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冊810x326.jpg

文●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哲學的定義是「愛智之學」,但這個簡單的定義,卻使人們經常愈搞愈迷糊。因此歷代都有很多偉人,對哲學給予各種不同的比喻。例如愛國著名哲學詩人波普(A. Pope)就說:「哲學家和朋友,是我的人生指針。」英國文豪米爾頓(John Milton)是個有神諭的的詩人及自由哲學家,他對自由哲學非常虔誠,他說:「深刻的哲學,有如聆聽阿波羅魯特琴的神音。」

但哲學的發展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份,隨著文明的開展,人類由蒙昧而被啟蒙,由迷信而到科學理性,由神學專制而到俗世自由,哲學發展也由人際為主的倫理學、形上學、政治哲學、認識論,一路走到今天的後現代主義哲學。於是古典時代以人為主的哲學,遂發展成以哲學家為本的專技哲學,到了近年來,由於個人主義愈走愈極端,而個人都自以為是,說好聽的就是自由的極大化,說的不好聽,那就是穩定的秩序愈來愈稀薄。在這個新的時代,各種懷疑論大盛,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都亂了套。當一個時代,若人人都認為自己有知,那就是集體的無知,近代各種民粹主義大盛,有人已稱近代為新的反智時代,今天的時代場景就讓人想到蘇格拉底面對民粹主義而甘願殉道的時代,也想起羅馬哲學家西塞祿為了反專制而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傳奇。

我從初中開始,就是個文青,但並非所謂的文藝青年,而是廣義的文、史、哲青年,雖然後來的求學與文、史、哲無關,但業外讀書則和文、史、哲從無間斷,而且自認已到了相當專業的程度,因為長期關注哲學的發展,所以多少有了一得之愚:

一、哲學是個開闊的領域,它沒有被定格,永遠關注人與事物的根本問題,而且強調廣泛的會通。由於時代巨變,哲學關注的面向也一直流動不居,它從「認識自己」這個起點發源,然後擴及人際、社會國家,以及人和自然世界。而對內則收縮到人的心理與認知判斷,和對美感的認知。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哲學這個面向,具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他必定能會通有無,敢於提問根本的問題,所以有哲學思考傾向的人必定是個敢於質疑的人,能夠對基本問題質疑,始能成其大。所以人類知識的進步,背後都是有無數具有哲學思維的心靈在推動。因此讀哲學看似無用,但其實卻是有大用,哲學心靈是推動文明的那個巨輪。我曾指出,今天創新之口號被叫得震天價響,但沒有哲學思維能力,創新即無可能。

二、哲學經過四百年發展,它已成了一個專門學科。這乃是知識的專業化,這是任何學術發展的必然,但當它成了一門專業,就容易被學者定型,尤其是近代哲學常會被時代左右,難免倚重倚輕,或者成為神學的婢女,或者成為科學的信徒,哲學發展過程中那種原生的活力就會被稀釋,這時候我們自讀哲學,就會局限在許多繁瑣的術語和定義裡,而忘了哲學發展過程中原生的智慧活力,我讀過許多專業的哲學著作和哲學史,有些著作的確條理井然,但卻少了智慧的魅力和衝勁,許多知識會在專業化的過程中失掉一些重要的東西。

三、哲學的發展到了近代,由於社會的變化更加具有約制力,社會的氛圍更容易一窩蜂,使大家趨同,特別是在這個媒體及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更容易眾聲喧譁,諸神交戰,人類社會以相對主義掛帥,人類對真實已不再執著,最新的術語是「後真實」(Post-truth),各式各樣的「論述」(Discurse)正取代了真實的探究與執著,哲學已被人視為一個衰老的知識。前幾年各種死亡論被人提出,他們說「文學死亡」、「藝術死亡」、「哲學死亡」,這種心態反映的其實就是人心的徬徨無依,也是一種新的虛無。

也正因此,我遂主張現在應該到了「哲學復興」的時候。但「哲學復興」,使人重燃對哲學的好奇與興趣,卻非易事。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好的哲學讀本,要能以生動活潑的言詞,重現以前哲學活潑的場景,它不能太學究化,而應生動的講述哲學的人、事、地、物等故事。哲學的故事不能是哲學史教科書,教科書只會挫折掉人們對哲學的好奇,哲學起源於好奇,哲學的復興也有賴這種好奇心的掘發。重新使人燃起對綜合智慧的追求意願。我對近代英國工業革命非常好奇,但讀了牛頓後,英國皇家學院會長班克斯(Joseph Banks)這個博物學者及探險家的貢獻及生平故事、英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就生機活潑的呈現無遺。讀故事的妙用,遠勝於正規的教科書,與其讓人讀哲學史,不如教人去讀精彩的哲學故事書。

若要論哲學的故事,則世人無疑的要推威爾‧杜蘭在將近一百年前所著的那本巨著。《哲學的故事》為迄今為止最好的一本著作。威爾‧杜蘭自己就學富五車,他著作等身,他寫的《文明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他寫的《哲學的故事》在全世界也有無數的讀者,這本巨著早已有了中文譯本,許多人都是受他的啟蒙而長大的。《哲學的故事》由於卷帙龐大,我只能以一個後學者的身份,表示我的讀後感以示我的感激與推崇。我們感謝他,是他能幫我們在這個昏暗不明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們得以窺見智慧的殿堂。智慧是人生的修行,它需要有人帶路,而威爾‧杜蘭就是偉大的帶路人。

西方哲學的系統學說法,是起源於前蘇格拉底時代,那是個好奇與玄想的時代,但人們對如何表述自己已有相當的能力。這種對世界根本問題探究的意願,終於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個哲學巨人手中打開了哲學的大門。古典的人性論、政治論,以及自然科學論,甚或美學論,這些都是永恆的課題。即使到了今天,柏拉圖的《共和國》以及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分析,都是我的案頭書之一。這顯示智慧並無老舊,老的智慧可能直到永遠,而許多所謂的新,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威爾‧杜蘭所著的《哲學的故事》,最傑出的部分,乃是他以偉大哲學家的生平為經,他們的哲學主張和時代的關係為緯,如此經緯交織,整個哲學的發展遂能脈絡清晰,使人不至於跑進哲學術語之海中,反而抓不到百個哲學家的要旨,以及它對世界的影響與貢獻。而最可貴的,乃是威爾‧杜蘭本人就是個博達君子,他對各家哲學都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多讀原典,並能適時的引錄,拉近了哲學原典與人的距離。因此這部《哲學的故事》既是哲學的故事,也是哲學原典評論,在輕鬆中有它的深刻性。威爾‧杜蘭已替哲學創造了一種與人有關的新文體。而且對每個哲學家,他在最後都有扼要的評點。這是談論哲學問題最難的部分,不是有大學問的人,不可能有這樣的境界。

我們也知道,美國是個以基督新教為主的國家,而且美國的世俗性極強,所以威爾‧杜蘭在他的《哲學的故事》裡,在亞里斯多德後,就立即跳到英國的經驗主義者法蘭西斯‧培根,為時久遠的經院哲學、後羅馬時代的神學,以及後來的美國神學,都輕輕帶過,或是根本就沒有觸及,對於這種故意的忽略,不能說不是一種缺憾。美國是個神學信仰極為頑強的社會,神學信仰能影響美國國民行為,以及內政外交,因此威爾‧杜蘭對哲學中極為重要的神學漏而不提,可能是個重大缺憾。近年來我對美國神學相當重視,而威爾‧杜蘭對神學這個版塊卻不碰觸,這可說是該書的故意遺漏。

威爾‧杜蘭的《哲學的故事》定稿於一九二六年。距今已將近百年。在這段時間裡,更多的哲學又有了巨變,在精神哲學和社會哲學上有存在哲學,在知識論上有邏輯實證哲學和語言哲學,在本體論上有現象學,接著又有所謂的後殖民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在細部的哲學上又有虛無主義、新馬克斯及後馬克斯主義。在廿世紀後半期到廿一世紀,是哲學分工高度繁衍的時代,這乃是哲學過動的時代,人們就跨步直進,也覺得相當乏力,但這麼多的哲學滋生,它的智慧稠密度卻似乎遠遠不及從前。這些以後的發展,當然不在《哲學的故事》的範圍內,這都將是《哲學的故事》外一章,有待於來茲。

哲學的故事發展長久,而我最喜歡的仍是啟蒙時代的古典哲學。它強調智慧的會通,強調知識的聲音,能由小見大,由少見多,當人們對智慧有企圖心,那樣的智慧就有較大的稠密度及含金量,而不只是知識的一種炫耀物。哲學的可貴,乃是它能厚植人間智慧,尋找到生命新向度,這乃是哲學對我們的啟發!


哲學的故事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威爾杜蘭/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ufkk4U
金石堂 https://goo.gl/J0EHuo
誠品 https://goo.gl/kpV6OW
讀冊 https://goo.gl/Kkj7pb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UUH6AR

(野人)0NEV0034哲學的故事立體封300dpi.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