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頤和」是什麼意思?
文◎徐文兵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個頤和園,但很少有人知道「頤和」是什麼意思。自己不懂也沒法讓外國人懂,索性把頤和園翻譯成 Summer Palace, 信達雅哪頭都不佔,而且張冠李戴,那是承德避暑山莊該有的英文譯名。
 
頤,右邊是「頁」,象徵頭項,與頭面頸項有關的字大多用它做偏旁部首;左邊是「巸」的省略字,巸的本意是下巴。在甲骨文和小篆中,「頤」左邊像豎起的寬嘴形,以牙齒襯托,好像咧開嘴笑時的下巴;右邊是條蛇,用來形聲—《廣韻》解:當「蛇」表示「曲折通過」時,讀為「弋支切,音移」。所以頤指下巴、下頜,確切地說,下巴和兩側的腮幫子都是頤。《釋名》:「頤,或曰輔車,或曰牙車,或曰頰車。」頤指氣使中的頤,就是用下巴指使人,不動手、不動嘴,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相術把額看作天庭,那麼頤就是地閣。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所謂福相貴相就是額頭要前凸,下巴要方正,腮幫子要鼓。《西遊記》中有個人物,但見他「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一腔春意喜盈盈,兩眼秋波光蕩蕩。敞袖飄然福氣多,芒鞋灑落精神壯」—沒錯,說的就是大肚彌勒佛。據《新唐書‧ 諸帝公主傳》:「主(太平公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后(武則天)常謂『類我』。」說明武則天母女長的都是大腦門、寬下巴。唐人以胖為美,嘴大能吃才能長胖。人是雜食動物,食品品質不足時只能通過數量彌補,嘴大頤廣容量大就是優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精緻精美的食物越來越多,沒必要吃那麼多,下巴就逐漸收回,大嘴也變成了櫻桃小口。現在演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的演員,把自己削成了錐子臉,美醜貴賤都顛倒了。
 
大快朵頤,北京土話叫「甩開腮幫子吃」。朵指咀嚼,《周易‧ 頤卦》中說「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形容人大口吃得痛快。現在人們吃飯注意吃相,大快朵頤的場景難得一見。不過電視上常出現NBA黑人球員嚼口香糖的情景,透著一副身體強健滿不在乎的勁兒。牙齒咀嚼的動力來自下頜關節,俗稱牙關。牙關受肌肉牽引,人咬緊牙關的時候,咬肌的最高點就出現,這就是針灸的穴位:頰車—足陽明胃經的第六個穴。咬肌力量是驚人的,特別強健的人可以用牙咬著皮帶拖動汽車。身體健康的人,一般喜歡吃筋道有嚼頭的食物,不然感覺有勁沒處使。身體虛弱的人,特別是有胃病的人,咬嚼一會兒就腮幫子發痠,所以只能吃爛軟的食物,有的乾脆只能吃流食。
 
中醫看病必須看病人的舌頭。每每患者張嘴伸舌的同時,會聽見兩腮發出咯噠一聲。這是下頜關節發出的聲響,一般是咬肌僵硬,牽扯關節錯位摩擦發出的。西醫稱為「關節紊亂」,中醫認為有這種現象的人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胃病,表面咬肌僵硬,體內胃的平滑肌也是僵硬痙攣的。通過直接針刺腹部的上脘、中脘和下脘穴,加上頰車,就能標本兼顧,既糾正表面的紊亂又治內在胃病。
 
長期的胃病患者往往會出現胃和其他臟器的下垂,臉上的肌肉也會相應鬆弛。
 
這些人在進食或過分驚訝張大嘴時,會出現習慣性下頜關節脫臼,古稱「頤脫」,俗稱掉了下巴。要讓下頜關節復位,先下拉讓後向後送。治癒胃病,補充氣血,提高肌肉張力是治病求本的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