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教養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0186.JPG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美國新英格蘭大學的史密斯教授(David Livingstone Smith,因為姓史密斯的人太多,所以通常會把他的中間名字寫出來以示區別)在他的《我們為何說謊》(Why We Lie)一書中說:「說謊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一個超越法律和道德的求生本能」。我讀到這一句時,非常的不解,因為在修比較文學課時,老師說西方人痛恨說謊的人,日本人厭惡不知恥的人,中國人認為不感恩的人不足為人。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史密斯教授會認為說謊沒有好壞之分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直到讀到野人出版社這本新書《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才瞭解,原來說謊真的沒有好壞的因素在內,是人們解決當下問題時的方法之一,先用騙,騙不過便用暴力了。當然這是史密斯教授從演化的觀點得出的結論,人比動物高級是不可以說謊的。

書中說到德國幼兒園的老師在訓練孩子脫離尿布自己上廁所(potty training)時,會每兩個小時去提醒孩子一次,叫他們去上廁所免得尿濕褲子。有個2歲半的孩子在玩洋娃娃,不想起來去上廁所,便隨口騙老師說:「我上過了。」結果幾分鐘不到便尿到褲子上。這麼小的孩子不會存心騙人,她會騙是因為她不想做,便隨口找個理由打發掉老師。她說得這麼自然,這句謊言的確是她當下解決問題的本能。西方人認為孩子在沒有接受教育之前是個動物,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求生存,因此沒有好壞,也難怪西方人把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叫「it」,因為不會說話跟動物一樣,尚不配叫做人。父母一旦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便不會發怒了。

作者是一位觀察力非常敏銳的老師,書中每一則故事都非常吸引人,提供了父母和老師不用打罵,使孩子做出正確行為的好方法。德國幼兒園老師所用的其實就是我們在研究上所謂的「驅力(drive)」——引發孩子自動做出這個行為的欲望。在做動物實驗之前,我們通常二十四小時不給動物食物或水,迫使牠們為了生存,在實驗室中努力學習以換取水和食物。對人類,我們不能用生理上的驅力,我們便用心理上的驅力,使孩子自動逐步邁向目標。

做一個科學家需要觀察力,其實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觀察力,但是這個觀察力很難教,因為它需要足夠的背景知識才看得見,這是英文see和observation的差別,也是hear和listen的差別。看到書中德國的老師們在培養孩子的能力上的耐心與努力,使我們很汗顏,我們中國的父母太常替孩子說、替他做了,這會剝奪孩子練習的機會,反而使他們變得笨手笨腳。大腦的神經元一定要動才會連接得好,聯結得緊密。

我很欣賞德國老師的「適齡」觀念,一旦老師覺得這個孩子到了可以獨立完成這件事的年齡便不再替他做,只從旁指導而已。我曾在芬蘭看到一個3歲的男孩午覺起來穿長褲,他花了二十分鐘才把腿塞進褲管中(老師在旁觀看沒有出聲),想不到站起來時,老師發現他褲子穿反了,當下老師沒有叫他脫下再試,只是隨他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他連續穿錯三天,到第四天時,他就穿對了,而且從此沒有再穿錯。孩子有從錯誤中改正的能力,但是在他努力了半天後,叫他脫下重穿會剝奪他的成就感,使他感到挫折與沮喪,以後便不想自己再穿了。所以父母常要放手讓他去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以後會一生受用不盡。

書中每一章節的例子都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教導孩子,我極力推薦它!

-----※-----※-----※-----※-----※-----※-----

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
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
莊琳君◎著
 
博客來 https://bit.ly/2ss4FiZ
誠品 https://bit.ly/2Chmtlm
金石堂 https://bit.ly/2Hd5m9W
讀冊 https://bit.ly/2Cglz8G
 
【延伸共讀】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博客來 https://goo.gl/55DUUp
金石堂 https://goo.gl/c9yFzP
誠品 https://goo.gl/YoVp0m

(野人)0NFL0187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立體300dpi.jpg       (野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立體書封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924.JPG

文◎大J

D第一次發燒,是在她矯正4個半月時。早上我發現她額頭發燙,一測體溫高達三八.九℃。我當時很著急,一邊讓老公去拿退燒藥,一邊打電話給小D的兒科醫生,想和她確認退燒藥的劑量。結果醫生卻不緊不慢地問了我四個問題,並告訴我先不用給藥。她說,面對寶寶發燒,以下這四個問題比體溫本身更重要。

‧寶寶有沒有長牙或者打疫苗?
‧寶寶發燒幾天了?
‧寶寶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
‧寶寶多大了?

寶寶有沒有長牙或者打疫苗?
—發燒是症狀不是病,需要找出導致發燒的原因

D的兒科醫生向我說明了一個科學概念,即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引起發燒這種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長牙、打疫苗,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如果只是長牙或打疫苗引起的,代表寶寶並沒有生病,不需要太擔心,注意觀察和幫助降溫就好。而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才是病,但這也代表當有外來「侵略者」來襲時,寶寶的身體有能力去抵禦,這是免疫系統應該做的事。

寶寶發燒幾天了?
—大部分發燒都是自癒性的,連續三天不退燒要重視

大部分發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這類原因引起的發燒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它會自癒,而且經過發燒的過程,寶寶的免疫系統會進一步增強。病毒性發燒是自癒性的,通常三天就會好轉,這種情況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

還有一小部分發燒是由細菌引起的,比如細菌性肺炎、尿道感染等。這類發燒要重視,不然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果寶寶連續發燒三天,就需要去醫院做檢查,以排除細菌性發燒。治療細菌性發燒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都擔心溫度太高會把寶寶的腦子燒壞,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因。如果真有燒壞腦子的情況,一定不是發燒本身導致的,而是細菌侵入大腦引起腦炎等疾病而引起的。

寶寶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
—寶寶的狀態比溫度計的數字更有意義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的溫度越高就意味著病得越嚴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發燒時關鍵是看寶寶的表現,比如是否哭鬧不止,有沒有食欲不佳,是否睡不好等。如果寶寶吃喝、睡覺照常,醒著的時候精神也很好,那麼即使燒到三九℃以上,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相反,即使寶寶只燒到三八.五℃,但顯得精神不振、不願吃奶,總是昏昏沉沉的,這就需要引起注意,應該馬上就醫。記住,應對發燒的關鍵不是盡快退燒,而是讓寶寶盡量舒服,不影響他的作息。

寶寶多大了?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要重視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不管體溫多高,也不管寶寶精神如何,都需要去醫院就醫。因為小月齡寶寶一方面不能像大寶寶那樣表現出很明確的不舒服症狀,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另一方面,小月齡寶寶的免疫系統還比較弱,一旦是由細菌引起發燒,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時,最好不要在家自行服用退燒藥,應該馬上去醫院檢查,因為退燒藥會掩蓋一些症狀。這種情況下,需要經由驗血和驗尿來確定是否有細菌感染。

-----★-----★-----★-----★-----★-----★-----

感動100萬父母的育兒奇蹟! 
紐約專業照護團隊指導
為寶寶打好全方位發展基礎 
《#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
#大J◎著,野人文化◎出版
1/10無私分享,感動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xWaidU
誠品 https://goo.gl/dER4FL
金石堂 https://goo.gl/uirvRy
讀冊 https://goo.gl/WjK6ef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8sSjwa

【延伸共讀】
《#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大J◎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HB9CGN
誠品 https://goo.gl/Lu3PtX
金石堂 https://goo.gl/STch94
讀冊 https://goo.gl/NgXtu5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hNAf6B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https://goo.gl/55DUUp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父母被問及他希望孩子能為他們做什麼時,大多數的回答是:「只要他快樂。

雖然能夠喜歡自己的孩子並不會馬上變得快樂,但喜歡自己似乎是快樂的基礎之一。自尊自重的孩子,通常都比較有自信,但又不至於自負。這樣的孩子能發展出溫暖而穩固的人際關係,在長大成人後也比較有可能培養出喜歡自己的孩子。

五歲的蘿倫在玩服裝表演秀,想讓奶奶開心。每次蘿倫從她的想像衣櫥(也就是她的玩具櫃)中走出來時,奶奶都會拍手,問她這套新服飾有什麼故事。

「妳穿這套衣服要去哪裡玩呢?」她很想知道。

蘿倫用最驕傲的態度,踉蹌的踩著媽媽的高跟鞋,回答:「要去參加舞會。」

「那麼王子會愛上妳嗎?」奶奶問。

蘿倫皺著眉看向奶奶,用五歲的小腦袋瓜認真想了想。「大概吧。」她回答,似乎這不是她最關心的事。

說完,她突然自己用手臂抱住自己,跑去奶奶那邊,整個人倒在奶奶腿上,咯咯的笑個不停。看來王子是否認可並不重要。蘿倫顯然一個人玩得很開心。

止不住的笑聲感染了奶奶,奶奶也笑了起來,很高興見到小孫女這麼開心。

身為父母,我們與孩子一起訂定的協議,反映出我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這些協議形塑了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也協助孩子辨別事情的對與錯、好與壞。若我們能對孩子有切實的期待,保持堅定但有彈性的態度,並與孩子共同創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貢獻,讓孩子融入家庭生活中,我們就能讓孩子更了解要如何獲得我們的認可。在這種充滿支持與關懷的環境中,他將能成長成更好的人,並接受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物:他會知道自己是被愛的,知道有人重視他獨一無二的才能。有此認知,孩子將在最好的基礎下長大成人,懂得用健康的態度尊重自我價值。

關於認可與自尊自愛,父母可以做的10件事……

1.能形塑孩子未來性格的,都是他正在做的「小事」,我們必須加以鼓勵正是這些「小事」,簡單的一句話或一個手勢都是認可孩子的表示。

2.爸爸注意到孩子的和善舉動,等於是讓他知道,這種對他人和善、體貼的舉止很重要。透過這種方式,將把家庭價值觀教給孩子。

3.訂定家庭規定能使孩子覺得即將發生的事是可預測的,也較容易了解家人的期望是什麼,照著規定行事就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4.若能讓孩子參與訂定規定的流程,並彼此協商,孩子將比較有可能遵守,也會在沒做到這些規定時比較願意接受父母的不認可。

5.我們與孩子一起訂定的協議,協助孩子辨別事情的對與錯、好與壞。

6.當子詢問我們是否許可他做某件事時,我們可以用正向的口氣跟孩子說:「很高興你願意告訴我這件事。」認可這是一種體貼的行為。

7.不管我們是否認同孩子的每一個決定,只要孩子在長大後能不昧著良心且真誠的下決定,我們都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8.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也不能永遠強迫他做正確的選擇。我們要用清楚而有力、又不能過於古板的方式教導孩子道德方面的價值判斷。

9.協助孩子發展自尊,他才能在面臨外在壓力時,堅定的判別是非。

10.如果希望孩子遵守高道德標準,我們就得先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就算有時會造成不便,但我們還是會做到。

-----------------------------------

IMG_8057.JPG

《#教養的初心
#流傳60年的經典育兒小詩
#日本暢銷150萬冊的家庭教育聖經

桃樂絲.諾特、瑞秋.賀立斯◎著
吳淑玲◎譯,野人文化◎出版

※隨書贈【中英對照】經典格言全彩海報

博客來 https://bit.ly/2tIHalI
誠品 https://bit.ly/2KmbYDf
金石堂 https://bit.ly/2Ko0lsa
讀冊 https://bit.ly/2tIl96C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MX0Iff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0N4085德國媽媽[10萬冊暢銷慶功版]立體72dpi.jpg

文◎趙麗榮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記取教訓
 
很多父母喜歡幫孩子準備好一切,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甚至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父母包辦一切的後果就是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離開了父母,根本無法生存。一旦遇到什麼困難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因為他們缺乏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的經驗。這是很可悲的,也是危險的。
 
在欣欣上小學三年級的那年春天,弗蘭妮和欣欣相約要到附近的郊區去春遊,順便邀幾個同學一起去,既能確保安全,又不至於孤單。
 
從小欣欣出生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她的膽量,希望她能走出去闖闖。有這樣的機會,我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在出發前一天晚上,我就和欣欣討論要帶些什麼東西,並且親手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裝好,並且千叮嚀萬囑咐,要她注意哪些事項,然後靜靜等待出發時間到來。
 
第二天,弗蘭妮的同學陸續來到門口,弗蘭妮急匆匆地背起自己的背包,和小欣欣一起走了。他們走後,我突然發現弗蘭妮放在桌子上的食物袋和手電筒沒有帶,而這兩樣都是必備的。
 
我立刻跑出去,想要喊住弗蘭妮,卻被蓓兒太太給拉了回來。
 
「蓓兒太太,弗蘭妮東西沒有帶齊,為什麼不讓我告訴她?食物和手電筒都是必需品啊!」對於蓓兒太太的舉動,我覺得簡直不可理喻。
 
「王太太,不要緊張,隨她去吧,我想她會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真的沒辦法解決,餓兩天也不會有危險。」蓓兒太太不以為然地說。

既然她都這麼說了,我只好眼睜睜看著弗蘭妮騎上自行車,漸漸走遠,蓓兒太太則若無其事地向弗蘭妮揮手告別。
 
孩子丟三落四?德國媽媽教養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天哪,兩天沒有吃的東西,要怎麼度過啊?」晚上老公回到家,我就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告訴他。
 
「唉呀,妳擔心什麼啊,弗蘭妮沒有食物,欣欣袋子裡還有啊!難道他們不會分著吃啊?」老公也覺得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最可惡的是蓓兒太太知道弗蘭妮沒有帶食物,卻不提醒她,她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我一想到蓓兒太太的舉動,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生起氣來。
 
「蓓兒太太這麼做自然有她的道理,等到她們回來,妳就會明白蓓兒太太這麼做的原因了。」老公洗完澡,躺到床上準備睡覺。
 
「哼,我真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說完,我也氣呼呼地躺下了,可是卻一點睡意都沒有,腦子裡全是弗蘭妮餓得直哭的情景。
 
兩天的時間,對於我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好不容易盼到她們回來了,遠遠看去,欣欣走在最前面,弗蘭妮則垂著腦袋走在最後面,顯然是餓得不行了。下了自行車之後,弗蘭妮一句話也沒說就衝向冰箱,拿出所有能吃的食物一掃而光,蓓兒太太則站在一旁微笑地看著這一切。
 
「親愛的,這次春遊感覺怎麼樣?」在弗蘭妮吃完最後一塊麵包時,蓓兒太太開口問道。
 
「哦,媽媽,不好!」說著弗蘭妮又喝了一口牛奶。
 
「不好?那是什麼原因呢?是地方沒有挑選好嗎?」蓓兒太太故作不知情地問道。
 
「不是的,媽媽,我忘記帶食物袋和手電筒了。雖然朋友們都給了我食物,但是到最後,我實在不好意思再吃他們的東西,就說自己不餓。其實我都快餓壞了,媽媽!」弗蘭妮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眶中明顯有淚,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那麼妳現在吃飽了嗎?如果吃飽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好不好?」蓓兒太太拉了一把椅子,坐在弗蘭妮身邊。
 
在蓓兒太太的「諄諄教導」下,弗蘭妮終於瞭解事情的根本原因:在出發之前,沒有列出一張清單,以至於最後忘記了。
 
當然,弗蘭妮也得到了一個經驗:以後出門之前一定要先列出一張物品清單,這樣就不會丟三落四了。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10萬冊暢銷慶功版】
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趙麗榮◎著,野人文化◎出版

★年度最具指標性、最貼近百萬父母需求親子教養書
★誠品年度人文類TOP1、博客來年度親子教養類TOP4、金石堂年度非文學類TOP24、何嘉仁、紀伊國屋暢銷榜

博客來 https://bit.ly/2IkNiLj
誠品 https://bit.ly/2rKOJYZ
金石堂 https://bit.ly/2L4FF9B
讀冊 https://bit.ly/2Go0oS9
讀書共和國 https://bit.ly/2rL02Qc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852.JPG

文◎大J

「每次親子一起讀繪本根本無法讀完,讀到一半孩子就跑掉了。」
「我家孩子只愛讀特定一本繪本,家裡買那麼多繪本她都不愛看。」
「我每次給孩子讀繪本時,他都要自己搶過去,然後飛快地翻頁。」

一談到讀繪本這個話題,我總能收到很多媽媽的疑問。我的確很重視親子閱讀,也寫過不少親子閱讀的方法和書單推薦。以下是我想跟爸媽一起分享的想法,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思考。

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媽媽的答案都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但如果再追問一下,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並熱愛閱讀,最關鍵的基礎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答案是堅持和樂趣,但這兩點卻是很多父母在執行過程中容易忽視的。

所謂言傳身教,運用在親子閱讀方面,就是說父母首先要成為愛讀書的人。因此,這裡的「堅持」指的是父母自己的堅持,即使孩子一開始沒興趣,父母也應該堅持把親子閱讀融入每天的遊戲互動中,讓它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實際上,父母卻常常把主次搞顛倒了。很多父母本身並不喜歡閱讀,一看孩子也對閱讀沒興趣,於是就放棄了,到頭來卻埋怨孩子不喜歡讀繪本。其實,哪怕孩子每天只是摸一摸繪本,至少他會明白,原來還有一種「玩具」叫繪本。

在堅持的基礎上,再來談樂趣。說實話,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談不上是真正愛讀書的人,我們從小就被迫讀書,一直是被「教化」的對象。我們對於讀繪本的定義,也都來自以前的經歷,自然覺得讀繪本就一定要「讀」完書上的每個文字,一定要一頁一頁地讀,要坐著讀。

但最近我問自己:親子閱讀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這些所謂的「規矩」,等孩子上學後一定會懂得,我現在要做的,應該是讓他體會到閱讀是快樂的。

想明白這些之後,開頭很多媽媽提到的問題,是不是就不再是問題了呢?在這裡,我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親子閱讀,應該以孩子為導向,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三大權利,即讀不完的權利、跳著讀的權利、盯著一本書讀的權利。

〔權利1〕尊重孩子讀不完的權利

學齡前的孩子專注力很低,這是由於他們的發育特點,因此他們有權利讀不完一本書。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理解孩子這樣的行為,坦然接納而不是評判孩子。同時,父母也可以運用一些技巧,幫助孩子逐漸延長專注力的時間。

家長要創造一個適合孩子讀書的環境。這是我一再強調的,家裡有條件的,可以布置一個閱讀角落,這樣孩子本來就短的注意力就不至於被其他玩具奪走。同時,每次只拿出兩本繪本,讓孩子選擇其中一本,然後將另一本收起來。一些媽媽喜歡把很多繪本攤開放在孩子身邊,這會讓孩子分心。

D1歲前,每次看繪本看到一半就跑開了,我從來不會去「指責」她,相反,我會說:「小D不看了,好啊,那你自己玩一會兒,媽媽要把繪本讀完。」然後,我獨自津津有味、聲情並茂地把繪本讀完。一開始,小D每次都會獨自玩耍,試圖引起我的注意,但我都不會理她。幾次以後,她似乎覺得我正在做的事情更有趣,於是又主動過來找我讀繪本。當父母自己真正愛讀書時,這份快樂是會傳染給孩子的。

D1歲後,每次看繪本再看到一半跑開時,我對她會有一個額外的要求,就是讓她告訴我「我不想看了」。為什麼有這樣的要求呢?因為隨著她越來越大,我希望她對閱讀有一種儀式感,不能很隨意。我尊重她讀繪本只讀一半的權利,但我需要讓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始有終。

〔權利2〕反覆讀一本繪本沒關係

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時,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所以,我們常常發現,剛會堆積木的孩子,會接連好幾天不停地搭積木塔;學會推動小汽車的孩子,會樂此不疲地拿著小汽車「噗噗噗」地開。

繪本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當他們熟悉了某一本繪本後,就願意反覆地讀。這是他們練習的過程,他們在體驗閱讀的樂趣。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急著讓孩子讀其他的書,而是應該耐心地陪著孩子反覆讀當下這本書。小D在不同階段都有幾本繪本會讓我反覆讀上幾十遍。後來我發現,即使是一本繪本反覆讀,也可以透過提問等互動形式來增加難度。因此,家長可以動動腦,透過提問、表演、做手工等多種形式來演繹繪本,增加親子閱讀的趣味性。

〔權利3〕跳著讀也可以

有不少孩子拿到繪本後,總喜歡跳著讀,快速地翻頁,這是特別正常的。其實成人拿到一本新書後,也會先粗略地翻一遍,想先大概瞭解一下書的內容,為什麼孩子不可以這樣呢?這時,不妨順著孩子的節奏來。

D最初讀繪本時愛跳著讀,她喜歡找自己感興趣或熟悉的圖片。我並不阻止她,相反的,我會根據她感興趣的圖片進行延伸。比如她喜歡小狗,總喜歡翻到有狗的那一頁,我就從這一頁出發,跟她進行互動:「哦,這是條小狗,狗是怎麼叫的?汪汪汪!」「咦,狗旁邊是什麼啊?」從興趣點進行延伸,引導她關注這一頁上其他的東西。這時,如果她感興趣,我會順勢讀這一頁相關的內容;如果她又要翻下一頁,也沒關係。針對每一頁,家長都可以從孩子的一個興趣點擴展到另一個興趣點,然後再慢慢擴展,直到他能夠關注整頁的圖片。

以平常心對待親子閱讀這件事,不用有優越感,也不須焦慮

越來越多父母開始重視親子閱讀,甚至有的父母把親子閱讀當作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之間的競爭,導致很多媽媽特別焦慮。孩子愛讀繪本,和他們愛搭積木、愛玩汽車,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在玩耍中學習。如果孩子愛讀繪本,媽媽沒必要有優越感;而孩子不愛讀繪本的媽媽也不必過於焦慮。D現在狀態好的時候,可以非常專注地看繪本一個小時以上,但我和她的認知老師都清楚,這並不意味著什麼,更不能說明她今後學習成績就一定好。英語裡有個說法—「Whole ChildWhole Brain」,意思是說養育孩子要全面發展大腦的各種功能。讀繪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閱讀習慣的確需要從小培養,但父母應該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親子閱讀這件事。閱讀就像吃一日三餐,只有在饑餓年代,我們吃飽後才會到處說「我吃過飯了」。如果父母用豐富充盈的心態養育孩子,就應該意識到,閱讀只是孩子最普通的一項日常活動而已。所謂「親子閱讀」,「親子」比「閱讀」更重要。這是你和孩子之間一段高質量的時光,在這段時光裡,沒有電子產品和其他外界的干擾,只有書籍和陪伴,你們只需要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就好。

(野人)0NFL0174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_書封-立體72dpi.jpg

《#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大J◎著,#野人文化◎出版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包含兒科醫生、大運動復健師、精細動作復健師、餵養/語言復健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
紐約一整個專業醫療團隊的養育建議
 
博客來 https://goo.gl/HB9CGN
誠品 https://goo.gl/Lu3PtX
金石堂 https://goo.gl/STch94
讀冊 https://goo.gl/NgXtu5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hNAf6B

【延伸共讀】

(野人)0NFL0175 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_書封-立體-72dpi.jpg  (野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立體書封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6853.JPG

文◎大J
 
談到語言啟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讀繪本?聽兒歌?這篇文章想談談比這些都更加關鍵的事情。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對我產生深刻影響的計劃。在二十世紀九○年代中期,美國做了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聽三千萬字,而這三千萬字的差距後來也體現在他們的語言發展和學習表現上。這個發現對於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美國成立了一個計劃—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萬字行動,就是為了幫助所有家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夠掌握基本的方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語言啟蒙。
 
這個行動計劃對我的觸動很大。因為調查樣本顯示,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其實也會給孩子讀繪本,也會讓孩子看影音、聽兒歌,但為何還會有那麼大的差距呢?深入瞭解這個計劃後才發現,這個差距來自家長是否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
 
「三千萬字計畫」
關於語言啟蒙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長都瞭解,但很多家庭沒有意識到周圍有很多外界的干擾,打斷了我們和孩子進行真正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沒有意識到如何做才能最大化地掌握語言啟蒙的機會。「三千萬字計畫」提出了語言啟蒙的「3個T」 —Tune In(頻道一致)、Talk More(多說一點)、Take Turns(輪流對話)。 下面來分享我是如何對小D實施這「3個T」的。
 
〔關鍵1〕頻道一致(Tune In):談論孩子正在玩的東西、正在進行的活動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時,很多情況下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通常是父母想起要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就和孩子嘮叨,全然不顧這時孩子是否有興趣。如果孩子沒在聽,也許父母還會抱怨:「怎麼不好好聽我說呢?」
 
事實上,「聽」和「聽到」是有天壤之別的。頻道一致是讓孩子有效接收我們所說的話,這是最關鍵的前提。只有當孩子對我們說的話感興趣時,他的接收器才會打開,他的耳朵才能真正「聽到」,這時的語言啟蒙才有效果。因此,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頻道」,以便跟孩子相匹配。 
 
我曾經分享過一個很有用的語言啟蒙小方法,叫「關鍵詞轟炸法」,就是指在跟孩子玩耍時,用簡單的句子表達寶寶正在進行的活動,每個句子都重複同一個關鍵詞。比如,小D正在玩卡車,我就會說:

是的,這是一輛卡車!

你正在推一輛卡車。

這輛卡車是黃色的。

過幾天,我帶小D出門時,看到路上開過的卡車,她就會說「卡車」。由此可見,談論孩子正在玩的東西、正在進行的活動,不僅會讓孩子更感興趣、更容易接受,同時也能幫助他們把詞語和日常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
 
〔關鍵2〕多說一點(Talk More):每時每刻都可以進行語言啟蒙

曾經有一次,我帶小D在外面吃午飯,結帳時鄰桌的一位老婦人問我:「你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嗎?」我對她這樣問感到很好奇,就詢問她這麼問的原因。她告訴我,她自己從事了一輩子兒童教育工作,剛剛看到我在吃飯過程中和小D的互動,覺得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 
 
那麼,在吃飯過程中我做了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整個過程我都用描述性的語言非常具體地和小D講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

我們今天吃蘑菇意大利麵,麵條是蝴蝶結形狀的。

湯很燙,我們吹一下,呼呼呼—哇,麵條真好吃,我愛吃麵條。

吃飽了,我們用紙巾把嘴巴擦一下。
 
那位老婦人說:「你所做的一切都特別自然,仿佛已經習慣這麼做很久了。」事實上,這是最簡單卻最有效的語言啟蒙方法,但很多新手父母往往沒有這種意識。很多家長都覺得,語言啟蒙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給孩子讀繪本,從而忽略了每時每刻都可以進行語言啟蒙,日積月累差距就會體現出來。
 
〔關鍵3〕輪流對話(Take Turns):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回應你

隨著小D慢慢長大(從她10個月大開始),我就有意識地鼓勵她和我交流。我每次說話後,都會留給她一些時間讓她做回應。需要注意的是,剛開始家長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我之前犯過一個錯誤,就是沒有給小D足夠的時間來回應。我一看她沒反應,就重複一遍,然後又重複一遍。後來才發現,對於孩子來說,即便是我們重複之前說過的話,他們也需要用額外的時間來處理,結果導致他們回應得更加慢,甚至會疑惑。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對孩子說幾句話之後,要耐心等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給予回應。這種回應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或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但至少說明他明白了交流是雙向的。

隨著小D掌握的語言越來越豐富,我們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比如,現在小D起床後穿衣服時,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大J:「你今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紅色還是藍色?」

小D:「紅色!」
大J:「 還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啊?」
小D:「鞋子、太陽!」
大J:「還有呢?」
小D:「草莓!」
這時,我的提問就不再局限於「是不是」這樣的問題,而是會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在進行語言啟蒙的同時,也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開放性思維。
 
大J特別提醒

我從來不相信人生有起跑線這個說法,但我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關鍵的老師。因此,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小D打造一個足夠好的成長環境。而「三千萬字計劃」就是其中之一,你願意加入嗎?

----摘自《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包含兒科醫生、大運動復健師、精細動作復健師、餵養/語言復健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
紐約一整個專業醫療團隊的養育建議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大J◎著,野人文化◎出版
 
博客來 https://goo.gl/HB9CGN
誠品 https://goo.gl/Lu3PtX
金石堂 https://goo.gl/STch94
讀冊 https://goo.gl/NgXtu5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hNAf6B

【延伸閱讀】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https://goo.gl/55DUUp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大J(《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作者) 

談到語言啟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讀繪本?聽兒歌?這篇文章想談談比這些都更加關鍵的事情。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對我產生深刻影響的計劃。在二十世紀九○年代中期,美國做了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聽三千萬字,而這三千萬字的差距後來也體現在他們的語言發展和學習表現上。這個發現對於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美國成立了一個計劃—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萬字行動),就是為了幫助所有家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夠掌握基本的方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語言啟蒙。
 
這個行動計劃對我的觸動很大。因為調查樣本顯示,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其實也會給孩子讀繪本,也會讓孩子看影音、聽兒歌,但為何還會有那麼大的差距呢?深入瞭解這個計劃後才發現,這個差距來自家長是否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
 
「三千萬字計畫」
關於語言啟蒙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長都瞭解,但很多家庭沒有意識到周圍有很多外界的干擾,打斷了我們和孩子進行真正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沒有意識到如何做才能最大化地掌握語言啟蒙的機會。「三千萬字計畫」提出了語言啟蒙的「3個T」 —Tune In(頻道一致)、Talk More(多說一點)、Take Turns(輪流對話)。 下面來分享我是如何對小D實施這「3個T」的。
 
〔關鍵1〕頻道一致(Tune In):談論孩子正在玩的東西、正在進行的活動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時,很多情況下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通常是父母想起要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就和孩子嘮叨,全然不顧這時孩子是否有興趣。如果孩子沒在聽,也許父母還會抱怨:「怎麼不好好聽我說呢?」
 
事實上,「聽」和「聽到」是有天壤之別的。頻道一致是讓孩子有效接收我們所說的話,這是最關鍵的前提。只有當孩子對我們說的話感興趣時,他的接收器才會打開,他的耳朵才能真正「聽到」,這時的語言啟蒙才有效果。因此,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頻道」,以便跟孩子相匹配。 
 
我曾經分享過一個很有用的語言啟蒙小方法,叫「關鍵詞轟炸法」,就是指在跟孩子玩耍時,用簡單的句子表達寶寶正在進行的活動,每個句子都重複同一個關鍵詞。比如,小D正在玩卡車,我就會說:

是的,這是一輛卡車!

你正在推一輛卡車。

這輛卡車是黃色的。

過幾天,我帶小D出門時,看到路上開過的卡車,她就會說「卡車」。由此可見,談論孩子正在玩的東西、正在進行的活動,不僅會讓孩子更感興趣、更容易接受,同時也能幫助他們把詞語和日常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
 
〔關鍵2〕多說一點(Talk More):每時每刻都可以進行語言啟蒙

曾經有一次,我帶小D在外面吃午飯,結帳時鄰桌的一位老婦人問我:「你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嗎?」我對她這樣問感到很好奇,就詢問她這麼問的原因。她告訴我,她自己從事了一輩子兒童教育工作,剛剛看到我在吃飯過程中和小D的互動,覺得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 
 
那麼,在吃飯過程中我做了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整個過程我都用描述性的語言非常具體地和小D講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

我們今天吃蘑菇意大利麵,麵條是蝴蝶結形狀的。

湯很燙,我們吹一下,呼呼呼—哇,麵條真好吃,我愛吃麵條。

吃飽了,我們用紙巾把嘴巴擦一下。
 
那位老婦人說:「你所做的一切都特別自然,仿佛已經習慣這麼做很久了。」事實上,這是最簡單卻最有效的語言啟蒙方法,但很多新手父母往往沒有這種意識。很多家長都覺得,語言啟蒙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給孩子讀繪本,從而忽略了每時每刻都可以進行語言啟蒙,日積月累差距就會體現出來。
 
〔關鍵3〕輪流對話(Take Turns):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回應你

隨著小D慢慢長大(從她10個月大開始),我就有意識地鼓勵她和我交流。我每次說話後,都會留給她一些時間讓她做回應。需要注意的是,剛開始家長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我之前犯過一個錯誤,就是沒有給小D足夠的時間來回應。我一看她沒反應,就重複一遍,然後又重複一遍。後來才發現,對於孩子來說,即便是我們重複之前說過的話,他們也需要用額外的時間來處理,結果導致他們回應得更加慢,甚至會疑惑。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對孩子說幾句話之後,要耐心等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給予回應。這種回應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或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但至少說明他明白了交流是雙向的。

隨著小D掌握的語言越來越豐富,我們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比如,現在小D起床後穿衣服時,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大J:「你今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紅色還是藍色?」

小D:「紅色!」
大J:「 還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啊?」
小D:「鞋子、太陽!」
大J:「還有呢?」
小D:「草莓!」
這時,我的提問就不再局限於「是不是」這樣的問題,而是會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在進行語言啟蒙的同時,也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開放性思維。
 

大J特別提醒

我從來不相信人生有起跑線這個說法,但我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關鍵的老師。因此,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小D打造一個足夠好的成長環境。而「三千萬字計劃」就是其中之一,你願意加入嗎?

----摘自《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包含兒科醫生、大運動復健師、精細動作復健師、餵養/語言復健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
紐約一整個專業醫療團隊的養育建議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大J◎著,#野人文化◎出版
12/6新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HB9CGN
#誠品 https://goo.gl/Lu3PtX
#金石堂 https://goo.gl/STch94
#讀冊 https://goo.gl/NgXtu5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hNAf6B

【延伸閱讀】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https://goo.gl/55DUUp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790x250.jpg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我所看到寫的最好的一本有關幼教的書。作者把幼教的目的、精神和實施的方法透過一則則的教學實例,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怎樣教才能教出有品德、守紀律、不亂發脾氣的孩子。
遊戲是孩子的天職,我們在實驗上看到遊戲和閱讀是使大腦神經連接綿密最好的兩個方法
 
遊戲時,它是想像力的發揮,例如書中「無玩具日」,小朋友用一個破紙箱玩的不亦樂乎。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當神經連接得很密,電流在通過時,容易觸發旁邊本來不相干的神經迴路,出現我們所謂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現象,而它就是創造力。
 
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合群精神和領袖能力
 
遊戲時是學習人際關係的好機會,孩子透過遊戲,學習進退應對與別人相處。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小時候沒有與別人一起遊戲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宅男,只能和電腦玩。因為只有電腦可以任你打罵詛咒,一開機,它又理你了。
 
二十一世紀是個講究團隊精神的世紀。在職場中,人常常不能選他的同事,而團體中,一定有欺善怕惡、只說不練的人,與這些人相處需要智慧與經驗。書中有兩個很好的例子告訴孩子一開始被霸凌時,就得反擊回去,讓對方知道自己是不好欺負的。父母總是比孩子年長,不可能跟在孩子後面保護他一輩子,孩子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才是正道。
 
孩子要能體會別人的感覺,才會產生同理心,使霸凌的行為消失,如書中霸占滑梯不讓別人滑和不讓別人進小木屋去玩的事件,都是讓我們反思的例子。同理心要教、要培養,因為從演化上來看,人性是自私的。大自然的生存競爭是很殘酷的,自己多吃一口就可以多活一天,所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人又必須群居靠眾力,才能生存,離群索居的動物會是別人的晚餐。所以又必須要有利他的精神,如野柳林添禎捨己救人的義行。這自私和利他的平衡要靠教育。每個文化都讚揚兄友弟恭,但它只能發自內心,不能強迫。一旦強迫,就變成偏心。因此「孔融讓梨」是例外,不是常態,因為是例外,才會上歷史課本,讓後人模仿學習。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德國人對時間的尊重。九點進學校,若是遲到了,九點半還有一次機會,但是九點三十一分門便關起來了,不接受學生了。在書中,有對父母因為這個嚴格規定老師不肯通融,很不爽,講了一句「因為你沒有孩子,所以你不了解」,當場質疑老師的專業。園長知道後,立刻處理,要父母道歉,用行動支持老師。
 
這個例子讓我看了心有戚戚焉,臺灣現在因為校長遴選,家長有投票權,而且很多家長會找民意代表撐腰,所以校長不敢得罪家長。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只好忍氣吞聲,這是目前老師爆退休潮的一個原因。其實孩子只聽他尊敬人的話,如果家長不尊敬老師,老師講的話孩子不會聽,教育就失去了功效。
 
目前臺灣守時的情況已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很多次,我去演講時,主辦單位還是會要求我延十分鐘開始,因為還有人未到。我都不願意,因為這樣做就是懲罰準時的人,這樣做,下一次,原本準時的人也就不準時了。
 
看到德國的幼兒園能這樣堅持原則,就了解德國會強盛的原因。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是他的領土有多廣、人民有多少,而是在他人民的素質有多高,國民的素養就是決定一個國家強盛最重要的因素。
 
品德的學習是模仿,是從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守時的好習慣一定可以做到,只要我們有決心。臺灣現在騎機車都戴安全帽了,但是當時有多少人認為在悶熱的臺灣夏天,要求騎士戴安全帽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女士剛做好的頭髮會被安全帽壓壞。但只要政府下決心執行,全力取締後,現在已經成為風氣,騎士在跨上機車之前,都會自動把安全帽扣緊,所以事在人為,有決心就辦得到。
 
這本書令我拿起來便放不下來,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兼勵志的書,我全力推薦它。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一位台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
莊琳君/著,野人文化/出版
  
【震撼推薦】
王珮玲(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王麗芳(《孩子只是卡住了》作者)
江 束(財團法人新北市兒童教保協會第十屆理事長)
江蘭芬(前「道生教育機構」幼教處處長、現任「遊戲英語工作坊」顧問)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秦夢群(政大教育系特聘教授)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作家/兒文工作者)
羅寶鴻(20年經驗、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認證翻譯講師)
 
博客來 https://goo.gl/55DUUp
金石堂 https://goo.gl/c9yFzP
誠品 https://goo.gl/YoVp0m
讀冊 https://goo.gl/Pa6utW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文●沙拉‧伊麥斯(Sara Imas)

中國古話說得很有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孩子習慣了奢華,習慣了要什麼有什麼,有一天碰到物質條件不能滿足孩子的情况,孩子將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落差。我們當然不是說不能給孩子吃好、用好的,只是就算現在的條件很好,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培養孩子能屈能伸的性格,這樣的孩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環境,都能好好地生活下去。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以色列的父母做得特別好。在以色列,無論是富人家庭還是窮人家庭,不管條件如何,
都會刻意「創造」一些艱苦的環境,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苦難,磨鍊孩子的意志,去除孩子的嬌氣。我們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為「模擬家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讓孩子體驗吃苦
 
迦太基一家著名的博物館裡,有一幅畫上是一個人正在和魔鬼下棋,而且危在旦夕,魔鬼正在「將軍」。這一盤棋正是人類命運的象徵,苦難就是那個正在將軍的魔鬼。那麼,人類還有希望贏嗎?猶太人從小受「磨難教育」,認為磨難可以轉化為生命的財富。人類正是在同魔鬼的戰鬥中鍛鍊了自己。
 
縱觀猶太歷史,可以說猶太民族是一個「飽經苦難」「多災多難」的民族,猶太人經歷過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經歷過四處流浪、東躲西藏的歲月,但是,猶太人雖飽受苦難卻沒有絕望沒有灰心,在苦難中尋找生機,頑強地生存下來,在艱苦的環境中也不放棄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苦難中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性格。經歷過這些苦難之後,猶太人已經不怕任何苦難了。為了生存,他們吃盡了苦頭想盡了辦法,因此,只要有一點機會,他們就能敏銳地抓住,然後像火山爆發一樣,做出讓世人羡慕的成就。
 
剛到以色列的時候,我們的家境不是很好,但我並沒有沮喪,帶著三個孩子樂觀地面對生活,利用一切條件改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培養了孩子們能屈能伸、能對抗各種壓力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挫折甚至失敗。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那段艱苦的歲月,如果沒有走過那段艱苦歲月,現在我的三個孩子也許沒有這麼成功。
 
我相信,用微笑面對苦難,最後,苦難也將用微笑回報你!
 
摘自《嚴家風、慢教養,猶太媽媽這樣立家規》
 
★暢銷書《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作者沙拉‧伊麥斯最新作品!
嚴家風、慢教養,猶太媽媽這樣立家規
最適合華人家庭的「猶太式家庭教育實踐版」

博客來 https://goo.gl/kp4Heb
金石堂 https://goo.gl/sIs2mJ
誠品 https://goo.gl/4b1OI9
讀冊 https://goo.gl/l110RU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Vm7GaT

(野人)嚴家風、慢教養,猶太媽媽這樣立家規-立體書封-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

文●李利( 美國PAT資格認證國際育嬰導師,中國親子教育活動創始人之一 )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失敗,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最後導致本該做好的事情無法完成。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有責任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幫助他重拾自信。對待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

老卡爾‧威特(Carl Wete,1767-1845)說:

我們時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渴望超越他人,卻又畏畏縮縮,不敢自己做決定。他們的不自信源於對失敗的恐懼。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坎坷,因此,學會面對失敗是每個人的職責,能否面對失敗、怎樣面對失敗,將決定孩子將來能否得到幸福。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失敗,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最後導致本該做好的事情無法完成。更讓人感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產生恐懼心理時,不但不給予鼓勵反而責怪說他們「太蠢」或「太笨」。

結果,導致孩子提不起勇氣面對失敗,加大了心理壓力。這種錯誤的做法,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有責任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幫助他重拾自信。對待孩子的失敗,最好的態度是寬容。也就是說,父母要在一定條件下允許孩子失敗。這點我在對卡爾的教育中有深刻體會。

我希望卡爾從小擁有健康的體魄,因此平時我在鼓勵他多加鍛鍊外,還經常為他組織一些充滿趣味的體育活動。一次,我特意組織了一場射箭比賽,讓卡爾和他的小玩伴們能好好玩耍。有幾個孩子表現得特別突出,射得特別準,就連我這個大人都為他們的天賦感到吃驚。可是,一向聰明的卡爾卻表現得很差勁,不是對不準靶心就是掌握不好力度。看見小玩伴們一次次地命中目標,卡爾灰心了。在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繼續比賽時,我悄悄地把卡爾叫到了一旁。

「卡爾,怎麼啦? 你為自己的落後而難過了吧?」我關切地問道。「我肯定是太笨啦。」卡爾回答。

「你怎麼可以這樣想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你只是暫時落後,多練習幾次就好了。」我安慰道。

「可是,我已經嘗試許多次了,每一次都是失敗。我想我再也不可能超過他們了。」卡爾心灰意冷地說,「我都有點害怕了。」

「害怕? 你害怕什麼? 害怕失敗嗎?」我問道。「我越射不準就越害怕,結果更射不準。」卡爾說道。

「射不準並不代表你不行,而是壓力在作祟。因為你在其他方面都是最優秀的。在射箭這件事上,你也不甘人後,這樣才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你射不準。」我說道。

「咦,爸爸,我的想法您怎麼知道的呢?我確實是因為害怕被比下去才射得不好的。」卡爾說道。「既然你知道原因了,那就放開點。不過是個遊戲,勝敗都是無關緊要的。」聽我這樣說,卡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重新回到賽場上。這一次,卡爾射得非常好,連續三箭都射中靶心。

忽然之間,卡爾由門外漢搖身一變成了優秀的小射手,原因何在? 我想正是我的那句「勝敗都是無關緊要的」發揮了關鍵作用。

由此可見,在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允許他們失敗才是關鍵。我的兒子卡爾在出生時,連吮乳都成問題,到後來他學習說話、走路,中間又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失敗,但最後他還是成功了,這充分印證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我認為,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畏懼失敗的心理。如果不解除害怕失敗的困擾,時間一久,孩子就會對事物形成緘默、冷淡的態度,不願參加任何活動,這將嚴重影響他的健康成長。這種情況還將導致孩子變得憂鬱、自閉、孤僻。

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又如何擁有活潑的性格和幸福的人生呢? 只要兒子不做違背固有原則和損人損己的事情,我都會全力支援他去做、去嘗試。我認為,只有讓他擁有不畏失敗的勇氣,再加上大人正確的引導,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166圖.jpg

 

當代專家解讀
三個原因,讓孩子害怕「失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整個過程,一個人不知要面臨多少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不能再站起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做的,不是幫助孩子避免失敗,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失敗,教孩子在失敗中站起來的辦法。這就需要家長先弄清楚孩子「失敗」的緣由。

〔原因1〕錯誤的「失敗」觀念
在孩子的教育裡,小事往往是大事。當孩子學習走路跌倒哭泣時,家長驚慌失措地將孩子抱起來,雖然立即給了孩子心靈的安慰,可家長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卻為孩子種下了錯誤的意識—「失敗」並不尋常,它是令人恐懼的、糟糕的、不可接受的、難以克服的。

當孩子走不穩撞了傢俱跌倒時,家長又匆忙抱起孩子,還對傢俱作勢拍打幾下,這不僅強化了「失敗」在孩子心中的糟糕意識,還讓孩子認為:解決「失敗」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報復。

〔原因2〕自尊和自信心過強
表現優秀,經常接受讚美或在遊戲、競技中經常扮演勝利者的角色……這類經歷,會讓孩子變得自尊、自信,但同時也可能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失敗只屬於弱者,優秀的人和強者不會失敗。過多的讚美和勝利,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完美、很優秀,失敗在自己這裡是不被允許的。殊不知,不允許失敗,反而讓人背上更大的心理壓力;壓力越大就越難在重要時刻表現出色,也就越容易失敗;越失敗,就越懷疑自己,表現也越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多次失敗後,孩子的自信心也就徹底瓦解了。

〔原因3〕期望過高
家長對孩子的積極期待,或者孩子對自己的積極期待,都能激勵孩子發揮主動性,爭取成功。過高的期望,卻會讓孩子產生害怕的情緒:一是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對等的回報;二是害怕失敗後家長或自己的失望情緒,害怕來自外界的不友好評價。害怕,會約束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令其喪失自信,與失敗的距離越來越近。

卡爾威特這樣做24 
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引導方法
—讓孩子知道失敗是正常的、短暫的、可以克服的

在失敗時,身體裡的血液會帶著壓力的荷爾蒙四處遊走,讓孩子變得「自卑」、「自閉」或「惱怒」……當這些壓抑的情緒長期持續以後,「自卑」很可能發展為「自閉」,「自閉」很可能發展為「自殘」,而「惱怒」則可能發展為一系列攻擊性行為。面對失敗,在失敗時盡量控制不良情緒,縮短其存在時間,防止其轉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內容。這將為孩子帶來非常重要的突破—當孩子成功地學會應對失敗時,其主動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克服「失敗」,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給孩子樹立「失敗是正常」的觀念
對幼小的寶寶,在「跌倒」等小事中,家長可透過表現希望孩子「站起來」的期待,取代「焦急」的情緒和「抱」等行為,樹立「失敗」是正常的觀念,讓孩子從小不害怕失敗。等孩子稍大,可以講解名人故事,讓其向榜樣學習—人人都會經歷失敗,從而緩解孩子對「失敗」的恐懼情緒。這就相當於幫孩子打「失敗預防針」,讓他從小對「失敗」有所準備。

.讓孩子意識到「失敗是短暫的」
失敗的痛苦在孩子身上被放大的原因是:孩子在有限的經歷裡,以為「失敗是永恆的」。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失敗是短暫的」。

.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可以克服的」
孩子遭遇失敗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教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可以克服的」。

摘自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哈佛天才教育經典,
19世紀德國原著精選&21世紀專家導讀,
最適合華人父母的潛能開發實踐書
 

博客來 https://goo.gl/A7KRc2
金石堂 https://goo.gl/wIQauU
誠品 https://goo.gl/2j9tVl
讀冊 https://goo.gl/qW9wVv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dWRBSc

(野人)0NFL0158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正書封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人)0NFL0159小熊媽給中小學生的經典%26;悅讀書單101+72dpi.jpg

文●小熊媽(張美蘭)

這本書其實在心中已經醞釀很久,但是有很多理由沒寫。如今寫了,也該說說理由。

當年我隨外子到美國研究時,長子小熊在美國讀小學。學校有個活動讓我記憶十分深刻,就是「閱讀星球」的計畫。

這是一個推廣閱讀的計畫,學校在圖書館外牆貼上太陽系九大行星(現在只有八大),讓孩子每人一個代表貼紙,有太空人或是火箭造型,從太陽開始出發,每個星球都有一定點數,只要讀書、參加電腦測驗,就可以累積點數,點數越多,個人貼紙就能飛的越遠!

讓我最驚豔的,除了計畫的創意、執行的工具有效率外,還有美國小學的各年段書單,十分完整:在當地每一間公立圖書館,都可以找到每一個國小的專屬閱讀書單!書單分為:Kindergarten該念的書、一年級該念的書、二年級該念的書……而且,除了書名、作者及出版社,還會列出每本書的單字量,實在是太專業了!

當我在圖書館幫孩子借書時,就曾感嘆:台灣,怎麼沒有類似的書單呢?

我們有「好書大家讀」這很不錯的書籍推廣活動,但是它都是以年來計算、每一年又有好多本!老實說,其中不乏學者喜愛、可能教忠教孝、有口碑無票房的作品……其實,根據我的觀察,孩子們並不會主動去讀這些書,這點,實在覺得十分可惜。

我一直認為:閱讀,該是件快樂的事。在書中得到樂趣,必定是每個小讀者愛書的起點。

我家的孩子,每個年段都有媽媽給的指定書單。這些書單出現背後的理由是:我在誠品書店企劃許多書展的經歷、美國中文學校的教學累積、以及在台灣小學圖書館志工將近十年的實地觀察。

讓孩子愛上閱讀(不論是中、英文),其實是需要許多規劃與步驟的,而根據孩子的能力尋找書單,也是許多家長的困擾與需求。

2015年,我在親子天下出版《小熊媽的經典英語繪本101+》一書後,獲得許多家長的回響,他們異口同聲地來信問道:

「老師,可以也推薦一下孩子該念的中文書嗎?」

說實在的,一開始真不好答應,因為我又不是文化部長、也不是什麼演藝名人,推薦書單雖做得到,但是也怕這樣做,無疑是野人獻曝。

可是,當我去全省巡迴演講、或去學校閱讀推廣的親子講座越多,越發現:家長的確很需要一些中文的參考書單建議!──因為書海遼闊,光是童書,就有國外的、國內的、橋樑的、成長的……到底孩子優先該讀哪些書?孩子們口碑好的童書又有哪些?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所以,根據英語繪本101+一書的想法,在此我想推薦101本(套)適合孩子在國小、國中階段唸的書。這些選書的參考基準是來自:「好書大家讀」、誠品與博客來的銷售排行榜、小熊小學的圖書館借閱狀況,以及我個人推廣閱讀的多年心得。

野人獻曝,是沒錯,但是希望給家長一些隨手可得的參考;此外,我也希望此書有拋磚引玉的功能,讓市面上更多童書推薦書出現,造福更多家長!

本書的分類,與以下有關:關於孩子的識字能力,Chall*(1996)將閱讀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

學習閱讀  Learning to read
1.前閱讀期(零到六歲);
2.識字期(一、二年級);
3.流暢期(二、三年級);

從閱讀中學習Reading to learn
4.透過閱讀學習新知期(四到八年級);
5.多元觀點期(八到十二年級);
6.建構和重建期(十二年級以上)。

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任務。六個階段中以前三期為「學習閱讀」(learning to read),後三期為「從閱讀中學習」(reading to learn)。

所以,請讓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前,建立基本的識字量與流暢性,才能在之後的閱讀中,能解譯字詞、理解段落,避免讀了書卻不知所云,無法領受閱讀的成就與愉悅。

本書就是將書籍分為三階段,適合識字期(一、二年級)、流暢期(二、三年級)、透過閱讀學習新知期(四到八年級),甚至可以延伸到多元觀點期(八到十二年級)。

閱讀,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但是也有雅俗共賞的書單,尤其是孩子們,他們口耳相傳閱讀好書的能力,並不比大人差。

這份書單的目的,並不是希望培養未來的哈佛學者,而是希望有更多的小小愛書人出現,讓他們去愛書、去超越平板、手機、電腦等誘惑,開心暢遊書海的美好與神奇!

小熊媽張美蘭
2016年10月10日

*出處: 
1.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小熊媽(張美蘭)最新力作
《小熊媽給中小學生的經典&悅讀書單101+》
分年級、挑好書,愛上閱讀品格好,培養孩子美感品味x邏輯思考x寫作表達力
隨書贈「快樂閱讀小護照」

博客來 https://goo.gl/WiBXJB
金石堂 https://goo.gl/XxGb2x
誠品 https://goo.gl/koP28d
讀冊 https://goo.gl/zJwvuf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0w0k3I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體諒

文●黃嘉千

夏天第一年上學,實在太小,回來之後問她今天在幼稚園學到什麼,她什麼都講不出。到了第二年,她就可以講清楚了。放學的時候,一上車我就會問她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最開心的是什麼,她會繪聲繪色地說給我聽。有時候她急著想看電視,就會說「我忘了」,這時我會說:「不行,今天妳要先跟我聊天,我們說好的,上車第一件事就是聊妳在學校做了什麼。」

剛開始她會懶得聊,在學校待了一天已經很累了,所以不想複述一遍學校發生的事情。我會說:「可是媽咪想知道,可以跟我說嗎?不然媽咪都不知道妳在學校做了什麼,還得打電話問老師。」她一聽要問老師,就開始跟我說,今天在學校裡玩了什麼遊戲、唱了什麼歌、跳了什麼舞。接下來我會問:「妳感到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她說,就是跟誰誰一起玩扮家家酒,然後誰是爸爸、誰是媽媽什麼的。

有時候她也會講,誰誰誰不喜歡她。

我就問:「然後呢?」

「我好難過,他為什麼不喜歡我,為什麼不跟我玩?」

「沒關係,搞不好是他今天心情不好,他昨天不是跟妳玩了嗎?」

「他今天突然就說他不喜歡我。」

「他可能心情不好,那妳要去安慰他,說你心情是不是不好,為什麼會這樣。」

我通常不會教她說:「那妳就不要理他。」我不會講這些,因為我覺得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自我,不懂得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我會跟她說:「對方肯定是心情不好,有時候妳不是也一樣?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是也說過不理我,對不對?所以妳要這麼想,他可能在家做了不好的事情,被媽媽罵了;或者他遇到了什麼很煩心的事情,再或者是妳做錯了什麼事情讓他不開心。這些妳都要問人家啊!」

我會一直這樣不斷地引導她,所以夏天現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會跟對方說:「如果是因為我你才不開心,那我跟你說對不起,你可以原諒我嗎?」我覺得這樣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

其實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單純無邪的,我們教他什麼他們就以為是什麼。有時候,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既然你不喜歡我,不跟我玩,那我也不喜歡你,不理你了。這個回答是從哪來的?經常是模仿來的,或許是模仿父母,或模仿電視中的人物。

有一次,夏天說了一句很不好的話,具體內容我不太記得了。我就看著她說:「夏天,這句話怎麼來的?妳跟誰學的?這不是媽咪教妳的。」然後她默默地說:「沒有,我看電視學的。」

我說:「OK,是哪一部片子?以後不准再看了。媽媽讓妳看電視是希望妳能學習好的事情,不是讓妳學不好的事,以後那部片子不准看了,妳可以看其他的。」孩子很多話說出口的時候,其實是無意識的,但經過這番談話之後,她就知道這句話是不能講的,下次就會引以為戒了。

因為愛,陪妳做公主
西方X東方 教養優點大融合!
寵愛不寵壞,中西父母聰明教出自信、優雅、貼心的好女兒
現在買就送親吻鈴一個(4色隨機出貨)
  

博客來 https://goo.gl/BCGmXp
金石堂 https://goo.gl/WZVmPE
誠品 https://goo.gl/p6qRDh
讀冊 https://goo.gl/tpchvL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5acbbG

因為愛,陪妳做公主-書稿(輸出版).bmp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嘉千

《最美的禮物》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兒童繪本,作者是臺灣兒童文學作家郝廣才,這本書是借奧黛麗‧赫本之口,告訴孩子們「心靈美麗」的祕密不在於服飾、珠寶或是髮型,而在於我們能否關懷別人,自信面對世界。唯有發自內心的純真和善良,才能不斷使心靈受惠。

赫本應該說是最有資格來談這個主題的女性,因為她不只外表美麗,她的內心也極具魅力,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毫不猶豫就買下來,這正是我要講給夏天聽的故事,正是她最需要瞭解的東西。她一直想做個公主,但不是穿上公主裙就是公主,還要有一顆善良、溫柔、美麗的心。

這本書裡面的插圖也很美。我選書通常會先看內容,我不會看這本書是誰寫的,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寫的內容是什麼,我可不可以有所收穫。我在選擇的過程當中,在教她的時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她學會愛。她想要解決任何一件事情就只能用愛,懂得愛、學會愛,才有能力去原諒;因為愛,才不會去批評別人,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孩子的教育中,愛的教育應該是自始至終都要貫穿的。

我最在意的是對她的價值觀的培養,一件東西的好壞是由我們的觀念來決定,不是看到別人穿什麼好看,我們也一定要有。我自己就不常買名牌,因為我覺得有很多不是名牌的東西也很棒。除此之外,我覺得一個女孩要心地善良,更要有同情心。

我們還希望她懂得尊重別人的審美觀,可能這樣穿,妳覺得醜,但穿的那個人認為是好看的。不要隨便批評別人,這樣說不定還可以發現另外一種美。也不要在背後議論別人,雖然八卦不可避免,但是不要說「誰誰誰好醜喔」,我會問她:「如果別人這樣說妳,妳難不難過?肯定會難過的對不對?所以不要做這種背後批評別人的事。妳可以給她一點小建議,那樣穿會不會好更好看?」

 

公主守則小叮嚀
不是穿上公主裙就是公主,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美麗善良的心;
學會同理心,並懂得尊重他人與你的不同。

因為愛,陪妳做公主
西方X東方 教養優點大融合!
寵愛不寵壞,中西父母聰明教出自信、優雅、貼心的好女兒
現在買就送親吻鈴一個(4色隨機出貨)
 
博客來 https://goo.gl/BCGmXp
金石堂 https://goo.gl/WZVmPE
誠品 https://goo.gl/p6qRDh
讀冊 https://goo.gl/tpchvL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5acbbG

夏天三人照片02.bmp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卡爾威特(19世紀最偉大教育家)

卡爾出生時,我已經52歲了。老年得子,這份喜悅難以用言語形容。然而命運總是喜歡跟人開玩笑,卡爾被檢查出有一些先天的不足,他可能會不太聰明,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和妻子的心情複雜極了。

在卡爾之前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子,我們對卡爾寄予厚望,這個消息真是無異於晴天霹靂,將我們置於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如何教育卡爾這件事上,我們都感到壓力很大。但很快的,我們便從陰鬱中走了出來,因為我們都明白,埋怨老天不公於事無補,重要的是珍惜現在、創造未來。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堅信,後天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決定性因素。

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這個觀點有其片面性,因為孩子在先天稟賦上的不同是客觀存在的,我並不否認,但是我確實同意,後天教育比先天條件更加重要。

在先天和後天到底哪個更重要的問題上,教育界一直存在著分歧,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大家知道小卡爾是一個有些缺陷的嬰兒時,大多數人都勸我不要太難過,要勇敢面對現實。當他們得知我已不再悲傷,反而對卡爾的教育充滿信心,則搖著頭對我表示同情,還有人強烈反對我的教育觀,更有甚者還等著看我的笑話。但這並不能動搖我的看法。我認為孩子當然生下來就有各種差別,有的孩子強壯些,有的孩子虛弱些;有的孩子更靈敏,有的孩子稍顯笨拙……不妨暫將孩子的先天稟賦進行量化,假定100為最高值,那麼所謂的智障兒童的稟賦或許不到10 ,而大部分孩子處於中間水準,即50左右。如果所有孩子生活在同樣的環境,接受相同的後天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或許真的取決於先天稟賦,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 我們現存的教育有諸多問題,大多情況下孩子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完全的,他們的潛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沿用之前的比喻,先天稟賦為80的可能由於後天環境的局限只發揮到了40,而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而如果教育得法,即使是先天稟賦為50的普通孩子,若能將其潛能充分發掘,或許最後發揮出的才能會達到45,反而比那些先天稟賦更高的孩子表現更好。所以先天稟賦的差別對孩子命運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因而我們大可不必為孩子的先天條件不夠優秀而感到沮喪。

事實證明,我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我的精心教育下,卡爾9歲時已經能夠熟練運用德語、英語、法語、拉丁語、義大利語和希臘語,14歲便獲得了博士學位。

摘自《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老卡爾‧威特(Carl Wete,1767-1845),兒童早期教育鼻祖‧19世紀最偉大教育家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著名的天才。剛出生的他被醫生判定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在8、9歲就能運用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3歲在大學擔任專職教授。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全賴他父親老卡爾教育有方。老卡爾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

該書寫於1818年,堪稱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書,其德文原版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內,據說是美國的惟一珍本。《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成爲世界上現今仍然被使用的早期教育最早文獻,200年來培養出無數古今中外世界級知名天才及優秀典範。


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
哈佛天才教育經典,
19世紀德國原著精選&21世紀專家導讀,
最適合華人父母的潛能開發實踐書
10/6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A7KRc2
金石堂 https://goo.gl/wIQauU
誠品 https://goo.gl/2j9tVl
讀冊 https://goo.gl/qW9wVv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dWRBSc

(野人)0NFL0158卡爾威特精華全解讀-正書封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嘉千

這本書之所以能出版,我必須謝謝我老公夏克立。

為什麼要謝謝他呢?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就是書裡所寫的這樣,有著非常棒的親子關係。我從他的家庭裡面學習到,我們要把眼睛打開、把耳朵打開,只有看到了一切,才有辦法去理解。家庭關係很重要,父母之間的感情也很重要。也可以說,父母相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有許多人都對伴侶有很多的抱怨,整天埋怨對方:「為什麼你不能多做一點家事,多帶一下孩子,難道我就沒有工作要忙嗎?我這麼累,回來還要繼續陪孩子,你就不能多體諒我一些嗎?」其實,根本不需要講這些話,因為這些事情都是你應該做的,這是你自己的孩子。既然都做了,何必再生悶氣讓自己不開心,也讓家人不開心呢?

因為陪伴孩子是我們理所當然該做的,工作賺錢也是理所當然,所以又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看到對方回家,我們應該溫柔地問一句:「怎麼樣,今天累不累?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謝謝。」而不是看到另一半躺在沙發上不跟孩子玩,就氣得要死。

我曾經回到家也這樣懶懶的什麼也不想理,夏克立也會生氣。然後換成他忙碌一天回來的時候,我就在心裡面說:「好了,我還你了。」那時候我們兩個人會互相計較:「你還不是一樣,有什麼資格說我?」當時似乎理直氣壯,但是這對維護家庭關係有什麼幫助呢?不僅沒有任何幫助,還會破壞它。

「家」不能被破壞,尤其是有了孩子,我們更不能任性地破壞它。很多夫妻雖然感情不好,但會因為孩子而選擇不離婚,他們是在忍耐。從此刻起,一定要放下「忍耐」,並重新開始愛你的老公或老婆,這樣才能讓孩子看到你們之間的愛,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去愛。

不妨回想一下,當初是怎麼愛上他(她)的,為什麼決定嫁給他或者娶她,你一定愛他(她)原來那個樣子,雖然人都會變,可是他(她)的本質一定還在,你只需要換個方式溝通。

誰也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首先要改變的應該是自己。在你改變的時候,絕對不要說:「我為了你改變這麼多,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對我?」因為對於你的付出、你的改變,對方一定會感受得到。我以前總覺得委屈,心想:「我為了你改變這麼多,你居然還要罵我、還要嫌我?」不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明明是在學習順從對方,為什麼還是一肚子委屈?

後來我轉換了一下心態就想通了,我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討好他,而是因為我愛他,知道這麼做會讓他開心。付出的時候如果心裡面沒有愛,一旦沒有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結果,難免會心生怨恨。而如果心裡有愛,就不會怨恨,對方只要開心就好。看到他開心,我也會開心,就這麼簡單。

煩惱與歡喜,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你的心態是什麼樣的,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千萬不要覺得做這些事是受委屈,如果把立足點放在委屈上,那就不要繼續做了,因為遲早會爆發。

為什麼很多夫妻會走向決裂呢?因為他們永遠只想到自己,永遠看到的都是自己如何付出,我為什麼要遷就你?為什麼要做這些?為什麼不是你做?永遠在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不用否認,這就是自私。有很多人計較得太多,漸漸就愛不下去了,看不到對方一個優點,眼裡全部都是他的缺點,這樣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其實婚姻和戀愛有許多不同,婚姻尤其需要經營,需要用心。夫妻之間需要建立一個雙方都感覺非常舒服的相處模式,剛開始可能會有一段磨合期,需要花一點時間溝通、約定一些規則、不間斷地出去旅行以保有二人世界等,這樣既可以讓夫妻關係保鮮,又對家庭非常有益處。如果家庭關係比較緊張的話,這個家庭的孩子也就比較容易焦慮、焦躁,非常羞澀內向。而家庭關係比較和睦、溫馨的孩子,會很開朗,很善於與他人相處,各個方面都會發展的比較好。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要懂得原諒自己的伴侶,要懂得適時修復關係,這是最棒的一件事情,因為一個家庭的核心就是父母。在這一點上,我和夏克立一直都在學習。相比起來,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一些,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學習體驗。因為我跟你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我也是第一次做母親,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成長,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

演藝圈是個忙得滿天飛的圈子,我和朋友們常常互開玩笑說:「你回到家你家小孩要叫你叔叔了吧,多久沒回家了?而且你回去也認不出你的小孩了吧?」這是最悲哀的,而且真的在發生。

雖然被笑的人當時也覺得好笑,但只要回頭一想,就不禁悲從中來。這時候就會很想給予孩子一些補償,就會用彌補的心去養育、陪伴孩子,給孩子買最好、最貴的玩具,給孩子很多很多零用錢,結果往往更慘,因為你難免會心生怨氣:「我對你這麼好,為什麼還要跟我唱反調?」因為孩子並不懂得錢的價值,他們不要錢,只要父母的用心陪伴。

賺錢重不重要?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重不重要?很重要,可是大人眼裡的財富、地位,在孩子眼裡一文不值。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在外面工作賺了錢,全部都拿來養育他就算完成了自己的義務,父母與孩子之間絕不僅僅是金錢的關係。不要認為給孩子衣食無憂的生活保障就是對孩子好,更重要的是與孩子間的心靈交流。

孩子最渴望的是與父母分享他的一切,而當父母的,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內心需求。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找不到發洩和化解的管道,累積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爆發,變成一種反抗情緒,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所以,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才是孩子最想要的愛。
 
面對孩子的不配合、不理解,我們常會說:「你現在還不懂,長大以後就會知道我對你怎麼樣,我去外面辛苦工作還不都是為了你!」真是如此嗎?別再拿孩子當藉口了,你只是不懂得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而已。

 

有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外奔波一天累成狗,晚上回到家完全不想講話,也希望孩子不要來打擾。可是孩子並不知道你的心情,他一天沒看到你了,滿心期待地等著你回來,有好多、好多事情想要與你分享。
 
所以,從此刻起,我們要逼自己做一件事情,就是走到他旁邊親他,陪他聊天或講個故事給他聽,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也好,一定要讓孩子睡前有一段純粹的親子時光。這是親子關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凡是與孩子相處得好的父母,幾乎都是因為他們肯花時間陪伴孩子,比如玩遊戲、畫畫、做家事、聊天、探索大自然等。只有透過與孩子的親密接觸,才能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各種心理需求。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之中一定要有一方懂得犧牲,或者輪流犧牲,帶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我跟夏克立就是輪流犧牲的,如果一直只有一人犧牲,家庭關係也不會平衡。如果家庭裡是一人主內、一人主外,那主外的人,不時也要放棄工作應酬,暫時放下自己的事情,回來看看這個家,用心去感受一下孩子的內心。如果回家的時候,孩子跟你說「叔叔好」或是「阿姨好」,你作何感想?
 
面對生活,我們心裡要有輕重之別,一定要願意放棄一些,才會有所得。夏克立就是個願意放棄的人,我雖然還不能完全做到,但是也在嘗試著去做。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知道,在我心裡夏天比什麼都重要,我終於敢放棄了,你們敢嗎?
 
夏克立、黃嘉千第一本親子教養書
因為愛,陪妳做公主
寵愛不寵壞,中西父母聰明教出自信、優雅、貼心的好女兒
西方X東方 教養優點大融合!
讓孩子自信卻不任性、疼愛卻不溺愛、鼓勵冒險但絕不胡鬧

 
博客來 https://goo.gl/BCGmXp
金石堂 https://goo.gl/WZVmPE
誠品  https://goo.gl/p6qRDh
讀冊 https://goo.gl/tpchvL
讀書共和國 https://goo.gl/5acbbG

夏天三人照片.bmp

(野人)0NFL0157因為愛陪妳做公主-立體書封.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敏感、善於觀察的女孩子來說,父母的非語言溝通方式往往更能發揮教育的奇效。

例如當女孩取得好成績,給她一個熱情的擁抱,比起純粹的言語表揚效果要好得多;當女孩犯錯時,父母批評的眼神比批評的語言更能觸動她。

語言學家亞伯特•梅瑞賓的研究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高達九三%是透過非語言溝通,只有七%是透過語言溝通。而在非語言溝通中,有五五%是透過臉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只有三八%是透過音調的高低進行的。

因此,亞伯特•梅瑞賓提出了一個著名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七%的語言+三八%的音調+五五%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非語言資訊在溝通過程中有多重要。

【給父母的建議】

多對孩子微笑,多給孩子擁抱
英國知名教育家斯賓塞曾說:「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擁抱、撫摸,有時甚至親暱地拍打幾下,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更加健康。」

●微笑魔力溝通=無形的親情暖流
父母多對女兒微笑,女兒也會以微笑回應,這種微笑不僅是雙方情感交流的默契,也是一種表示友好的社會性行為。

這種★親子間的微笑可以消除父女、母女之間的爭執、衝突、憤怒等不良情緒。★

當你面帶微笑對女兒說:「媽媽知道妳已經很努力了,但事情還是發生了,我們一起汲取教訓,希望下次不會再發生。」相信她一定能從你的微笑中感受到你的真誠和鼓勵,效果比單純的語言好得多。

●讓愛的擁抱陪伴女兒長大

心理學研究表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飢餓感」,在父母與孩子的眾多接觸中,以抱著孩子和摟著孩子的肩膀最能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位母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堅持每天擁抱孩子三次。早上女兒醒來時,這位媽媽會張開雙臂抱抱孩子,親切地對她說:「親愛的女兒,妳真是討人喜歡,媽媽抱抱!」女兒放學回家,媽媽會放下手中的家務,抱抱孩子,熱情地對她說:「女兒,告訴媽媽妳今天學到了什麼呀?」晚上睡覺前,這位媽媽會溫柔地抱抱女兒,對她說:「寶貝,來,讓媽媽抱你入睡!」現在她的孩子上六年級了,從來沒有和媽媽發生衝突。

●犯錯了!用眼神替代責罵,讓女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任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父母也不免要斥責幾句。事實上,教育方式並不只有批評、責駡,其他的方式也會發揮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女孩犯錯誤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用眼神來「教育」她,相信效果會更好。

一個七歲的女孩想洗杯子,卻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爸爸聽到響聲,快步走進廚房。

女孩馬上向爸爸解釋:「爸爸,我不小心……」爸爸看了看孩子,有點責備,但更多的是關愛:「小心點,沒有傷到手吧?」看到女兒沒事,爸爸又去忙他的事情了。這個小女孩在日記裡這樣寫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爸爸寬容的眼神。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我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再粗心大意了。」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懂得如何避免錯誤,而不只是為了批評孩子,讓孩子心裡難過。上述例子裡,女孩的爸爸只用眼神就輕易達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因此,當●女孩犯錯時,家長用眼神一瞥,不僅可以讓她體會到家長的寬容,還可以時刻激勵她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常常親吻女孩,傳達愛意更直接!

親吻是一種比較親密的溝通方式,很多東方父母都不善於運用。其實,★親吻能夠讓女孩更加深刻地感受父母對她的愛。★

親吻是接納對方的一種表示,也是愛的表達方式之一。對於尚且年幼的女孩來說,父母不妨多親親她,讓孩子在親吻中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
 

摘自《教出好女兒【暢銷紀念版】

培養快樂、優秀、氣質女孩的教養經典
華人世界No.1教養女孩暢銷書!

教出好女兒【暢銷紀念版】
(適合0-18歲)
 
博客來 http://goo.gl/LilUcj
金石堂 http://goo.gl/wBSuI2
誠品 http://goo.gl/nBr5UC
讀冊 http://goo.gl/eEaC2n
讀書共和國 http://goo.gl/3IolbE

讀冊810x326.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女孩照片.JPG

蒙特梭利教育原則實踐三大心法
─尊重、鼓勵和愛,是灌溉孩子最重要的養分

成人應該對兒童進行怎樣的教育?蒙特梭利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的潛力在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中,進行自我完善、自我建構、自我發展,進而促進他的自我教育。蒙特梭利對此曾這樣解釋:「教育並不是教師教授的過程,而是根據人的本能進行發展的一種自然過程」。

蒙特梭利透過對兒童長時間的觀察,總結出很多有關如何教育兒童的資料,以下是實踐蒙特梭利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心法:

【心法1】尊重兒童。
蒙特梭利要求教師一定要尊重兒童,她要求:「教師必須用觀察代替灌輸式教學,以謙恭代替自以為是的驕傲感。」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並且承認孩子本身具有的能力,孩子才能展開自我教育。

【心法2】鼓勵兒童
教師必須要有鼓舞兒童的力量,讓兒童相信自己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做各種練習,進而自發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提出的兒童自我教育的思想,是把兒童看成教育的主體,強調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投身於多姿多彩的活動之中。蒙特梭利教育堅持反對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監護等。

【心法3】愛兒童
蒙特梭利認為,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無論任何生命,它們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教育者只有對兒童充滿愛,才能做到凡事都以兒童為出發點,才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才能以一種熱切感情對孩子進行觀察,而不會急於干涉孩子的活動。

蒙特梭利說:「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學生的自由原則。」這一原則意指,教育者必須要允許兒童發展自我個性,允許兒童天性的自我表現。蒙特梭利教育主張,要讓兒童在與周圍環境及人的作用中排除障礙,鼓勵孩子獨立奮鬥,進而顯示出他自己的智慧,同時形成他獨立、自信等優秀品格。假如成人對兒童的自我教育不重視,總是強調他人本位教育,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被動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壓抑孩子的個性發展。

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
暢銷書《在家玩蒙特梭利》作者李利最新力作
蒙特梭利4大經典原著觀念導讀 & 當代專家幼兒教養訣竅的剖析與建議
5大教養成功關鍵╳48個具體做法╳5階段實踐步驟╳120種蒙氏教具圖解說明

博客來 http://goo.gl/NtsV9H
誠品 http://goo.gl/kfl1cD
金石堂 http://goo.gl/a8il9y
讀冊 http://goo.gl/CL8vQl

(野人)0NFL0155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立體書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蒙特梭】
成人常犯的干擾孩子工作的四大地雷
——尊重孩子的需求,別把孩子的「摸索」當成「惡作劇」
 
蒙特梭利認爲,成人必須消滅深藏在心中的對兒童的偏見,必須拋棄那些可能會阻礙理解兒童的思想觀念。成人必須要審視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到那些壓抑兒童的錯誤做法,汲取教訓,並對孩子採取一種全新的態度。以下詳細介紹成人幾種常見的干擾兒童工作的行為:

●地雷1:對兒童觸覺的干擾
 
當兒童伸出小手第一次去觸摸東西,成人却無謂地擔心兒童會傷害到自己,於是一遍一遍地告誡孩子:「不要動手!不要動!」其實,兒童做事情的衝動代表著兒童想要洞察世界所進行的自我努力,成人本該給兒童敬意,而非阻止。
 
●地雷2:對兒童走路的干擾
 
當兒童逐漸開始走路時,父母經常對他進行干擾。因爲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成人會在各種保護的基礎上對兒童設定一些限制,這些限制已經成爲了兒童工作的障礙——兒童的雙脚雖然已經變得健壯起來,但是他還是不能進行自由的跑動和跳躍。其實,兒童學會走路後,就可以獨自一人自由地對他所在的環境進行探索了,對此成人應該衷心地爲兒童感到高興才對。
 
●地雷3:對兒童模仿能力的干擾
 
兒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他會因爲看到別人的所作所爲而引起內在建設性的衝動。兒童的跑、跳或是亂動東西、製造混亂等行爲並不是毫無目的的,他只是想模仿平常他所看到的、成人所做的那些事情而已。譬如,兒童有時候會想要掃地、清洗碗筷、洗衣服、倒水,或自己洗澡、穿衣服、梳頭髮。其實,兒童模仿的過程正是兒童學習的過程。
 
●地雷4:對兒童探索能力的干擾
 
兒童的探索能力很強,當看到一些「神奇」的東西時他就會想一探究竟。成人與兒童之間經常會因為這些「探索事件」而產生衝突,成人認為這根本就是兒童的「惡作劇」。其實,兒童並不是真的一定要碰觸、翻看某件特定的東西,只要給他其他可以做類似動作的東西,他也會感到滿足。
 
蒙特梭利認爲,成人的工作和兒童的工作,雖然都是對環境進行一種直接的、有意識的、自主的活動,但兩者的工作性質、目的等完全不同。兩相比較就會發現,兒童的工作目的在於工作本身,而成人的工作目的則是爲了滿足生活所需的衣、食、利、欲,是爲了維持生命。而且,兒童的工作沒有疲倦一說,可是成人經常會因爲工作而感到勞累。很多成人無法理解兒童的工作,所以經常打斷兒童的工作,他們不知道這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因而,爲了兒童的健康發展,成人必須要改掉對兒童工作的既定概念,多一些支援,少一些干擾。

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
暢銷書《在家玩蒙特梭利》作者李利最新力作
20世紀最偉大教育聖經,
義大利原著精選&當代專家導讀,
最適合華人父母的蒙氏教育實踐版

博客來 http://goo.gl/NtsV9H
誠品 http://goo.gl/kfl1cD
金石堂 http://goo.gl/a8il9y
讀冊 http://goo.gl/CL8vQl

(野人)0NFL0155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立體書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孩子總是慢吞吞、拖拖拉拉,經常要大人提醒?」

注意!這些行為可能會打亂孩子生理節奏,影響發展!

催促孩子「動作快一點」:放慢速度,減少干涉,讓孩子依他的節奏發展

【義大利原著精選】

★成人和兒童的衝突源自大人禁止孩子進行探索和工作

成人和兒童的衝突經常是物質上的東西引起的,這些東西對兒童有一種天然的、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但成人往往不允許兒童去碰它們,所以兒童經常為此發脾氣。

  我曾看過這樣一幕,一個大概1歲半的兒童在桌上看到了一叠被熨平的餐巾,他小心地拿起其中的一塊,小心翼翼地伸出另一隻手放在餐巾上,好使折叠好的餐巾不散開。他走到房間的角落裡停下,把這塊餐巾放在地板上,說:「一塊。」接著,他重複這項繁瑣而簡單的工作,直到把桌子上所有餐巾一塊一塊都拿到了這個角落爲止。然後,他又把這個過程反過來,將所有的餐巾一塊一塊地運回原先的桌子上。雖然兒童放的這堆餐巾並不如原來堆放的那樣完美,但是每塊餐巾仍然折叠得很好,雖然堆放的稍顯傾斜,但總體上還整齊。對這個兒童而言,最走運的是,在這麽長時間的工作中,家中沒有任何人。每個兒童不知聽過多少次這樣的聲音:「停下來!停下來!別動那些東西!」爲了教訓他們不要碰那些東西,兒童嬌嫩的小手不知道挨了成人多少打。

成人和兒童的衝突經常是因為這些物質上的東西引起的,因為這些東西對兒童有一種天然的、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但這些東西往往在母親或父親的桌子上,或者是某些傢俱的一部分,成人不允許兒童去碰它們。兒童經常為此發脾氣。其實,兒童並不是真的非要這個東西不可,成人只要給兒童一些其他的東西,允許他進行同樣的活動,他就會很滿足。

讓兒童自由這個道理,照理說很容易領會,但成人心裡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障礙,使它很難得以實現。即使成人很想同意兒童的要求,讓孩子自由地觸摸東西、到處搬運東西,但他却無法壓抑內心的某種衝動,這種衝動導致他忍不住禁止這個兒童行動。

在成人環境中,兒童肯定是一個額外的社會存在,完全不融於成人的日常社會生活。爲了解决成人和兒童的衝突,我們必須爲兒童專門準備一個適合他的環境,以便讓他更好地展現自己。

  給兒童一個適宜的環境,即使是年幼的兒童,也可以在工作中展現出一種不屬於他年齡的運動技能和準確性,這是讓我們感到驚訝的奇蹟。

——摘自《童年的祕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當代專家解讀】

兒童在還沒擁有完全的邏輯思維之前,就開始爲了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而進行一些活動。當然,兒童並沒有任何外在的活動目的,對他來說,所有的東西都充滿了吸引力。蒙特梭利認爲,兒童和成人衝突的本質就在於此,成人無法不去干涉兒童那些看似無用的活動。這使得兒童與成人的環境格格不入,兒童成了一個額外的存在。

 

◎用益智玩具代替成人的物品,還有助訓練孩子手部的精巧度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在發育中的敏感期一個一個到來,他的內心需要通過大量活動來滿足。手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所以兒童在手的鍛煉方面就更加重要。最初,兒童手的活動是簡單的抓、拿,之後,他會掌握一些更加精細的動作。

成人經常頭疼於兒童的亂摸亂碰,因爲成人討厭兒童動一些他不該去動的東西。其實,成人完全不必爲此而痛苦,因爲現在有很多益智玩具都有助於訓練兒童手部的精巧度,家長可以用一些兒童喜歡的玩具,來代替成人桌子上、櫃子裡的物品。因為兒童要一些東西時並沒有任何特定目的,所以如果給兒童類似的玩具,兒童也會感到高興。

只是要注意一點,兒童在專心玩玩具時,成人無論什麽原因都不能隨便打擾他。如果有一些成人必須參加的遊戲,成人也不能佔住主導位置,要扮演好兒童玩伴的角色。只有這樣做,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才能得到鍛煉,心理需要才能得到滿足。

    另外,人類最初階段的活動只是無意義的、重複自己所見過的一些動作,或者只是玩玩瓶蓋

之類。這些活動,是兒童在為自己將來的動作發展作準備。蒙特梭利建議,成人最好在這個時期把有具於一些感官訓練的玩具給兒童玩耍,如套杯或積木等。

當兒童的行動能力逐漸增强的時候,成人就可以專爲兒童安排一些他能做到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或擺碗筷。這些工作不僅能夠吸引兒童的興趣,還能滿足兒童的成長所需。

 

在家蒙特梭利21

◎用遊戲來替代兒童的破壞性行動

——遊戲能夠滿足兒童的內在需要,還可避免成人和兒童間許多因為物質引起的衝突

有人說:「遊戲是兒童的第一活動。」這是因為兒童的手或腿的運動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需要成人透過各種有趣的遊戲,協助兒童進行身體各個部分的訓練。的確,遊戲不僅能夠滿足兒童的內在需要,還可以避免成人和兒童之間的許多因為物質而引起的衝突。蒙氏教育經常會採用一些簡單的教具來訓練兒童的各種感官,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可以起到同等作用。以下介紹幾款適合兒童的游戲:

‧套杯游戲

(1)把三個大、中、小的套杯拿出來;

(2)讓兒童看看這些杯子是如何套在一起的;

(3)將杯子一個個地取出來排成一排,展示給兒童看;

(4)讓兒童親自來玩這個遊戲。游戲過程中,成人可以協助兒童把小杯子依次放進大杯子裡,然後再一個個取出來。不斷地協助兒童重複這個游戲,兒童可以有效地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

這個遊戲也可以用大小套的塑膠盒、硬紙盒等替代,主要就是讓兒童去進行「大套小」的活動。

‧趣味黏土

(1)讓兒童感受什麼是黏土;

(2)家長向兒童示範如何去捏、去搓成一根麵條,或者拍打成一個大餅;

(3)爲了增加趣味性,家長可以將黏土捏成一個小人兒,這會讓兒童萬分驚奇;

(4)家長握著兒童的手,協助兒童捏出一個同樣的小人兒。

遊戲中要記得給兒童以讚美,並鼓勵兒童展開想像。這個遊戲對兒童很有吸引力,他將花費很長時間在黏土上。

‧玩轉瓶蓋

(1)拿出大、小、高、矮不等的塑膠瓶,最好選擇蓋子較大一點的;

(2)將所有的瓶蓋適當擰鬆,讓兒童去仔細看看,然後摸摸或用手轉轉。家長要故意在兒童

面前把瓶蓋取下蓋上,再假裝使勁擰一擰。

在引起兒童的興趣後,家長可以協助兒童一起做前面的動作。兒童會玩這個游戲後,家長可以走開,讓兒童自己重複玩耍。

 

《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
20世紀最偉大教育聖經,
義大利原著精選&當代專家導讀,
最適合華人父母的蒙氏教育實踐版
本週三7/27全台上市!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29
誠品 http://goo.gl/kfl1cD
金石堂 http://goo.gl/a8il9y
讀冊 http://goo.gl/CL8vQl

(野人)0NFL0155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立體書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孩子們的生活中極度缺乏「讓身體盡情活動與玩耍的機會」,再加上因為電視看太多,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社交能力低落,不擅長與人溝通的孩子越來越多,也連帶地造成體力與學習力的下滑。
  
  造成這一切問題的主因,都是幼兒時期的作息紊亂以及親子之間的溝通不足。
  
  首先,請大家利用以下表格確認你家孩子的狀況。最近你家孩子有沒有出現下列的狀況呢?
  
  2歲以上的小孩若符合以下其中四項,就可能有運動不足的問題(「潛能開發親子遊戲」在孩子出生4個月後就能積極實施)。
  
  □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靜靜地待在原地,一點也不想動。  
  □做什麼都不持久,缺乏集中力與意志力。  
  □總是心神不寧的樣子。  
  □容易發脾氣。  
  □體溫過低(低於36度)。  
  □體溫太高(高於37度)。  
  □才動一下子就說「好累」。  
  □常告訴你他頭痛。
  □經常拉肚子。  
  □睡眠時間少於10個小時。  
  □不太流汗。
  
  你家孩子的狀況如何?希望各位爸媽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多與他們做親子接觸,並且讓他們多多活動身體。
  
  因此,我希望各位爸媽能實踐我所提倡的「潛能開發親子遊戲」。
  
  「潛能開發親子遊戲」納入了四種基本運動技巧,能讓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均衡地發展,本書特別配合孩子們的成長,以月齡分類介紹各階段的親子遊戲,讓爸媽們也能跟孩子們一起邊玩邊運動。
  
  讓孩子們動動手腳、倒立,或是讓他們跳一跳,轉一轉身體,書裡介紹的許多遊戲都能刺激日常生活中不常活動的身體部位,也能幫助孩子們提昇身體的運動能力。
  
  這些運動除了能幫助孩子們增強體力,親子之間的互動也能讓孩子們的心理更加健全,同時有益於智能的發展。
  
  活動身體能夠為大腦與心靈帶來良好的雙重影響。
  
  親子一起遊戲,一同流汗,媽媽與爸爸能透過肌膚的接觸,切實地感受到孩子們的成長,而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獨佔父母親的滿足感。
  
  爸爸與媽媽用心稱讚孩子們的努力,讓他們擁有足夠的自信也很重要。「潛能開發親子遊戲」能讓孩子思考新的動作,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當孩子們的心情得以滿足,就會慢慢地喜歡上運動。運動有助於調整生活的作息,也有助於知性的提昇並預防心理問題。請趁著家事的空檔或假日,花個幾分鐘和孩子一起進行「潛能開發親子遊戲」吧。
  
  此外,尤其建議在寶寶出生四個月後開始進行「潛能開發親子遊戲」。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已經比較熟悉怎麼帶小孩,而且寶寶的頸部肌肉也足以支撐頭部直立。
  
  為了讓各位家長安全地進行「潛能開發親子遊戲」,本書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爸媽在遊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潛能開發親子遊戲」已經在日本神奈川、埼玉縣(所澤市)、沖繩縣、高知縣、靜岡縣(磐田市)這些行政區以及幼稚園、托兒所、育兒中心實施,而且也得到台灣、韓國與新加坡等亞洲各國採用(編按:前橋明教授進一步與新北市社會局推廣「嬰幼兒體力UP新運動」,他所研發的「0~2嬰幼兒體操」DM範本,已授權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翻譯發行中文版,免費提供給現代家庭父母作為親子運動的參考。)。
  
  請大家務必闔家一同和樂融融地嘗試潛能開發親子遊戲看看。
  
  期待有朝一日這些親子遊戲能推廣至各地,成為孩子們培養體力的好幫手、家人之間的溝通橋樑,成為有益各位讀者身心的全民健康運動。
  
2014年9月吉日
早稻田大學教授.醫學博士
前橋明


《0~6歲潛能開發親子遊戲書》
是前橋明教授的第一本書
書中教你掌握孩子成長的6大階段
透過87個親子互動遊戲,全方位培養孩子10大能力!博客來 http://goo.gl/luLfQq
金石堂 http://goo.gl/DYy7UO
誠品 http://goo.gl/447bqO
讀冊 http://goo.gl/FUZpIv
讀書共和國 http://goo.gl/4wS3W7


(野人)0NFL0152 0~6歲潛能開發親子遊戲立體書 72dpi.jpg

 

ye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