價,也有可能被媒體捧為「時代的寵兒」。

或者是克服無數困難、戰勝身邊對手後,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沉醉於自己的成就。心中忍不住冒出「我真的很努力,辛苦有了回報。好,繼續往前再衝刺吧!」的想法。

這些狀況下,產生的就是傲慢之心。最常見的就是,仗著創業時獲得的權力,行為舉止變得專制蠻橫。

有的人開始嚴厲逼迫下面的人花更多心力工作。這樣的情況,在近幾年的創業家身上不也很常見嗎?他們的態度就像在說:「我之前在創業時期也是吃了這麼多苦頭才成功的,大家要向我看齊!」讓職員做牛做馬、過度勞動,導致整個組織變得血汗黑心。

另外,先不討論領導者中飽私囊的行徑,有些人為了讓業績看起來像是不斷提升的樣子,甚至動手作假帳或窗飾(window dressing)財務報表。

為了避免上述的情況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像太宗一樣,明確地告訴自己「創業期已過」。

接著將今後活動的軸心移向「守成」,專心穩固組織。

總之,成功度過諸多混亂的創業期後,應該暫時放慢腳步,別再一股腦往前衝,必須轉換想法,和工作夥伴或屬下合力維持組織的穩定和長久。

特別是位於從創業到守成這段轉換期的領導者,請細細回味太宗在這段問答最後所說的「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現在,開創之難既然已經過去了,至於守成之難,應該和你們慎重努力才是。)這段話。

天可汗的領導學
中外第一帝王學《貞觀政要
德川家康、明治天皇都受益的管理智慧
暢銷書《示弱的勇氣》、《孫子兵法商學院》作者新作
田口佳史/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Af1J0x
金石堂 https://goo.gl/vwfyk4
誠品 https://goo.gl/XjPEct
讀冊 https://goo.gl/zCQkgL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QgQfJc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冊810x326.jpg

文●扶欄客

司馬穰苴─空降部隊御下、事君的為難與挑戰

【個性關鍵字】專注目標、果斷、強橫、耿直
【成語與典故】人微權輕

沒落貴族得伯樂提拔,從此鹹魚翻身

在某著名武俠小說裡有一位第三性別的絕世高手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人凑在一起難免為了生存和發展而發生暴力鬥爭,以個人或小團體的名義發生的暴力鬥爭叫「鬥毆」,以國家的名義發生的暴力鬥爭就叫「戰爭」。為了小團體利益而進行暴力鬥爭的人才叫「遊俠」、「大俠」;為了國家利益而暴力鬥爭的人才就叫「將軍」、「名將」或者「兵家」。
  
翻開《史記》,按照年代第一位被載入史册的兵家名叫司馬穰苴,以其生平的事蹟來看,此人顯然不能算是兵家第一高手。不過,要論年資,我們就必須從司馬穰苴開始講起。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後裔,他的原名叫田穰苴,曾為大司馬一職,所以也被稱為司馬穰苴。
  
提起田完,現在的人大多並不熟悉,不過在春秋時代,田完卻稱得上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田完本來叫陳完,是陳國的王族,因為政治鬥爭跑到了齊國,得到了春秋五霸第一霸齊桓公的重用。後來陳完娶了齊國的公主,從此以後以田為姓,自稱為田完。田完的後人歷任齊國的重臣,因此逐漸掌握了齊國的朝政大權,田完的後人田和甚至自立為齊君,奪取了齊國的政權。這是後話,總之田穰苴生長在一個具有悠久政治鬥爭歷史的家庭,他的每一個細胞都會為了鬥爭而亢奮。
  
田穰苴生活在齊景公時代,當時的中國除了形式上的中央政府「周」以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其中存在較久的有十三個,分別是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和吳。在那樣一個中央政府名存實亡、諸侯傾軋的年代,國與國之間沒有什麽道義可言,只有一句話:誰能打,誰就是老大。
  
齊景公所處的時代,齊國由於歷經多年的內亂已經走向衰弱,其國力及在諸侯間的影響力已經不能與齊桓公時代的齊國同日而語。齊景公也是在齊國的內亂當中,陰差陽錯地當上了齊國國君,不過這位齊景公頗有雄心,他上臺初期就樹立了恢復齊桓公時代齊國為諸侯領袖的夢想。為了實現齊國崛起的夢想,齊景公必須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所以重用了一位史上非常著名的大臣——晏嬰。
 
這位晏嬰就是《晏子使楚》裡面那位智慧而幽默的主人翁晏子,當時是齊國統領群臣的相國。在晏嬰的輔佐下,齊國逐步走向富強。不過事實上,晉國才是當時領導諸侯的第一強國。齊景公和晏嬰領導下的齊國崛起,不可避免地與晉國發生了衝突,當時的晉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強於齊國,而晉國顯然不能容忍齊國逐漸坐大。
  
有一年,晉國和燕國同時出兵襲擊齊國,晉國占領了齊國的阿、甄兩地,而燕國占領了黃河以北的齊國領土。從兩國一致的軍事行動來看,當時晉國和燕國顯然達成了某種協議,目的就是合夥瓜分齊國的國土。
  
齊景公雖然胸懷大志,但是他也像他的祖先齊桓公一樣,既有稱霸諸侯的豪情壯志,也有驕奢淫逸的生活習慣,所以在他的手下既有晏嬰這樣的賢臣,也有莊賈這樣的佞臣。晏嬰是國事上的助手,而莊賈則是私事上的高手。
  
簡單地說就是晏嬰能讓齊景公成功,而莊賈能讓齊景公享樂,不過問題是齊景公把一個擅長追求享樂的人安排到了最不該享樂的軍隊裡,讓他負責國防事務。這下麻煩就來了,平常不打仗的話,莊賈這樣的人帶兵沒問題,因為這種人帶的軍隊不能打仗。晉國和燕國大概也看到了齊國的弱點,因此相互勾結突襲齊國。
  
果不其然,擅長阿諛奉承、每天聲色犬馬的莊賈最怕打仗,齊國軍隊在這樣的將軍領導下根本沒有戰鬥力,戰爭很快呈現一邊倒的狀態,齊國軍隊在兩國夾擊下一路潰敗,眼看就要全軍覆滅了。
  
齊景公很著急,雖然他非常享受莊賈帶來的驕奢淫逸生活,但是如此發展下去,齊國很可能不復存在,那麽齊景公要到哪裡去享樂呢?著急的君主最容易採納意見,此時作為春秋時期名臣的晏嬰終於等到了整頓齊國軍隊的機會。
  
既然是春秋時期的名臣,晏嬰自然有超越常人的識人能力和判斷力。在國家存亡關頭,晏嬰馬上想到了田穰苴,於是主動向齊景公推舉。晏嬰對田穰苴的評價非常高,他說:「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願君試之。」(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起用他。)

從晏嬰的話語裡可以看出,田穰苴雖然是田完的後人,卻是庶出,也就是妾生的。能力決定地位,不論在哪個時代,只要一個人有真本事,不要說是妾生的,即便是私生子都不成問題。在晏嬰看來,田穰苴可謂文武全才,文能出謀畫策,武能破敵制勝。
  
這樣的人才齊景公當然不願意錯過,於是馬上安排親自「面試」晏嬰推舉的將軍候選人。以現今的外企為比喻,面試是相當複雜的流程和技巧,做幾道題目測試知識能力和EQ是必需的,驗證文憑的真假也不能忽略,但是對於內行的人來說,最有效的面試往往只需要閒話家常。齊景公顯然不是外行,他跟田穰苴談得非常愉快,於是馬上任命田穰苴為齊國的將軍,讓他統帥齊國的軍隊抵禦晉燕兩國的侵略。
 

關鍵 1: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懂得自我宣傳才能讓伯樂看見 
由於出身貴族,田穰苴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同時又因為是沒落貴族,因此在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就接觸了底層社會,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在那個完全依靠口耳相傳的時代,田穰苴居然得到了齊國第一重臣晏嬰的賞識,說明田穰苴除了文武雙全以外,還很善於為自己造勢。他精準地將自己的優點傳到伯樂晏嬰的耳裡,這是田穰苴成功的第一步。
 
深諳向上管理的訣竅,瞬間收服老闆的心
  
田穰苴不愧是見過世面的世家子弟,小老百姓突然平步青雲首先想到的不是狐朋狗友就是紅顏知己,遇上這種上輩子燒了好香的事,不開個派對慶祝實在對不起國家經濟。一步登天的田穰苴這時候也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既不是狐朋狗友也不是紅顏知己,而是一個監軍。雖然晏嬰早就認為田穰苴「文能附眾」,完全具備了兼任監軍的能力,但是他仍然要求派一位監軍來幫他出主意。田穰苴說自己「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置於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所以「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軍才行。)田穰苴向齊景公要監軍,態度很誠懇,邏輯很嚴謹,可謂公私兼顧、可攻可守,一張口就顯示了過人的能力。
 
首先是表態,田穰苴表明了自己並沒有忘乎所以,他強調自己能成為位高權重的將軍全憑老闆齊景公的慧眼識人和破格提拔,對老闆的感激溢於言表;其次是點出困難,一個出身微賤的人突然空降到一群資深的老臣老將之上,要是弄不好是會死人的(漢朝的李廣利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最後是找退路,萬一失敗了有齊景公的寵臣幫自己扛一半,萬一成功了那也是在齊景公的領導下做了該做的事。
 
齊景公沒想到小田不僅軍事才能高,政治手腕也這麽成熟,非常高興,於是馬上任命自己的寵臣莊賈擔任穰苴軍中的監軍。
  
後來這位監軍一上任就成功地「幫助」樹立了穰苴不可動搖的威信,以罕見的高效率履行了監軍的責任,齊國的軍隊在莊賈的「幫助」下順利聽從司馬穰苴的指揮,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2:進退有據──進則分功勞給老闆,退則有人共扛責任
我們知道,在帝王專制的統治下,將軍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有可能死人,唯一的生存之道、發展之道和成功之道就是「分享」,成功時有福同享,失敗時有難同當。成功這種東西很奇怪,有時候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田穰苴第一次當官就明白這個道理,不愧於「兵家第一人」這個稱號。

 
未完待續............

 

歷史的個性:《史記》教你「勝敗不是兵家常事」,個性才能決定命運
扶欄客/著,野人文化/出版
 
本書精選《史記》15個名將,
彙整116個現代職場的關鍵智慧,
無論職場菜鳥、萬年老鳥、中堅夾心主管、
空降部隊、高階主管乃至公司負責人,
都能習得趨吉避凶、保身上位的祕訣。
  

博客來 https://goo.gl/ZDd6yA
誠品 https://goo.gl/gqIUSH
金石堂 https://goo.gl/ZcsC3l
讀冊 https://goo.gl/yuZJx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文●伊方.修納(Yvon Chouinard,Patagonia創辦人)

即使我幫員工上了巴塔哥尼亞的理念課程,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公司跳脫混亂的情勢。但是我知道公司已變得無法永續經營,我們必須,學習印地安易洛魁族(Iroquois)和他們的七代計畫,視他們為企業管理與永續發展的典範,而不是向美國企業界學習。易洛魁族在做決策時,他們之中會有一人代表未來的第七代子孫發言如果巴塔哥尼亞可以從這次危機中生存下來,我們做決策時也需要假設自己將會留在業界百年之久。我們只能用可以永續經營百年的成長速率經營公司。

教育員工讓我找到回答卡米博士問題的真正答案。在商場打滾了35年之後,我終於了解自己從業的原因。沒錯,我希望能捐錢給環保事業,但是我更希望我能使巴塔哥尼亞成為其他公司的楷模,讓其他公司在追尋自己的環境策略和永續性時,能參考我們的做法,就像我們的岩釘和冰斧曾是其他裝備製造商的楷模一樣。進行員工教育課程時,我再度想起了自己是如何成為商人的,過去,每當我登山回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如何改善旅途中使用的每件服裝與裝備。教導那些課程時,我了解到高品質標準與經典設計原則是推動巴塔哥尼亞前進的動力。我們製作的產品、每件上衣、夾克,或褲子所擁有每項功能,都必須是不可或缺的。

經濟情況突然在1991 年迅速好轉。轉眼間,我們成為一家更專注、謹慎的公司,我們將成長速度限制在可永續經營的速率內,謹慎地規畫支出,同時也用心管理我們在三年之內縮減了數個管理階層,把存貨統一併為單一系統,同時將銷售通路歸給中央管理。將公司理念和員工教育課程中的共同文化經驗寫成文字,對公司經濟情況的好轉有極大的助益。我曾聽說過聰明的投資人和銀行都不會信賴尚在成長中的公司,除非該公司克服了首次重大危機,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我們已經獲得了投資人和銀行的信任。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聽從卡米博士的意見。如果我當時賣掉公司,將收益投資到股市裡,那2008 年的金融危機後我可能就沒剩多少錢能捐給環保團體了。如果我沒有留在業界,我絕不會了解(雖然是以很痛苦的方式了解)巴塔哥尼亞曾經與整體工業經濟一樣,在推動不永續的成長。1992 年,《創業家》雜誌(Inc.)刊出一篇有關巴塔哥尼亞的文章,評價非常負面。該文章的結論質疑我們能否在1990 年代後繼續生存:「伊方.修納吹噓自己的公司是未來的模範,但事實上這家公司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

不過,實際上我們在千禧年後還依然屹立,而且老實說做得很不錯。我們把公司的成長控制在我們自稱為「有機成長」的步調上。我們不強迫自己成為戶外專業運動用品市場中最突出,卻不符合原本性格的公司。我們讓顧客告訴公司每一年應該要成長多少,經濟大衰退的中期,成長率可能是5 ∼ 25%,這段時間顧客變得很保守,他們停止購買一切虛華不實的東西,轉而付更多的錢買那些實用、多功能且耐用的產品。我們撐過了那段時期。

我們不但從業務中獲利,更因為優先把員工福利納入企業考量,而贏得了許多獎項。我們獲得《職業婦女雜誌》票選為「最適合職業婦女工作的百大公司」,以及《財星》雜誌「最適合工作的百大公司」。型錄和網站則獲得《目錄年代》(Catalog Age)頒發的金獎和銀獎共20 次。在2004 年,最佳工作地點協會與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票選巴塔哥尼亞為「前25 名中型企業」的第14 名。

 
越環保,越賺錢,員工越幸福!Patagonia任性創業法則

Patagonia創業六十年全新增訂版
Patagonia創辦人伊方‧修納/著,野人文化/出版
亞太B型企業協會及會鑫實業有限公司Pro Outdoor 贊助出版
 
Patagonia公司,年營業額七億五千萬美元,前身為全美最大戶外用品公司。本書細述該公司從無到有,從草創、快速成長、歷經財務危機,到建立獨特的「Patagonia式環境理念」的傳奇過程。
 
博客來 https://goo.gl/rMpK7E
誠品 https://goo.gl/tFgKf7
金石堂 https://goo.gl/6IQFIH
讀冊 https://goo.gl/OyZDl3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我所看到寫的最好的一本有關幼教的書。作者把幼教的目的、精神和實施的方法透過一則則的教學實例,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怎樣教才能教出有品德、守紀律、不亂發脾氣的孩子。
遊戲是孩子的天職,我們在實驗上看到遊戲和閱讀是使大腦神經連接綿密最好的兩個方法
 
遊戲時,它是想像力的發揮,例如書中「無玩具日」,小朋友用一個破紙箱玩的不亦樂乎。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當神經連接得很密,電流在通過時,容易觸發旁邊本來不相干的神經迴路,出現我們所謂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現象,而它就是創造力。
 
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合群精神和領袖能力
 
遊戲時是學習人際關係的好機會,孩子透過遊戲,學習進退應對與別人相處。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小時候沒有與別人一起遊戲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宅男,只能和電腦玩。因為只有電腦可以任你打罵詛咒,一開機,它又理你了。
 
二十一世紀是個講究團隊精神的世紀。在職場中,人常常不能選他的同事,而團體中,一定有欺善怕惡、只說不練的人,與這些人相處需要智慧與經驗。書中有兩個很好的例子告訴孩子一開始被霸凌時,就得反擊回去,讓對方知道自己是不好欺負的。父母總是比孩子年長,不可能跟在孩子後面保護他一輩子,孩子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才是正道。
 
孩子要能體會別人的感覺,才會產生同理心,使霸凌的行為消失,如書中霸占滑梯不讓別人滑和不讓別人進小木屋去玩的事件,都是讓我們反思的例子。同理心要教、要培養,因為從演化上來看,人性是自私的。大自然的生存競爭是很殘酷的,自己多吃一口就可以多活一天,所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人又必須群居靠眾力,才能生存,離群索居的動物會是別人的晚餐。所以又必須要有利他的精神,如野柳林添禎捨己救人的義行。這自私和利他的平衡要靠教育。每個文化都讚揚兄友弟恭,但它只能發自內心,不能強迫。一旦強迫,就變成偏心。因此「孔融讓梨」是例外,不是常態,因為是例外,才會上歷史課本,讓後人模仿學習。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德國人對時間的尊重。九點進學校,若是遲到了,九點半還有一次機會,但是九點三十一分門便關起來了,不接受學生了。在書中,有對父母因為這個嚴格規定老師不肯通融,很不爽,講了一句「因為你沒有孩子,所以你不了解」,當場質疑老師的專業。園長知道後,立刻處理,要父母道歉,用行動支持老師。
 
這個例子讓我看了心有戚戚焉,臺灣現在因為校長遴選,家長有投票權,而且很多家長會找民意代表撐腰,所以校長不敢得罪家長。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只好忍氣吞聲,這是目前老師爆退休潮的一個原因。其實孩子只聽他尊敬人的話,如果家長不尊敬老師,老師講的話孩子不會聽,教育就失去了功效。
 
目前臺灣守時的情況已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很多次,我去演講時,主辦單位還是會要求我延十分鐘開始,因為還有人未到。我都不願意,因為這樣做就是懲罰準時的人,這樣做,下一次,原本準時的人也就不準時了。
 
看到德國的幼兒園能這樣堅持原則,就了解德國會強盛的原因。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是他的領土有多廣、人民有多少,而是在他人民的素質有多高,國民的素養就是決定一個國家強盛最重要的因素。
 
品德的學習是模仿,是從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守時的好習慣一定可以做到,只要我們有決心。臺灣現在騎機車都戴安全帽了,但是當時有多少人認為在悶熱的臺灣夏天,要求騎士戴安全帽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女士剛做好的頭髮會被安全帽壓壞。但只要政府下決心執行,全力取締後,現在已經成為風氣,騎士在跨上機車之前,都會自動把安全帽扣緊,所以事在人為,有決心就辦得到。
 
這本書令我拿起來便放不下來,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兼勵志的書,我全力推薦它。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一位台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
莊琳君/著,野人文化/出版
  
【震撼推薦】
王珮玲(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王麗芳(《孩子只是卡住了》作者)
江 束(財團法人新北市兒童教保協會第十屆理事長)
江蘭芬(前「道生教育機構」幼教處處長、現任「遊戲英語工作坊」顧問)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秦夢群(政大教育系特聘教授)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作家/兒文工作者)
羅寶鴻(20年經驗、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認證翻譯講師)
 
博客來 https://goo.gl/55DUUp
金石堂 https://goo.gl/c9yFzP
誠品 https://goo.gl/YoVp0m
讀冊 https://goo.gl/Pa6utW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