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乖_810x326  

◆「過去」的情感包袱,會影響現在的教養態度!

在為人父母後,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教育子女的方式。我們自身未妥善處理的過去也許會埋下隱憂,並影響親子間的互動。這些未處理好的過去經驗,通常很容易在親子互動中被引發,而一旦引發後,我們經常會以激動情緒、衝動行為、認知扭曲或身體感覺的形式,對孩子做出反應。這種過於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削弱我們理性思考和彈性反應的能力,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在這類情況下,我們無法表現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角色,並總在事後自問,為何擔任父母的角色,有時反而會表現出自己最糟糕的那一面。
過去發生的事情會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也會直接影響親子相處的方式,即便我們察覺不到起因。我們會把情感包袱帶入「父母」的角色中,並且在無法預期的情況下干擾、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那些未解決的問題和未妥善處理的創傷,都牽涉到源自我們童年的重複經驗、難以應付且對情緒造成影響的重大課題。這些問題可能會一直影響我們到現在,尤其如果我們沒有去反思,並將它們融入自我理解中。

狀況模擬:
如果母親因為你哭鬧而感到厭煩,一聲不響離家,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你會很難和人建立信任感,尤其當面臨分離時,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焦慮和多疑。

還原當時受傷的想法:
母親不告而別,你一直尋找她,她的離去讓你很難受。如果大人嚴禁你哭鬧,情況只會更糟。你會覺得大人背叛、遺棄你,並且意識到沒有人願意真正傾聽、重視你的感覺,給你應有的理解和關心。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找到適當的方式舒緩媽媽離家帶給你的情緒壓力。

影響現在教養孩子的態度:
如果你小時候有類似的經驗,當你有了孩子後,相同的情況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情緒反應,喚起記憶深處的「被遺棄感」,每當你要和孩子分開,就會感到很不舒服。而當孩子覺察到你的不舒服,他就容易感到不安、有壓力,連帶讓你變得更加焦躁。於是,多種複雜的情感交織引發一連串的反應,而這正好投射出你的童年經驗。
沒有覺察下的錯誤認知:
如果你沒有認真反思、深入地了解自己,這些反應只會被當作是你與孩子分開時,「正常」的分離焦慮。
正視「自我理解」才是真正處理過去事件的重要關鍵。過去懸而未決的事情常會影響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引發不必要的煩惱和衝突。

◆矛盾、不合常理的情緒或習慣,是一種徵兆!

以下是瑪麗身為一個母親和小時候的經驗。

身為一個母親,我發現童年時期很多未妥善處理的事情,影響了我跟孩子的關係,奪走了本該屬於我們的美好經驗。
買鞋就是其中一例。我發現我非常害怕孩子們穿壞了鞋,因為這表示我得帶那兩個兒子去買新鞋。孩子們喜歡穿新鞋,也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期待買新鞋。本來這可以是一趟快樂的出遊,但結果總是相反。
一開始我總會鼓勵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鞋,但即使他們興致勃勃地做選擇,我常會挑剔鞋子的顏色、價格、尺寸,用我所能想到的任何問題開始破壞這個經驗。
於是,孩子們挑鞋的興奮感開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妥協的態度。
「隨便妳吧!媽媽,我怎樣都好。」
我猶豫地比對每雙鞋的優缺點,反覆比較、思考很久才買了鞋離開。最後大家都筋疲力盡,孩子們擁有新鞋的興奮之情,也被買鞋的不愉快經驗給消磨殆盡。
我並不想這麼做,相同的事情卻一再發生,我常在離開鞋店時向孩子們道歉,也總是不斷和自己拉鋸著:「為了鞋子搞成這樣,」我自責不已,「這太愚蠢了。」
為什麼我會一再做出自己都痛恨不已、迫切想改變的行為呢?
某天,再次經歷沮喪的買鞋經驗後,六歲大的兒子一臉失望地問我:「妳小時候討厭買新鞋嗎?」不容置疑地,我的腦海裡馬上浮現「是」!兒時充滿挫敗感的買鞋經驗,在腦中排山倒海而來。
我有八個兄弟姊妹。因為要買很多雙鞋,我母親每次都在折扣期間帶我們去鞋店,而且有大拍賣最好。那裡總是人滿為患,但價格倒是讓她很滿意。
我從未單獨跟媽媽去過鞋店,因為通常會有三、四個手足同時需要買新鞋,所以每次我都是在折扣期、擁擠的人群中,情緒複雜地挑選新鞋。我知道我不可能擁有自己想要的那雙鞋。因為,我有一雙正常尺寸的腳,適合我的鞋早在打折期間被挑選得差不多了。我的選擇少得可憐,還常看上沒有折扣的新款,只會被媽媽拒絕。
但是,我大姊有一雙非常「特別」窄的腳,媽媽總是允許她買自己想要的鞋,因為適合她尺寸的鞋很少打折。對此,我很生氣,感覺自己被忽略了,但是媽媽說我應該高興,因為我可以輕易地買到鞋。
等到媽媽幫每個孩子挑到合適的鞋,已經疲憊不堪。她做決定時的優柔寡斷、花錢的不情願,讓她的情緒像座活火山,她的行為總讓我擔心害怕。我淪陷在一片情緒之海裡,只希望能早點回家,逃避一切跟買鞋有關的場景。
母親催促我們上車,忙著把大包小包的東西放進車裡,根本沒注意到我從鞋店出來後心情低落。
原本該是一趟快樂的購物之旅就這麼毀了。

◆童年的無助感、行為模式,會在日後相近狀況中重現!

如今,多年過去,為孩子買鞋的經驗又把我帶回幼年的心理模式中,我的行為讓我的小孩感受到和我小時候買鞋一樣的焦慮感。
兒子的問題讓我意識到這些事情。我記起了小時候不愉快的經驗和焦慮的情緒,而它們現在正影響我對待孩子的行為,也導致我無法把「買鞋」變成一趟快樂之旅。並非現在的買鞋經驗影響我的行為,過去多次的買鞋經驗才是癥結所在,我是在反映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

本文摘錄自《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

【延伸閱讀】

腦神經權威 X 兒童心理專家教你早該知道的教養大真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養經典 內在小孩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