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佛陀教你不生氣2-72  

【作者序】

為了幸福,挑戰不生氣的生活,是一輩子不能忽視的功課!

不生氣。
這是為了享有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覺悟。但是,就算我們心裡明明很清楚「生氣是不好的,所以我決定不要亂發脾氣了」,實際上卻未必能隨心所欲。因為,「忿怒」是由來已久、難以澈底根絕的問題。

我想透過本書告訴各位的是:「不生氣」這門功課,值得我們將它視為人生的目標,花一輩子的時間學習。
不生氣,需要極大的勇氣,它必須憑藉心靈的成長去克服,對於個性散漫、吊兒郎當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我們能夠穩紮穩打地落實每一個腳步,邁向不生氣的實踐旅程,一定能擁有幸福人生。只要成功地實踐了「不生氣的人生」,我們就能充滿幸福。難得生而為人,到世間走一程,何不將「我要幸福」視為一件人生的重大工作,挑戰看看呢?
世間矛盾的事情之一,就是嘴巴念著「生氣是不好的」,行為卻完全背道而馳,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因為我們並非發自內心確實了解並接納「忿怒是邪惡的」。一般人總認為在某些情況下,生氣是情非得已,應當被允許,有些問題甚至能夠因此迎刃而解。但是,以我從心靈科學的佛教立場來看,我認為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忿怒,所帶來的結果只有災禍。

忿怒是劇毒。佛教使用「疾病」一詞來說明忿怒。一旦忿怒汙濁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成長便會因而停滯。忿怒之中蘊藏著更深層的心靈真理、生命真相。忿怒牽涉到生命的根本問題,而釋迦牟尼佛,是治療生命最根本忿怒的心靈醫師。
忿怒必須以智慧和理解來化解,忿怒無法壓抑或克制。忿怒的化解是邁向幸福之道的過程,是自我成長的途徑。我們必須一步一步地往前邁進。就算當作經驗學習嘗試看看,絕對不會有損失。希望大家都能將潛心修養,當成一輩子的功課。
──蘇曼那沙拉

【推薦序】

「不生氣」是人間淨土的起點    
──滿穆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

「不生氣」,是幸福人生的「三字真言」。
知道卻做不到,是許多人對自我管理「不生氣」時的無奈,心念如瀑流,如何讓心安住在寧靜祥和的境界,而不是住在是非煩惱中,需要長時間不斷地修練。

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更是後天學習模仿形成的性情。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模仿大人的日常口語、語氣,學會說話的同時也熏習了語言當中的情緒表達。
既然耳濡目染可以養成性情,那麼經由熏習,當然也可以學習健康的表達情緒的方式,透過閱讀書籍、結交有人文內涵、樂觀開朗的朋友,都是轉化性情的良方;不過如同作者說的:「生性開朗的人也會生氣」,因為只要有期望就會有失望,世事變化無常,惟有開發智慧才是消除忿怒的最短捷徑。

本書授以人生寶藏之鑰:覺察「自我是錯覺」的根本洞悉,世上最需要全力以赴的是「佛道」,也就是心靈的修行。
提到心靈的修持,大家立即聯想到的可能是靜坐,調身、息、心、回頭轉身觀照自我而得清涼,然而以現代人的時間、空間、人間感,在日用之間修練自覺力,應是最簡捷的法門。
怨恨、嫉妒、頑固、競爭、貶抑、後悔等起伏不安心境,既從眼耳見聞熏染而成為習性,那麼反其道而行,時常熏習慈悲、寬容、感恩、讚美、耐力,真誠地祝福自己、祝福他人,真誠地讚美自己、讚美他人,自然能在意識田中形成另一股清流。一個點頭、一臉微笑、一句讚美、一臂助人,就結了一份好緣。所謂「良言本無價,其貴值千金」,讚美、感恩每一件出現在你周圍的人事物,不分大小親疏,無論是:對你噓寒問暖的親友、技術良好的公車司機,乃至路旁一朵迎風搖曳小花、一杯散發香醇的咖啡、一張巧思創意的海報等等俯拾即是的美意,都值得滿心喜悅去欣賞。

近代尖端量子力學科學家已經證實,念力可形塑世界,每個人一天當中有數萬個念頭,如果每一念都用來迎向正面光明,如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發大清淨願……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善用每一份念力,讓念力增上,我們就能發現由轉念進而轉境的奇蹟,才能略解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義理,就讓我們以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來淨化心靈、啟發智慧。
佛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變化,但是無常變化可能會變壞,也有可能會變好。我們可以藉由立志「不生氣」的決心,看到轉化的契機,發現慈悲才是幸福人生的方程式,了悟自他不二,怨親一如,物我和諧的道理,那麼「不生氣」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起始點。


【推薦序】
轉化忿怒、降伏煩惱的練功祕笈
──釋慧開(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忿怒是眾生的根本煩惱之一,在佛法中列為「三毒」、「五蓋」之一,這也是眾生欲求解脫與自在的根本障礙。我自己從小就是個很容易「順理瞋」的人,凡是遇到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就很容易動怒,總是認為自己有理,錯都在別人。雖然自認為好打抱不平,見義勇為,公而忘私,但也容易苛責別人,口不留情,所以人緣並不很好。
大學畢業後,到普門中學任教,老毛病還是沒改,常常為了學生的事而大動肝火,也因此胃腸一直不好,在校園內還得了一個綽號叫「雷公」。後來,因為長官(當時的副校長、後來出家的慧天法師)的善意點撥提醒,學校事務上的磨練,最主要的是從進大學以來多年學佛的熏習,自我深切的反省與觀照,逐漸看清自己的問題,脾氣也逐漸改善,前後歷時五年,三十歲以後就很少生氣。
也許是我後來給人的感覺像是個不太會生氣的人,所以常會遇到有人問我:「如何不生氣?」我只是分享自己的經驗,但是未能提出有系統而具體可行的辦法。《佛陀教你不生氣2》這本書的出版,正好幫了我一個大忙,以後有人再問我「如何不生氣?」,我就介紹他去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極為樂意推薦這本書,是因為作者蘇曼那沙拉長老在書中所開示的內容,很有系統也很具體。佛法強調「解行並重」,不能只懂理論,不知實踐,等於光說不練;也不能不明理論,只是實踐,等於盲修瞎練。本書兼顧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可做為現代人修養心性、轉化忿怒、降伏煩惱的練功武林祕笈。

本書的前半部是理論建構部分,第一章〈忿怒是生命的根本情感〉,是深入探究忿怒的本質與根源;第二章〈透視忿怒十大通緝犯〉,是解析忿怒所呈現出來的各種不同面貌,幫助我們認清忿怒的症狀,以便從根對治。本書的後半部是具體實踐部分,第三章〈超脫「自我」的人生智慧〉,從認清我執、對治我執入手,以新的生命觀破除我執;第四章〈活在幸福的道路上〉,則更進一步以「慈悲利他」的生命觀開展新的生命,這才是真正降伏、消除、化解忿怒,乃至超越忿怒的甘露法門。

不過說理歸說理,真正的上乘工夫一定要在生活中的事相與境界中磨練才能提升,才能成就,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維摩經》有云:「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也就是說,眾生之所在就是菩薩修道之所在,希望讀者們能夠將家庭、工作職場、社交團體……都化為自我生命的修練場域,運用蘇曼那沙拉長老在本書中所開示的法門,轉化及超克忿怒與瞋心,提升自己生命的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