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跨領域專家學者、社會菁英一致肯定,共同推薦!
小野、吳念真、李家同、李偉文、南方朔、洪蘭、陳藹玲、黃永松、詹怡宜、漢寶德、鄭弘儀 。

小野(名作家):
  「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身分認同,一定得先認同自己的家園。我們教育最大的欠缺,便是讓我們對自己家園感到 陌生和自卑, 而所謂的本土意識,又被政治人物操作成了空洞的圖騰和口號, 成為撕裂族群的工具。 所以,就從閱讀這一本百科全書重新開始我們的探索之旅吧! 看看你對自己的家園知道多少, 如果你對自己的家園如此陌生而自卑, 又要如何說你愛它呢?」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這部《Taiwan Discovery福爾摩沙大百科》以「願景」作為主軸,把台灣呈現在世界這個平台上,視野開闊,既在地,又全球,讓我們看到了既熟悉、但卻不一樣的台灣,是「情報書」裡的經典!」

詹怡宜(TVBS新聞主播):
  「這本書就是令人感動的企劃。…難得本書展現雄心勃勃的企圖,除了分類清楚、寫實呈現外,更特別加入了歷史沿革的深度和對比國外的廣度。看慣了零碎片段的媒體報導,猛然從這樣的角度看台灣,突然覺得既新鮮又熟悉,親切中還加上一股難以形容的驕傲感。」

方力行(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海生館前館長):
   「看《福爾摩沙大百科》就像看自己的人生,世界篇好比乘著飛行傘在高空中綜覽天地,自然篇恍若穿著潛水裝備在江海中尋幽探勝,鄉鎮的個論則像在實驗室透 過顯微鏡頭,窮究事理;因此在閱讀時,除了享受文庫豐美的知識外,更多了一份生活中的熟悉與切貼,一部書如此的寬廣,卻又親切的如巷口滿腹典故的阿公 (嬤),難怪叫人在耳目一新之際,會想讓它長伴身旁了。」

【深度推薦】2006對於這塊土地,我們需要瞭解更多

文 / operatic
早在去年年底,就聽野人的朋友講起這本《福爾摩沙大百科》。
她們拿出了樣稿,滿臉興奮,說著規劃與呈現的方式,並說著:「台灣終於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大百科了!」

我 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成長教育的過程中,對於中國大陸的鐵路分佈比台灣的鐵路清楚的多;對於那些該死的歷史戰爭年代比台灣哪裡產什麼水果要來的倒背如流。 一過了那個時間,我們對於台灣的知識來源只有電視節目上的介紹,然後除了極少數的時段,就只剩下「哪裡好吃」和「哪裡好玩」這樣的內容。

現在的教育內容似乎有了改變,但一綱多本,一切都操之在「寫」的那個人手中,但寫的內容呢?究竟該用什麼角度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台灣的面貌?

除了王建民、除了台北101大樓,還有什麼方式可以介紹台灣?

對於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不管是我們位居於這個世界上的那個位置,或者是每個鄉鎮的地理或人文特色。每翻一頁,就可以是一個讓你進入那個地方的開始。

因為的確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連「開始」去瞭解都沒有。

關 於台灣的書籍,許多出版社都有不少的書籍介紹。講鐵路、講城市、講地區、講文化歷史。但這一本《福爾摩沙大百科》,卻是第一本以國際觀的角度,重新來詮釋 台灣的一切。野人文化成立三年,只出版了34本書,就抱走了32個獎項。他們在出版業累積了無數的經驗與知識,還有經營了許久的人脈,所有的力量,都在這 本書展現出來。沒有這樣的積累,就不可能完成這本書。出版社提供的介紹文中,我最喜歡這一句:由數十位專家學者和在地菁英,共同協力完成的劃時代鉅著。出 版的大百科很多,但比例上大都是翻譯書。當我看著他們提供的樣稿,對著裡面的精彩照片讚嘆不已,總編輯瑩瑩笑著說:「這些照片,都是靠無數的朋友,大家一 起匯聚完成的。」

野人長年的圖文書經營,也讓這本大百科的呈現更為不同。架構上分為總論及個論,並都細心的以圖文的方式表現。講台灣的 森林時,不只是呈了現分布狀態,擺上了世界地圖,一起介紹了「從北美洲流浪到台灣」的品種、「和歐亞大陸品種相似的原因」、「玉山博雪草的來源地是歐 洲」……。 講台灣的緯度,依然放上的世界地圖,並點出了另外兩個「同緯不同命」的地區(埃及和印度),再解說之間為何會有相同緯度卻不同的地理風貌。從餐桌上的烏魚 子,可以推演到這是因為從太平洋上的中國沿岸流所帶來的「烏金」。台灣除了「地理地圖」,更可以用「文化地圖」來認識。

拿樣稿給同事看時,有個人驚呼:「這版面的感覺好像在看Discovery頻道歐!」這本花了三年籌備,一年辛苦製作的大百科,終於在今年年底前上市了。很希望這本好書,可以藉由更多的力量傳播出去。

終於,終於,我們有了一本屬於台灣的《福爾摩沙大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